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新:房玄齡、郭子儀是敘利亞景教信徒

何新:房玄齡、郭子儀是敘利亞景教信徒

原標題:何新:房玄齡、郭子儀是敘利亞景教信徒


何新:唐代名臣房玄齡、郭子儀是敘利亞景教信徒


【關於景教】



景教的十字與蓮花

景教,是唐朝時期傳入中國的一種屬於基督教的異端「聶斯脫里教派」。


該教派基督教史家認為屬於東方亞述教會,起源於今日敘利亞,常被國內論者視為最早進入中國傳布的基督教派。


必須指出,景教其實不屬於基督教正統和主流,而是長期被教廷禁絕傳播的東方異端教派。


景教始創人為敘利亞人聶斯脫里(Nestorius, 380年—451年)。他提出「基督二性二位說」,認為聖母瑪利亞只是生育耶穌肉體,而非授予耶穌神性,因此反對將她和耶穌作為神靈膜拜。在其教義中多有異端見解,並且吸納中東地區自古以來的光明教崇拜。


428年,聶斯脫里出任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主教,受到恪守正統的埃及亞歷山大主教奚利爾(Cyrillus of Alexandria)的猛烈抨擊。


公元431年,基督教以弗所會議(Ecumenical Council of Ephesus)召開,聶氏被革除主教職務,其教派亦被定為異端,禁止傳布,晚年客死埃及。


此後景教轉入地下,作為一種神秘教派繼續傳播。


5世紀末,景教遷往波斯,先後以Chaldea 或亞述教會名義繼續傳教,大本營一度設立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盛極一時。


此後,景教被傳到中亞等地,至六世紀末,盛行於突厥、康居等等。初唐時期(公元七世紀),景教傳入中國,民間以「景教」命名,「景」是指崇拜光明、日光之意。


景教在唐代歷經唐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代宗、德宗、憲宗、穆宗。

到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下令「滅佛」廢除佛教,波及景教,以後遂轉入地下,逐漸衰息。


但直到今天景教在香港及東南亞仍有教徒。


【唐代名臣房玄齡、郭子儀都是景教信徒】


據《正教奉褒》記:「唐代奉景教者遍於朝野,以汾陽王郭子儀、梁國公房玄齡為士大夫中最著名者。」


又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唐太宗貞觀9年(635年),景教傳教士阿羅本由大秦國(東羅馬帝國)來長安傳教。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到西郊去歡迎。



景教聖像


阿羅本呈上《聖經》、聖像,並說明傳教目的。太宗讓他到皇家藏書樓去翻譯經典。三年後即貞觀十二年(638年)秋,太宗下詔准許景教在中國傳播,命人在長安義寧坊建造一座教堂,稱波斯寺(後改稱大秦寺),用於安頓景教教士。 高宗時,尊阿羅本為「鎮國大法王」,在長安、洛陽、沙州、周至、成都等地都修建了景教寺。


三年後,由唐太宗下詔,說這個宗教對於社會和世道人心,都有裨益,應該讓它在天下通行(濟物利世,宜行天下)。並在義坊街造一所教堂(大秦寺)。大秦寺里住有21位傳教士。由於奉旨公開傳教,結果:「法流十道,寺滿百城。」(「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碑文說:中唐時期平定安史之亂的中興名將郭子儀也是虔誠教徒,「中書令汾陽王郭子儀,能散祿賜,不積於家。更效景門,依仁施利。餒者來而食之,寒者來而衣之,病者療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節達娑,未聞斯美。白衣景士,今見其人。」

碑文所提到的房玄齡,是唐初年著名良相、謀臣,大唐「貞觀之治」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跟隨秦王十年艱辛征戰;是飽學之士,輔佐太宗二十載穩任首宰。郭子儀,是安史之亂後中唐的中興名將,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累遷至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又平定僕固懷恩叛亂,並說服回紇酋長,共破吐蕃,朝廷賴以為安。後來功成身退,是唐代名將。


【敘利亞景教在唐朝的傳布與消亡】


景教在唐代初期博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批准在長安興建寺廟一所,初稱「波斯寺」,後更名為「羅馬寺」、「大秦寺」。


初唐以後二百餘年間,景教基本上受到了歷代皇帝的支持與保護,在中國取得了很大發展,全國信徒20餘萬人。


唐高宗時,仍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王」,並下詔於諸州建景寺,使景教得以廣泛流傳。武則天信奉僧尼,景教受佛僧、道士攻擊,景教教士集資億萬於洛陽建「大周頌德天樞」,並得景僧阿羅撼將景教教義佛化,使武后大悅,得以繼續發展。


唐玄宗開元年間曾使景教教士於興慶宮講道。天寶初亦曾命寧國等五親王到景寺禮拜,設立壇場,並陳列先王之遺像供人禮拜。而且玄宗更邀約羅含和普羅等十七名景僧一起做禮拜,講福音。


