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鍾氏父子的大事業

鍾氏父子的大事業

鍾氏父子的大事業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虎父無犬子」,人所周知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都相當有才能。梟雄劉備生了「生兒不象賢」扶不起的阿斗也許是個特例。《三國演義》中,還有一個頂頂厲害的父子,這就是鍾繇、鍾會父子。《三國志》分別有其傳記,這一回書評就來看看這兩個挺厲害的爺們。

一、政治家和書法家鍾繇

鍾繇(音yáo,遙)(約公元151—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省許昌市長葛縣)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政治家、書法家。

鍾繇早年聰慧過人,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幫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勛卓著,以功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曹魏建立後,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時期,與華歆、王朗並列三公。230年,鍾繇去世,享年79歲,謚號成侯。

扶保漢室的耿耿忠臣。鍾繇出道當官很早,最初被察舉為孝廉,任尚書郎、陽陵令,因病離職。又被三府徵召,擔任廷尉正、黃門侍郎。當時,董卓作亂時為逃避諸侯討伐,脅迫漢獻帝自洛陽遷都長安。董卓死後,李傕(音jue,厥)和郭汜等專權,內亂紛爭,阻斷了漢獻帝和關東的聯繫。195年,李傕軟禁漢獻帝,郭汜則軟禁大臣,鍾繇與尚書郎韓斌共同謀劃幫助漢獻帝出逃。同年,漢獻帝逃出長安,成功東歸洛陽,鍾繇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後鍾繇拜御史中丞,遷侍中、尚書僕射,封東武亭侯。

穩定關右的鋼鐵柱石。199年,馬騰、韓遂諸將恃強居於關中。曹操為此很憂慮,最後任命鍾繇以侍中的身份領司隸校尉,持節督察關中各路人馬,將後方事務委託給他,特別授予他不受制度拘束的權力。鍾繇到達長安後,很快穩定了局面,馬騰、韓遂都送一子到朝廷為人質。

202年,南匈奴單于在平陽作亂,袁紹兒子袁尚所任命的河東太守郭援(鍾繇的親外甥)抵達河東,諸將都想逃跑。鍾繇派人勸說馬騰合擊郭援,馬騰派兒子馬超率領精銳部隊助戰。鍾繇發兵進擊,馬騰手下大將龐德斬殺了郭援,並降服單于。205年,衛固與張晟、張琰及高幹等人一同作亂,鍾繇又率眾將其擊敗。211年,曹操表奏鍾繇之功任鍾繇為前軍師。

曹魏政權的三公元老。213年,魏國建立,以鍾繇任大理,又升為相國。曹丕在為魏太子時,賞賜給鍾繇「五熟釜」。219年,鍾繇受魏謀反案牽連被免官。220年,曹丕即王位,鍾繇又任大理。同年,曹丕稱帝,改任鍾繇廷尉,進封崇高鄉侯。223年,鍾繇代替去世的賈詡為太尉,轉封平陽鄉侯,與當時的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同是曹魏時的「三公」。230年,鍾繇去世。魏明帝曹叡身穿素服前往弔唁。243年,鍾繇得以配享曹操庭廟。

中國著名的書史之祖。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和東漢的張芝被人合稱為「鍾張」,又與東晉書聖王羲之被人並稱為「鐘王」。他對於漢字書法的創立、發展、流變都有重要作用,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

鍾繇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兼工,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鍾繇所處的時期,正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演變並接近完成的時期。在完成漢字的這個重要的演變過程中,鍾繇繼往開來,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一方面他能適應時代潮流,善於學習民間出現的新書體;另一方面他勤奮學習,善於思考與鑽研。

鍾繇的書法理論,散見於有關書論內。鍾繇的楷書古雅渾樸,圓潤遒勁,古風醇厚,筆法精簡,自然天成。其書法真跡到東晉時已亡佚,人們今天所見到的或者為臨摹本,或者系偽書。一般地認為有「五表」、「六帖」、「三碑」。這些都過於專業,這裡不展開敘述。

二、滅蜀漢的關鍵先生鍾會

鍾繇生二子,長子鍾毓,世襲定陵侯爵位,官至青州刺史、後將軍,死後贈車騎將軍,謚曰惠侯,算是個高級官僚。他的小兒子不簡單,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鐘會。

鍾會(公元225—264年),字士季,三國後期曹魏重要謀臣和書法家。與其父鍾繇一樣,鍾會在書法上亦有相當造詣,唐朝時尚有作品傳世。

歷史上的鐘會,其謀略堪比張良。他自幼才華橫溢,司馬師對其非常賞識。司馬師征討毋(音wu,勿)丘儉期間,鍾會掌管機密,為司馬昭獻策阻止了廢帝曹髦奪權企圖。在平定諸葛誕叛亂中,鍾會屢出奇謀。

