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拍電影直接用行車記錄儀,兩男窩在鐵皮屋中看得不亦樂乎!

拍電影直接用行車記錄儀,兩男窩在鐵皮屋中看得不亦樂乎!

關注「青石」好電影 ·不會錯過!

今天撩的這部電影青石是等了許久,才迎來它的到來。

主要是之前聽了太多它的太多讚譽,甚至許多人稱之為「年度最佳華語片」

而且這還是一部黑白電影,但就是這樣一部小成本小製作的電影,成為去年台灣電影最大的驚喜,在金馬獎上獲得十項提名,並且最終轟下5個獎項

導演黃信堯,之前是拍紀錄片的,曾經憑藉短片《大佛》拿下2014年金馬獎最佳短片的提名。

雖然僅僅是短片,但就是這樣的故事被台灣知名電影人鍾孟宏(此前青石推薦的《一路順風》就是他拍的)看中,促其發展成劇情長片,片名也更直接:

大佛普拉斯

普拉斯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英文plus的音譯,也就是說這是大佛+、大佛加長版。

僅僅一個名字,就可以看出這位導演對於自己劇情長片的戲謔。

而更讓我們震驚的,是片子所呈現出的一種觀影感受。

在豆瓣上,評分:8.4,好於94%喜劇片

雖然定位為喜劇片,但它就是在驗證那句話:

喜劇的內核,就是悲劇。

影片講述的是台南地區幾個底層人物的卑賤生活,看他們的對話常常會讓我們發笑,但發笑之餘卻總會透出許多絕望的色彩。

主人公名叫肚財,這在閩南語中其實也有肚臍的意思,一個不顯眼的位置,一個只有底層人民才會用的名字。

肚財屬於被最容易被社會遺忘的邊緣群體,自己一個人生活,主要靠撿垃圾為生。

撿了一整天的破爛,也就能換個100台幣,按照現在的匯率算也就是人名幣21塊。

肚財在白天撿破爛,到晚上經常會去找夜班門衛菜脯(閩南語為「蘿蔔乾」的意思)聊天打發時間。

菜脯同樣屬於邊緣群體,年過四十依舊未婚,家中還有一位患病的老媽,下雨天家裡就跟水簾洞一般四處漏水,掩蓋的方式就是找一塊廣告布遮蓋。

菜脯所在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佛像創作的工廠,白天工人幹活,晚上菜脯就在一個鐵皮做的保安室里值班。

平常的時候,就是嘮嗑、和肚財翻翻他從破爛堆里撿來的情色雜誌,所謂的夜宵則是肚財從賭徒的賭桌上收走的冰冷剩飯。

肚財在外面唯唯諾諾,低聲下氣,別人稍微懟一句,他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也就只有在菜脯這兩平方的貨櫃警衛室里,肚財說話才會大聲,才能找到一絲的自信

這一天,兩人翻完雜誌之後百無聊賴,肚財就突發奇想的慫恿菜脯去拿老闆賓士車上的那個行車記錄儀。

藉以偷窺老闆在車上的奢靡生活。

老闆黃啟文是海歸高材生,主要從事佛像文藝創作,他的家人都生活在國外。

所以,有錢人黃老闆在台灣的生活也就更為豐富多彩了。

這種色彩就主要體現在這行車記錄儀中,行車記錄儀只能記錄前擋玻璃前的路況,但是也可以錄下車內的聲音。

肚財和菜脯雖然看不到車內黃老闆和各種小三的艷麗風景,但僅僅聽聲音就能讓這兩位無聊的人高潮迭起了。

自從在黃老闆的行車記錄儀里找到這些讓人耳根發紅的資源之後(據許多網友說,看這片突然遭遇家人回來引發各種尷尬),兩位光棍就一發不可收拾,每次一到晚上就聚在一起,偷窺著老闆路上的風景。

直到有一天,兩人突然在這個行車記錄儀發現了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按照常人來說,一般都是伸張正義,但對於這兩位生活在社會底層、對於外界壓力沒有任何反抗能力的人來說,這是不該看到的「髒東西」。

兩人求神告佛依舊沒能找到解脫的方法,片中有一個具有諷刺而現實的場景,好友土豆帶著兩人來到他大伯看守的一間中正廟尋求解脫。

儘管這是一間沒有什麼香火、無人問津的廟,但土豆的大伯看著這兩位窮鬼依舊擺譜得瑟,說:

這神喔

有時候也會挑人的

他們哪裡知道,社會已經現實到連神也是會挑剔

兩人已經走投無路到都被「神」拋棄了。

影片名字「大佛」,指的就是黃老闆正在創作的一個項目

但同一尊大佛下,卻是兩種人生。

富人的生活是鶯歌燕語,多姿多彩

窮人的生活只有黑白兩種顏色,勢如水火、任人宰割,更沒有任何尊嚴

著名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的台詞雖然是這麼寫的: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

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需要:

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

肚財問菜脯,你人獃獃、老實巴交的,有什麼背景可以靠的?

