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河鄉村記憶之城子村

太河鄉村記憶之城子村

城子村

城子村地處原淄河鎮政府駐地淄河村西南3.5公里。據史料記載,於公元前567年建村,為齊國邊鎮。初以萊蕪古城而名,後稱為古城庄,清初改為城子。該村有齊長城、聖水寺、萊蕪故城等遺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村民以農業和蔬菜生產為主,生產的蒜黃曾暢銷京津各大城市,是淄博聞明的蒜黃專業村。2015年被列為省級古村落。現有618戶,1759人。

【萊蕪故城遺址】

萊蕪故城遺址,位於太河鎮城子村。《山東通志》載:「萊蕪故城在博山縣東五十里,漢置縣,屬泰山郡。」明嘉靖《淄川縣誌》載:「萊蕪故城,在縣之東南六十里,因齊滅萊遷於此。」史料記載,公元前567年,齊靈公滅萊子國,萊子國民自今萊陽、莒縣一帶往西逃難,來到這裡看到山清水秀,便建城為邑,落地生根。因當時這裡尚無人煙,到處是草木叢生的荒蕪景象,又是萊子國民居住,故名萊蕪。城子村因險要的地理位置及戰爭變化,後來萊蕪故城便成了齊國南部邊陲重鎮,設有總兵府,村民們被迫沿淄河南遷,來到了現在的萊蕪安居。萊蕪故城作為齊國南部邊陲重鎮,軍事預防體系完整堅固。城四周建有土築城牆,高約7米,寬約3米,南北有城門通道,可惜後來被毀。1956年該村挖土造田時,曾在城牆附近出土過銅簇、銅箭。

萊蕪故城遺址,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聖水寺】

聖水寺坐落在城子村西的岳陽山半坡,因有一口泉井長年不涸,水質良好,被鄉人喻為聖水。後來人們在此建立廟宇,初為聖水觀,後改為聖水寺,成為道佛合一的活動場所。聖水寺始建年代不詳,但在一塊殘存的古碑上有「光射於周朝……」等文字,有專家考證認為,聖水寺應初建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即為公元951——960年之間,該寺建有玉皇閣、地藏菩薩殿等。

聖水寺西依岳陽山,東臨淄河水,是個風光秀麗,消暑納涼的絕好去處。詩人趙執信曾在這裡建有別墅,名曰「紅葉山樓」。清《淄川縣誌》載遊人游聖水寺賦詩一首:「貪遊方選勝,系馬故人家。渡水徒扛險,行空馬道斜。危座縣古剎,頑石簇秋花。清福誰消受,臨風自煮茶。」

聖水寺,現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執信故居

在城子村有一處宅院,人們稱為趙家大院,是清代著名詩人趙執信生活和居住過的地方。

趙執信,字仲符,號秋谷,別號無想道人,晚號飴山。清康熙元年出生於博山,14歲中秀才,17歲中舉人,18歲中進士,曾出典山西鄉試,任《明史》纂修官兼修《大清會典》。康熙28年因在國喪期間觀看《長生殿》戲曲,被人告發削職除名,年僅28歲就結束了仕官生活。當時北京曾流傳過這樣的詩句:「秋谷才華迥絕儔,少年科弟盡風流。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

他罷官回到故鄉博山後四處遊覽名勝,尋訪友人。據說,有年秋天來到城子村時,看到這裡山清水秀,便花錢在這買地十畝建起了豪華住宅,並在岳陽山半坡的聖水寺旁置地建房,夏天在此休閑納涼,秋天在此觀賞紅葉,號稱「紅葉山樓」,又叫「避暑山莊」。為證實這些情況,前幾年筆者曾多次到城子村調查了解。在「趙家大院」內訪問了住在院內的趙增才老人。趙增才系趙執信後裔,他說,趙家大院原先佔地10畝,建有前、中、後三個庭院和花園。現雖經數百年風雨,房屋已毀,但遺址尚存。他帶領我們察看原後院內的樓房底座和殘存的部分院牆。若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他家房屋和院牆所用的磚與村內農戶有著明顯的不同。磚呈青黑色,長度、寬度、厚度都超過一般的磚,可謂獨一無二。這種磚只有在北京故宮和泰安岱廟、曲阜孔廟等古建築中才能見到。趙增才說,其祖上傳下來的趙執信畫像及紫檀雕刻的「魚籃菩薩」等文物,早已被盜或毀於文革。他聽爺爺說,原來他家祖傳的趙執信畫像為布料,上有趙執信與和他一起考上進士的清朝丞相張廷玉等人的畫像,後被人偷走。趙增才家傳下來的清朝宰相張廷玉題寫的匾額,2000年被人以500元價格買走。筆者在趙家見到的趙執信寫的兩幅木質匾聯,上聯是「高添雅韻松千尺」,下聯是「暗養清陰竹數抖」,落款是「乙已小雪後」、「無想道人漫筆」,現已被趙執信紀念館收藏。

城子村趙執信故居,雖已年久失修,樓房坍塌,但部分牆體尚存。從所用的石料、青磚及壘砌質量中可以看出當時主人地位的顯要和財力的富足。

【現狀】

近年來,城子村因地制宜,新打深井兩眼並配套,擴大水澆面積500餘畝,發展獼猴桃100畝,發展櫻桃500畝。同時,還十分注重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對村內外道路進行了硬化,安裝了路燈,戶戶通上了自來水,村民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下一步將在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產的同時,依託聖水寺自然人文資源,發展旅遊事業,增加村民收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秀美太河 的精彩文章:

我的小山村,我的父老鄉親
太河鄉村記憶之下雀峪村

TAG:秀美太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