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京溧水非遺傳人呼籲搭建平台 展示刺繡手藝

南京溧水非遺傳人呼籲搭建平台 展示刺繡手藝

天生橋、黃山、鯤鵬展翅……說到這些,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攝影作品。然而,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美慧卻用自己的十指春風,一針一線將它們綉了出來,天生橋的秀麗、黃山的巍峨、鯤鵬的宏偉等等,在她的針線下,無不栩栩如生,璀璨精美。

2月13日,記者走進李美慧家中,一幅幅風景畫、動物畫都躍然於刺繡作品中,生動自然,讓人稱嘆。「這是我對照天生橋的照片綉出來的。」李美慧指著家裡擺放的自己3個月綉出來的作品《天生橋》自豪地說。

世代相傳 從小與刺繡結緣

李美慧,出生於1963年,家中世代以刺繡為生,於是從小她便與刺繡結下了不解之緣。刺繡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藝術,在那時,刺繡對於女子來說,是必不可缺的一項手藝。家裡的枕套、被單,小到一塊手帕,都能看到刺繡的元素。

「小時候,看到媽媽和外婆繡的那些圖案非常好看,就想著自己以後也要綉。」李美慧笑著告訴記者,「直到15歲的時候,我就開始學著媽媽和外婆的樣子,在她們的旁邊架了一個架子。因為那時候沒有什麼繪畫的基礎,於是我就把家裡牆上掛著的一幅仙鶴畫剪了下來,貼在綉布上,自己在一旁就一針一針地綉了起來。」

顯然,那時刺繡已經成為李美慧除了學習之外,不可或缺的一項業餘活動。當天,記者在李美慧的家裡看到了那幅「仙鶴圖」,看著泛黃的綉布,但是上面的圖案依舊清晰如初。

平面綉融合亂針綉 自成一派

隨著時間的積累和其本身對藝術的追求,她的刺繡手藝不斷提升。同時,受益於亂針綉大師呂存的悉心指導,她在自己原先的平面綉法上又學會了亂針綉法。與平面綉不同的是,亂針綉針法活潑、線條流暢、色彩豐富、層次感強、風格獨特,畫面的立體感更強。

如今,她的作品將平面綉和亂針綉融合了起來,形成自己的特色。「像鯤鵬的翅膀,如果光用平面綉會顯得呆板,而結合亂針綉會讓鯤鵬的翅膀更加立體逼真。」李美慧指著自己的作品《鯤鵬展翅》說道。

四十多年來,從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到地上跑的,從靜止的到流動的,她都能遊刃有餘,綉出其中的韻味。天生橋的秀麗、黃山的巍峨、鯤鵬的宏偉等,在她的針線下,無不栩栩如生,璀璨精美,讓人大飽眼福。

呼籲政府搭建平台 展示傳統手藝

據介紹,完成一幅完整的刺繡作品非常不易,通常要3到5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相比較於風景畫,人物綉才是最難的,僅臉部勾畫就得要2個月左右的時間,其中皮膚和眼睛是最難處理的。李美慧坦言:「皮膚的顏色和眼睛的神韻是非常難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機器綉品流入市場,因此人工刺繡行業面臨著巨大挑戰,入門難、生存難等很多現實問題,將前來學藝的學子「擋」在了門外。

長時間的刺繡,因用眼過度,李美慧的眼睛受到損傷,經常不自覺地流眼淚,頸椎壓迫神經也讓她無法長時間靜心研究創作。而對於這項手藝的傳承,她更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若租個門面,在商業街區並不能通過銷售刺繡成為謀生之計,這不現實;招學徒的話,學習周期長,更是沒有人會來。」

「這手藝在我們自己的手上只會越走越窄。」李美慧呼籲政府可以加大扶持力度,創建交流平台,將這門手藝真正傳承下去。連日來,她自己也在積極走訪涼篷下等旅遊景點,希望可以進駐,以一己之力對傳統文化藝術起到保護和推動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六部委一起出手了!「卓偉粉絲後援會」等炒作明星緋聞隱私被永久關閉
中國第一藍軍旅紀實:演習中6勝1負引發全軍震動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