唐肅宗時,曾重建靈武等五郡的景寺,且命景僧伊斯效力中興大臣郭子儀,遂使郭氏也受影響而敬信景教。伊斯「為公爪牙,作軍耳目」,軍功卓著,被朝廷封賞,賜紫衣袈裟。


唐代宗、德宗亦弘護景教。而當時教會已遍布全國,除兩京外,靈武、成都、廣州等地都有大秦寺。


從635年開始,景教在中國順利發展了150年,與祆教(拜火教)及摩尼教並稱唐代「三夷教」。

【關於大唐景教碑】



明朝天啟五年(1625),西安掘出一塊石碑,正面寫著「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並頌」,以1780個漢字撰寫,另附數十字敘利亞文,引起當時傳教士轟動。


唐德宗建中年間,波斯人景凈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述景教在中國的流行情況。


景凈,是來自於波斯的敘利亞人,生長在唐朝,漢文很好。大唐景教碑書寫人為呂秀岩,作者是景凈。碑上的敘利亞文碑記記載,景凈是「敘利亞省主教Korepiskopa,兼中國總監督」。他學識淵博,翻譯了敘利亞文經書32卷,包括福音書、保羅書信、詩篇以及祈禱書等。對佛教、道教也有深入研究。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文作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分序和頌兩部分,文中介紹了景教的基本教義,其中包涵了三位一體、神造世界、原罪、救恩、道成肉身、福音使命、新約聖經、教會、宗教生活等內容。並敘述了景教自太宗九年至建中二年140多年的歷史。


景凈先前參加過佛經翻譯工作,所以景教碑中有不少地方用佛教詞語來表述基督教的內容。例如聖經四福音書的作者,均改以「法王」稱呼:馬太是明泰法王、路加是盧珈法王、馬可是摩距辭法王、約翰喚成瑜翰法王;教堂叫作「寺」;大主教叫「大法王」;教士叫作「僧」。上帝的稱呼則取敘利亞文Alaha音譯,叫作「皇父阿羅訶」,亦有按道教規則以「天尊」稱之者。


在中國佛教及道教影響下,景教實際已經發展成一種綜合教(Syncretism)。



泉州景教碑

碑文記載當時德宗皇帝繼位不久,由景教傳教士伊斯出錢,景凈撰文,建造了這座「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碑文既紀念了伊斯的功跡,也歌頌了作為基督教東方異端的聶斯多略派傳教士在唐朝傳教一百五十年的業績。這塊碑是全世界著名的四大石刻之一,號稱石刻之王,是中國的國寶級文物,現存西安碑林。梵蒂崗和日本國現在都藏有景教碑的複製品。


作為神秘教派的景教與歷史上的祆教、共濟會、光明會都有密切關係。


(2013年9月2日刊於何新網易博客)


【內容提要】


●景教,是唐朝時期傳入中國的一種屬於基督教的異端「聶斯脫里教派」。


●景教不屬於基督教正統和主流,而是長期被禁絕傳播的東方異端教派。


●景教始創人為敘利亞人聶斯脫里。他提出了「基督二性二位說」。


●聶斯脫里認為聖母瑪利亞只是生育耶穌肉體,而非授予耶穌神性。


●在其教義中多有異端見解,並且吸納中東地區自古以來的光明教崇拜。

●公元431年基督教以弗所會議革除了聶氏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主教。


●其教派被禁止傳布,此後景教轉入地下,作為一種神秘教派繼續傳播。


●5世紀末景教遷往波斯,大本營曾設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而盛極一時。


●此後,景教被傳到中亞等地,至六世紀末,盛行於突厥、康居等等。


●初唐時期景教傳入中國,「景教」命名的涵義是指崇拜光明、日光之教。


●唐武宗會昌五年下令廢除佛教,波及景教,以後遂轉入地下,逐漸衰息。


●景教傳教士阿羅本來長安傳教。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到西郊去歡迎。


●唐太宗命阿羅本在皇家藏書樓翻譯經典。下詔准許景教在中國傳播。


●唐廷在長安建造教堂,稱波斯寺(後改稱大秦寺),用於安頓景教教士。


●高宗時尊阿羅本為「鎮國大法王」,在長安、洛陽等地修建了景教寺。

●長安大秦寺住有21位傳教士。因奉旨傳教,結果「法流十道,寺滿百城」。


●大秦寺碑文說:中唐時期平定安史之亂的中興名將郭子儀也是虔誠教徒。


●初唐以後二百餘年間,景教基本上受到了歷代皇帝的支持與保護。


●景教在中國發展了150年,與祆教(拜火教)及摩尼教並稱唐代「三夷教」。


●明朝時期,西安發掘出土「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並頌」石碑,引起轟動。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由波斯敘利亞省主教景凈立於唐德宗建中年間。


●景凈是敘利亞人,漢文很好。他學識淵博,對佛教、道教也有深入研究。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文分序和頌兩部分,介紹了景教的基本教義。


●在中國佛教及道教影響下,景教實際已經發展成一種綜合教(Syncretism)。


●這塊碑是全世界著名的四大石刻之一,是中國的國寶級文物。

●現存西安碑林。梵蒂崗和日本國現在都藏有景教碑的複製品。


●作為神秘教派的景教與祆教、共濟會、光明會都有密切關係。

(註:本提要由編者根據文章內容精簡編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新時事 的精彩文章:

何新微博問答:關於國際政治中的共濟會與伊朗局勢

TAG:何新時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