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藝術生活功能的一點點思考

關於藝術生活功能的一點點思考

「當你喜歡藝術時,這個國家就會充滿了關愛、人情、人性,會對所有的山水、天空、大地都充滿了感情,這就是藝術的巨大力量。」——譚盾

文章中引用了音樂家譚盾的感想以及宮崎駿老爺子的看法「真正做藝術的人是溫暖的,有人性支撐的」,這兩句話讓昏昏沉沉坐在地鐵上的我頓時正襟危坐起來,這不正是學習藝術最深刻的影響嗎!

要我說,學習藝術能創造多少經濟價值,多少GDP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平時面對小友們我最不敢說:「你們以後能成為藝術家」——這句話就是毒藥,是矇騙。學習藝術,喜愛藝術與成為藝術家沒有直接關係!

重新把目光聚焦在譚盾與宮崎駿的話語中,最重要的兩個詞奪目而出「人性」「感情」。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文學作品描寫現代人麻木、機械、冷冰冰,這些辭藻已經成為了時代特徵。不能以偏概全地說現代人沒有人性,沒有情感,但是我們的確對於表達情感,表達滾燙的情感有一種不適應,一種恐懼。

然而藝術(指代一切的藝術門類,音樂、繪畫、雕塑、書畫等)的作用之一正是表達情感,無論是滾燙洶湧的情感,冷冰冰與世隔絕的情感,還是喜怒哀樂的宣洩。心理學研究中不乏通過繪畫診斷兒童的心理問題,還是通過音樂治療兒童的心理創傷。

藝術的另一個作用是教化,是潛移默化地改變人性。我們從小時候開始通過繪本了解世界,通過繪畫明白善惡,通過音樂明白雅俗,通過書法明白正邪。我們都看過一則關於中國人閱讀時間的新聞,也知道我們的社會現實是很難靜下心來閱讀,然而有人曾在俄羅斯地鐵上聽到兩個人在爭論莫泊桑與雪萊,在俄羅斯考察時我見到許多孩子趴在一幅畫前臨摹,也見到不同年齡段的人穿梭在美術館內。

當然啦,我們的社會境況也是在改善的,越來越多的家長樂於帶著孩子去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樂於放慢腳步讓孩子能喘一口氣。在我們帶隊去參觀上博俄羅斯畫展時,一位靦腆的5年級小友主動擠到人群最前方看畫,能問出許多小朋友視角的問題。參觀結束後,有一位家長跟我說,小朋友回到家跟媽媽說「我也想畫這麼漂亮的畫」,更是憑回憶畫了一張很可愛的作品。

小友們能有這樣的踴躍,有這樣的追求,夫復何求?最後還是把宮崎老爺子的話搬出來「真正做藝術的人是溫暖的,有人性支撐的」做藝術,不僅僅是藝術家能做的,把自己的人生做好,這就是一門藝術。

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正是清晨初露的陽光,微弱又溫暖,如同金箔一般熠熠生輝。

鴻文書齋:上海市徐匯區建國西路285號科投大廈四樓406

由藝術走進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鴻文書齋 的精彩文章:

TAG:鴻文書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