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的砝碼》第56回

《歷史的砝碼》第56回

大明孤臣

「不愧一代完人」,由乾隆皇帝口中說出:配祀孔廟,由道光皇帝下旨,的確意味深長。那些投靠清朝的明臣漢將,不遺餘力地為主子效犬馬之勞,身後卻被清廷打入另冊,稱為貳臣。可見是非曲直,千秋功過,自有公論。

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裡的「完人」,只是相對而言。其實,黃道周身上,並非沒有缺點,比如他迂闊頑固,書生意氣,不知變通,捲入黨爭;他常以自己的言行舉止規範、要求他人,有一種極端道德化傾向;其營壘過於分明,不善團結、利用不同的力量,不適應官場生態環境,自然也就極不適合從政為官……

和平年代,大家從容度日,安享生活,唯有分崩離析的時代、波瀾壯闊的變革、改朝換代的動蕩考驗人性與人格。在這社會與時代的「試金石」面前,任何人都得經受歷史的淬火與檢驗,無可逃遁。與那些反覆無常的叛徒奸臣、道德卑劣的猥瑣小人相比,黃道周無疑稱得上「一代完人」。他在絕句《松柏》中寫道:「青青陵上松,鬱郁澗中柏。雖歷千萬古,不改蒼蒼色。」他的理想、氣節、擔當與人品,在當下物慾橫流的社會,尤具現實與啟發意義。「事業文章,隨身消毀,而精神萬古不滅;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如斯。」《增廣賢文》所言,彷彿為他量身定製似的。

弘光朝時,黃道周對弘光帝的驕奢淫逸及黨爭內訌十分絕望,於是製作了一件衣服,衣襟上綉有七個大字:「大明孤臣黃道周。」他對弟子們說:「南都必敗,你們可憑這七個字辨別我的屍體。」後來雖借祭祀禹陵之機離開南京,躲過弘光朝廷敗亡一劫,沒想到繞了一圈,又回到南京,結果一語成讖,死後發現他的內衣所綉之字,正是「大明孤臣黃道周」。表面看來,黃道周位居高官,有門生、鄉民追隨,但他的內心、理想、追求、行為,又有多少人能夠理解?這一數字與當時的上億漢人相比,可謂微乎其微!孤道、孤忠、孤臣、孤民、孤單、孤寂、孤傲、孤憤、孤苦、孤貧、孤韻、苦心孤詣、一意孤行、孤掌難鳴……天幕之下,站著一個高大而孤獨的身影,透著一股剛正的華夏正義之氣。一個「孤」字,準確而貼切,道出了黃道周對時代、對社會、對國民性、對歷史文化清醒而深刻的認識。這也是筆者將最初篇名《披甲儒臣黃道周》改為《大明孤臣黃道周》的緣由之所在。

在專制皇權的統治下,在國民性越來越陰暗、扭曲、墮落的社會,在改朝換代的歷史轉折關頭,以黃道周的個性修養、品行骨氣而言,只能以悲劇告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昊文藝 的精彩文章:

小說 老硬犯傻

TAG:昊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