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寶寶說話,原來還有這麼多門道

教寶寶說話,原來還有這麼多門道

善於模仿是寶寶的天性

寶寶一歲左右正是開始學習和模仿大人說話的時候,這時的寶寶會對我們成人說的所有內容感興趣,會像鸚鵡學舌一樣模仿,只是有些寶寶是同步模仿,有些寶寶是先觀察理解,然後說不準在什麼時候突然冒出來進行模仿。

寶寶語言獲得要經歷一個從聽—理解—模仿—表達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模仿的痕迹逐漸減少,才會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語言。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家寶寶說出了很多的字,只有平時那個和他最親近的,帶他帶得最多的人能懂他在說什麼。其他人,比如親戚朋友來家裡,根本聽不懂寶寶說的什麼意思。

這個往往是因為沒有把發音正確地教給寶寶,寶寶只是憑著自己的聽力,揣摩出來的發音。

所以無論我們是用普通話、方言、外語,跟寶寶交流,平時我們除了注意前一篇文章提到的多和寶寶交流說話外,我們還要注意一定的語速、語氣、節奏、口型,保證寶寶學習的質量,很關鍵!


教寶寶說話,家長這樣做

爸爸媽媽應該怎樣為寶寶模仿創設好環境,做一個好的示範榜樣呢?在教寶寶的時候,家長們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發音要清晰,口型適度誇張

不論是教什麼語言,我們都要努力地讓我們的發音清晰明確,盡量做到字正腔圓。清晰的發音才能讓寶寶比較容易辨識和模仿,尤其是音節比較容易混淆的字音,比如:「de」,「te」,「ne」,「le」。

為了更好地讓寶寶明白髮音跟我們口腔的唇、齒、舌的關係,我們在跟寶寶面對面發音的時候,盡量把口腔打開。最好能夠在吸引到寶寶注意力的時候進行略微誇張的口型示範,這個效果往往會事半功倍。

有一些音節的發音,還要讓寶寶看到我們舌頭的運動呢。比如,很多寶寶在一開始都會「ge」、「de」不分,也就是「哥哥」、「的的」不分。這時候,建議家長們蹲下來,跟寶寶在一個高度,吸引寶寶看著我們的嘴巴,然後用誇張的口型和舌頭的運動,教給寶寶怎麼發音。

比如我們可以模仿小汽車的鳴笛聲,連發:「嘟嘟嘟~」、「滴滴滴~」、「叭叭叭~」的音,讓寶寶看到我們唇形的變化對音節變化的影響,寶寶會覺得爸爸媽媽的嘴巴好神奇,很有意思,他會願意去模仿。

另外在我們教寶寶發音的時候,可以把寶寶的小手放在我們的嘴邊,讓寶寶感受我們每一個發音的力度、爆破音的發音方式,例如:「bo」、「po」、「te」

語速放慢,適當重複

8~12個月的寶寶發音就會有聲調的變化了,也慢慢地會叫:爸爸、媽媽。有時候還會應用感嘆語,比如:「哦!」「啊?」也會對簡單的命令有反應,比如媽媽們說:「不,不可以」。寶寶會停止正要做的事。甚至還能用簡單的動作,配合著表達自己的意思,比如搖頭、點頭。

這個階段,我們在教講話的時候要說得慢一點,一字一字地說,尤其是初期,千萬不要說得太快,否則寶寶不容易揣摩你的發音。

比如給寶寶念這首兒歌:

小雨沙沙沙,大雨嘩嘩嘩,

媽媽打電話,問我在幹嘛,我在畫圖畫。

這個兒歌在頭幾次教給寶寶的時候,不要指望寶寶能學會,甚至有些寶寶還不一定能完全聽懂,小月齡的寶寶,其實只需要聽到:「沙沙沙、嘩嘩嘩」。就很不錯了!大一點的寶寶可以聽到「電話、圖畫」。

複雜句子,拆成簡單短句

一般情況下,從單字—組合詞—簡單句—複雜句,是寶寶掌握學習語言的規律。家長在教寶寶說話時,要注意這個規律,從簡單的、短的字詞句開始。

比如,我們平時指給寶寶看一朵花時,可能會這樣說:

「寶寶你看,這是花,真好看呀!再聞聞好香啊!來,寶寶跟媽媽一起拍個照!」

我們成人覺得挺簡單的幾句話,但是寶寶太小了,對於他們來說,這個理解難度就好像咱們專業英語八級的水平,更別提還讓他跟著你說出來了。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換一個表達方式:

「寶寶,你看,

這是花~ 花~

這是花~~」

邊說邊捕捉寶寶的眼神,如果他的眼神剛好盯著你的嘴巴,這時我們可以乘勝追擊:

「寶寶來試試,張大嘴巴,說花~花~」

他很可能就努力張大嘴巴跟著你去發出這個音節了。

等寶寶學會說花,你下次還可以說:

「寶寶你看,紅~花!」

一個句子里,只需要強調最重要的詞、最重要的信息。即便一兩次不一定能成功,我們也別忘了給寶寶一個大大的鼓勵的微笑或者擁抱,豎起大拇指:「棒棒噠!」

爸爸媽媽讀兒歌,勝過一切早教機

我們建議家長們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親自給孩子讀兒歌或者講繪本,時間不用長,在孩子注意力能集中在兒歌或繪本上的幾分鐘就可以了。

有人會問:「我們現在買的那些早教機啊,故事機啊,裡面有那麼多朗朗動聽的故事和兒歌,發音又準確,又有感情,幹嘛要鼓勵我們父母自己來講呢?」

其實故事機,早教機的作用是暫時解放父母,給我們自己留點時間,但是它們發出來的聲音,代替不了爸爸媽媽跟寶寶說的話。爸爸媽媽跟寶寶說話交流時的情感,永遠是機器替代不了的。同時,機器不能夠把握孩子的有效注意力的時間,也就是說,它不能把握最恰當的實際進行語言的溝通。

寶寶喜歡有樂感的語音。經典的兒歌往往節奏感好,抑揚頓挫、天然動聽,聲調起伏比較明顯。家長們可以學一些兒歌,在生活中多念給寶寶聽,注意語氣語調豐富一些,有感染力一些,甚至可以把動作和語言結合起來,把故事表演給寶寶看,讓寶寶有具象的概念,更容易理解兒歌繪本的內容。

所以,我們要請父母多用語言和孩子交流。聽父母說話,跟父母交流,都能對孩子產生更好的刺激作用,吸引孩子模仿咱們說話,幫助孩子語言發育,也更利於形成更好的親子關係。

有時候大人在說話,寶寶也會在旁邊,像小鸚鵡一樣學舌,這時候我們也不要去打斷他,可以讓他自由模仿,樂此不疲。寶寶就會在這個過程中更快地去積累自己的詞庫、句庫。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兒童的發音、用詞、甚至說話的音調錶情酷似雙親,或者是平時帶他的他所熟悉喜歡的那個人。也正因為模仿的力量太強大了,我們要盡量給寶寶做正確的示範引導,這對兒童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孕晚期有這三種情況,建議:可以去醫院待產了,說明寶寶要出生了
寶寶故事:「會飛」的蜘蛛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