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滋原味的叫化童子雞 到了如今還是很好的下酒菜 製作分享

原滋原味的叫化童子雞 到了如今還是很好的下酒菜 製作分享

相傳,古代有一個流落到江南的叫化子,一天由於饑寒交迫而昏倒,難友為他偷來一隻小母雞卻又苦於缺鍋少灶,就用泥把雞飼包起來放入火堆中煨烤,剝開食時,竟意外地發現此雞香氣四溢,味道極好。後來這一方法傳到酒樓,經廚師的不斷改進,在傳統製作方法基礎上加以改進,選用肥嫩越雞,以竹箬殼、鮮荷葉包裹,最外層包上酒罈泥,先用猛火,後改文火煨成。現制現吃,清香撲鼻,鮮嫩可口。終於成了一道傳統名菜。

原料:凈嫩母雞一隻(約重1500克) 鮮荷葉3隻 、精鹽2克 、熟豬油25毫升、花椒鹽10克、醬油35毫升、 八角1瓣、京蔥100克 、味精2.5克 、細麻繩4米、山奈1克、白糖10克、 豬網油250克、豬腿肉75克 、白報紙1張 、蔥段5克紹酒、75毫升 酒泥壇3500克 、薑絲5克

製法:1、洗殺:將母雞宰殺,褪毛,洗凈,在左翅膀下開約3.5厘米的開口;取出內臟、氣管,用水淋洗潔凈,瀝干。剁去雞爪,取出雞翅主骨和腿骨,將頸骨折斷,便於烤煨時包紮。

2、腌制:將山柰、八角碾成粉未,放入瓦缽內,加入紹酒、醬油、白糖、精鹽、蔥段、薑絲拌勻,將雞放入腌15分鐘,其間翻動2—3次,使調料均勻滲入雞體內。

3、炒料:將豬腿肉、京蔥切成絲。炒鍋置旺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後,下熟豬油25毫升,放入京絲、肉絲煸透,加紹酒、醬油、精鹽、味精,炒熟裝盤待用。

4、包紮:先將炒熟的輔料從雞腋下刀口處填入雞腹,再將腌雞的滷汁一起灌入,然後用豬網油包裹雞身,先用2張荷葉紙包裹,第二層包一層透明紙,再包一張荷葉,接著用麻繩捆兩道十字形。

5、塗泥:將酒罈泥砸碎,加入紹酒沉渣、粗鹽和水搗韌,平攤在溫布上,把包軋好的雞放在中間,並用手沾水拍打濕布四周,使泥牢固地貼在麻繩上。然後除掉濕布,包以白報紙,以防煨烤時泥土脫落。

6、煨烤:採用烘箱,先用200度高溫,將泥團中雞身逼熟,以防微溫引起雞肉變質、變味。40分鐘後,將溫度調到160度左右,持續烘烤3到4小時即可熟爛。煨烤時要注意使泥團中雞腹朝上,防止油漏出流失。

7、上席:將煨好的叫化雞泥團放在搪瓷盤裡端入餐廳,當場敲開泥團,,然後將荷葉等包裹物去掉,將雞和滷汁倒入備好的腰盤,端上餐桌,隨帶花椒鹽供蘸食。

此文僅一家之言,如果您對(叫花雞、炒雞)感興趣,如果您有不同意見或更高見解請務必聯繫我們 ,請微信關注公眾號【餐創大課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餐創大課堂 的精彩文章:

菇蝦茄合3元1個,味道鮮美 一頓飯吃5個都不夠

TAG:餐創大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