260年,鍾會拜鎮西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主持伐蜀事宜。263年,魏滅蜀之戰,鍾會與鄧艾分兵滅亡蜀漢。此後,蜀漢降將姜維施行反間計,與鍾會共謀,打壓同僚鄧艾,圖謀反叛,起兵討伐司馬昭,因部下發生兵變而失敗,死於亂軍之中,時年39歲。

鋒芒畢露的青年才俊。少年鍾會聰慧敏捷異常,在他五歲之時,鍾繇帶著他去見蔣濟,蔣濟認為鍾會「非常人也」。等他長大後,有才數技藝,博學多聞,尤其精通玄學。成年後與名士、玄學代表人物王弼並知名。自245年起,鍾會先後擔任秘書郎、尚書郎、中書侍郎等職。

高平陵之變(249年)後,權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成為了曹魏政權的幕後執掌者,而鍾會早年就受到司馬師的賞識,是其重要幕僚之一。255年,毋丘儉、文欽在淮南起兵謀反。大將軍司馬師帶病親征,鍾會隨行,主管機密事宜,成功擊敗毋丘儉,並挫敗魏帝曹髦的奪權企圖。鍾會升遷為黃門侍郎,封東武亭侯。

257年,諸葛誕謀反,並向東吳尋求援兵。司馬昭帶著魏帝親率26萬大軍出征,鍾會再次隨行。平定諸葛誕後,鍾會升遷為司隸校尉。雖然他身在外任,但朝廷大小事,官吏任免權,鍾會無不插手。「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等人被殺,都是因為鍾會謀劃。

魏國滅蜀的全權統帥。263年秋,魏國舉兵攻打蜀漢,命鄧艾率三萬多人向甘松、沓中等地牽制姜維,諸葛緒率三萬多人向武街、橋頭等地截斷姜維的退路。鍾會為主將統兵十餘萬,分別從斜谷、駱谷進兵。姜維兵敗從沓中撤回,與張翼、廖化一起防守劍閣。

鄧艾奇襲陰平得手,率軍到達綿竹,擊殺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姜維等聽說諸葛瞻已被打敗,率部下向東到巴西郡。鄧艾率兵逼向成都,劉禪率眾投降,蜀漢正式滅亡。因伐蜀之功朝廷封鍾會為司徒,並封縣侯,邑萬戶。

野心自傲的謀反之將。平定蜀國後,鍾會有謀反之心,因為鄧艾承製專事,於是他上書告鄧艾有反狀。司馬昭命令鍾會進軍成都,拿著司馬昭手書押鄧艾進囚車。鍾會召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的將士以及蜀國的舊官,在蜀國朝堂為魏明帝郭皇后發喪。並假借郭太后遺命,起兵征討司馬昭。264年,鍾會手下各路軍士發動兵變,鍾會與姜維死於兵變。

三、後世評價

關於鍾繇,後世評價以褒揚為主,並且認為其在書法藝術上取得了不朽的成績,其政治作為則在其次,這裡簡要摘錄幾句如下。

曹操當面表揚鍾繇有蕭何之才:「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勛也。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

曹丕則稱其為一代偉人:「於赫有魏,作漢籓輔。厥相惟鍾,實幹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處。百寮師師,楷茲度矩。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

魏明亮曹叡說:「太傅功高德茂,位為師保,論行賜謚,常先依此,兼敘廷尉於、張之德耳。」

《三國志》陳壽說:「鍾繇開達理干,華歆清純德素,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對於鍾會,因其兵敗被殺,則褒貶不一,議論紛紛,這裡也簡單摘錄幾句,謹供大家參考。

司馬師由衷地讚揚鍾會說:「此真王佐材也!」司馬昭的妻子王朗的孫女王元姬卻說:「會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鍾會哥哥鍾毓也說:「會挾術難保,不可專任。」

近代史學家、國學大帥呂思勉的評價則比較公道:「鍾會是個文人,很有學問的,不是什麼不知義理的武人,他要盡忠於魏朝,是極合情理的。所以鍾會可說和王凌,毌丘儉,諸葛誕一樣,都是魏朝的忠臣,並不是自己有什麼野心。而他的謀略,還在這三人之上,亦且兵權在手,設使沒有北兵的叛變,竟從長安而下,直指洛陽,這時候司馬氏的大勢如何,倒是很可擔憂的了。鍾會的效忠於魏,姜維的效忠於漢,又可稱封建道德之下的兩個烈士了。」

《三國演義》羅貫中有詩嘆曰:

漢時良將後,幼作秘書郎。當世誇英俊,時人號子房。

壽春多贊畫,蜀郡逞軒昂。不學陶朱隱,遊魂返故鄉。

黃其軍

作於2018年2月21日 (古歷正月初六)

文中照片來源於網路,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河歌者 的精彩文章:

張飛——當陽橋頭喝退百萬兵
錦衣馬超的彪悍人生

TAG:黃河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