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秦與張儀師出同門,但是受到秦惠王的待遇為何卻天差地別?

蘇秦與張儀師出同門,但是受到秦惠王的待遇為何卻天差地別?

蘇秦與張儀都是戰國時期聞名遐邇的辯士,都出自鬼谷子門下。蘇秦早年懶於耕種,一心只閉門思學,因此被鄉里人恥笑。學成後,蘇秦來到洛陽,想為周顯王效勞,然而卻不受他待見。

於是蘇秦便進入秦國,原想為剛即位的秦惠文王出謀劃策,可是他一樣受到了冷漠。然而幾年後,張儀入秦卻一路扶搖直上,從客卿很快便升任一國之相。其實兩人都師出同一個老師門下,而且都是學的辯士之說,論學識蘇秦並不比張儀差,然而在秦國受的待遇為何天差地別?

其實這要與秦國內部的形勢大為相關。蘇秦剛出仕時,秦國正在逐步崛起,經過變法的秦國蓄勢待發,窺視著東方諸侯國的任何情勢變化。只要時機一到,它便像一隻飢餓的虎狼,沖向待宰的獵物。

而秦惠文王剛即位,為了鞏固王位,便殺死了德高望重的商鞅。此時,秦王十分厭惡如商君般能擅口舌的辯士,恰在此時蘇秦卻撞上了秦王的槍口上。因此他才會如此的不受待見,最終蘇秦只好憤懣離秦。

而張儀入秦時的情況卻不一樣,當時的秦國正被函谷關外的六國大軍牽制,秦軍不敢踏出函谷關外半步。此時的秦國急需一位能善言辭的辯士通過外交的手段改變這種境遇。

這時張儀的出現讓秦惠文王看到了希望。他採用「進五步,退三步」的策略。首先對魏國,秦軍攻佔了蒲陽,卻並不全部佔領,而只拿了上郡的十五座城池。此後張儀出使其餘各國,採用外交手段,與楚齊訂立盟約,並一步步蠶食秦國臨近。讓秦國逐步走向強盛,其實這也是蘇秦做不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葉歷史 的精彩文章:

和尚求范仲淹修廟,他卻只回一首五言詩,和尚看了慚愧
久在樊籠里 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

TAG:一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