菜脯說他的背景有:

香蕉、芭樂、鳳梨,還有蓮霧

別人家的生活是開著賓士逛遍整個台灣的美景,而他們的生活,只能在這兩平方的鐵皮屋裡暢想。

整部電影通過這些零碎的瑣事呈現出一個悲涼的世界,其對慘淡現實的諷刺挖苦雖然處處調皮,卻總是讓人在歡笑之後感傷黯淡。

而且,這種老生常談的社會批判在導演的這次實驗中,展現得生動幽默。

它的實驗有三大特色,

第一,導演的旁白。

影片中,導演從一開始就用旁白強勢插入,先是調侃自己的兩位製作人,接著預告說在接下來的故事中,他會三不五時的跳出來為大家解說劇情。

放在以前,大家都會對這種自以為然的旁白嗤之以鼻,但在這部電影里,導演的旁白卻使得電影的戲謔和悲憫更厚濃厚。

甚至有那麼一刻,我們會特別期待旁白的出現。他就想說書人一般,在展現故事,也在評論著人世間的世態炎涼。

第二,打破第四面牆

同樣是進一步阻擋觀眾對故事投入過多的情感,用意也是在提醒影迷這是一部電影。

片中有個很調皮的橋段,肚財的摩托被警方沒收後,就借了土豆的摩托。

肚財說你一個男人騎什麼粉紅色的摩托車?

土豆說這電影是黑白,觀眾怎麼會知道?

這時候,電影很不配合的把土豆的摩托抹上了粉紅的屁股。

還有一處就是開場介紹肚財,不知道他那麼窮,為殺那麼喜歡夾娃娃。

這時候,肚財突然對著鏡頭說:

夾娃娃很療愈啊

第三,也就是在這個新時代,本片為啥還用黑白影像?

3年前拍短片是因為經費不足,用黑白影像可以抹去低質道具的不足(比如有的道具是塑料的,為了呈現出金屬感,只好用黑白)。

拍長片的經費明顯足夠的,繼續採用這個風格是製作團隊沒想通過本片賺錢,就是想實實在在的拍一部自己想要的電影。

而這種黑白,和行車記錄儀里的彩色的風景,意外給影迷造成了「窮人的世界是黑白的,富人的世界是彩色的」這種別緻感受。

此外,如果仔細看,你會發現彩色鏡頭只出現在行車記錄儀中。

其實,這也是導演的第二層用意,也就是肚財和菜脯的理想未來。

導演是想要用這種彩色,回過頭來去反應兩個人對於另外一個世界的想像。

他們的世界是黑白的,對於富人世界很少接觸,行車記錄儀給他們提供了一個了解的窗口,同時也是透過這個窗口來看電影,將自己想像成車中人。

他倆饒有興趣的討論著,彷彿站在高處在觀看車中的兩位戲子,這時候的他們終於有了指手畫腳的機會了。

整部電影處處充滿了黑色幽默、詼諧的調侃,導演在旁白中時不時阻擾觀眾將自己代入電影的故事中,但在最後突然沒了聲音。

隨著一片誦經聲中,大佛突然發出了悶響。

有人說,這是神靈仙靈了,死者得以起死回生,但這時候底下誦經的信徒們卻都露出驚恐的神情。

這種悶響、充滿魔幻色彩的開放式結局,使得觀眾一下子就沉入大佛的腹中,沉在整個黑暗裡。

它或許是在提醒我們,戲謔的故事裡透著生活的真相,我們在看著別人的故事,其實也成為別人嘴裡故事中的主角。

在輝煌、高大的外殼下,我們是否也被困得難以喘息,卻又不知道出路在哪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石電影 的精彩文章:

毫不誇張,這是我一秒都捨不得快進的國產紀錄片!

TAG:青石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