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年知識分子掘金知識付費,高曉松與許知遠的「無用西東」

中年知識分子掘金知識付費,高曉松與許知遠的「無用西東」

坊間傳言,復旦大學要拍一部《無用西東》。

這是清華大學《無問西東》上映之後的一個段子。而實際上,《無用西東》和《無問西東》講的是同一層面的本質。前者來自復旦的校訓,「自由而無用的靈魂」。自由並非散漫,而是自主地選擇,要知道越自由意味著越不自由,自由和自律的邊界其實是一樣的。而無用並非沒有用處,而是說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不要去追求太功利性的目標。

和清華大學頗有淵源的高曉松,在2017年用他的一檔節目《矮大緊指北》詮釋了他的處世哲學。「閑情偶寄』、「文青手冊「、「指北排行榜」,有太多工作和奮鬥的「指南」教程,高曉松卻在這一片功利付費浪潮中選擇了關照人文成長的「指北」。

中年知識分子入場知識付費掘金的頭部網紅里,還有一位也是文青路線,他是許知遠。雖然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採訪馬東而走紅。有人評論說,把讀書當樂趣的人,選高曉松;把讀書當生活的人,選許知遠。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里以一種白描描繪了這種生活:在工廠工作,每天早上大約7點就得出門,走過飽受污染的街道,進到工廠用同一種方式不停操作同一台機器,時間長達10小時,叫人心靈整個麻木。

赫拉利還描述了3萬年前原始人的生活:大約早上8點離開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采采蘑菇、挖挖根莖、抓抓青蛙,偶爾還得躲一下老虎。但等到中午過後,他們就可以回到部落煮午餐。接下來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聊聊八卦、講講故事,跟孩子玩,或者就是放鬆放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當下很多年輕人的生活和工作狀態還不及曾經的原始人。科技的進步自然是讓我們飛躍進入無限便捷的時代,但是文藝這件事情離一些人已經很遙遠了。當下年輕人其實活得太緊,用美國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一本書《我在底層的生活》的形容來說,這是一個困局:

1、錢不夠,得住在偏遠的地方來節省房租。住在偏遠地方,所以得花費大量時間在路上。

2、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用於提升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

3、為了應付上漲的房租和生活成本,得承擔更多的小時工作或者兼職。

4、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做各種勞苦的工作,她漸漸成為一個工作機器,無力去學習、去提升自己,每天只是重複做同樣的工作。

5、然後,換一個地方,進入下一個循環。

這同樣適用於在北上廣深奮鬥的中國年輕人。中年危機、第一批90後已經禿頂了等等,一方面是自嘲,另外一面是年輕人緊追時代所顯示出的無奈。高曉松在蜻蜓FM大年初七晚上(洛杉磯時間清晨六點)直播互動回答網友提問時說,全世界的年輕人都面臨這個問題,紐約兩平米的牆上鑿個洞放一張床墊也能租金兩百美元一個月,地鐵里擠得一塌糊塗,洛杉磯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美國42個州的人口。

但如果不是每一個小城有野心的人,來到了北上廣,來到了紐約和洛杉磯,它也不會那麼吸引人,就是因為這些人來了,這個地方才變成了大家奮鬥的地方,才變成了產生奇蹟的地方。

所以高曉松認為,每個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能量密度,就會最終選擇自己能量密度匹配的地方、職業和組織。

我並不覺得高曉松的節目能夠治癒焦慮,它在更多時候是青年的成長陪伴產品,它告訴我們的其實是,沒有空閑,便無進步。真正的文藝青年,以文藝為第一態度看世界,以事功為第二態度,進退自如。

高曉松在《矮大緊指北》里講了一段他和馬化騰等一幫朋友釣魚的事情。他說小馬哥非常自律,每天早上6點起來跑步,然後再和他們一起跑十公里,身輕似燕。這一期讓我印象深刻,它讓我們見識到了與騰訊掌舵者不一樣的馬化騰。

健康的人生應該是既有眼前的苟且,也追求詩和遠方的田野。正如高曉松在節目發刊詞里解釋的那樣,高曉松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有完整的價值觀。而矮大緊是下里巴人,有各種各樣愉快的想法。高曉松有很多理想,縱橫四海、改造世界,而矮大緊最大的理想是「不勞而獲」。


《矮大緊指北》算得上是去年一檔現象級的內容付費節目,而如果從人文角度來談,其並非 孤例。早前,蜻蜓FM已經推出了音頻版金庸小說全集、《蔣勛細說紅樓夢》,緊接著又和張召忠聯手做了《局座講風雲人物》,和許知遠合作了《艷遇圖書館》。

喜馬拉雅FM、得到、知乎上面也有不少人文社科類的付費節目。不過,在音頻平台各自有了一定分野之後,各家平台有了不同的側重,比如蔡康永的情商課在喜馬拉雅FM就賣得很好,得到上面講經濟學的用戶很多,相較而言,蜻蜓FM走的則是文化名人路線。

按照蜻蜓FM總裁鍾文明類比出版行業的說法,市面上實用性付費產品是暢銷書,而《矮大緊指北》、《艷遇圖書館》等人文性付費節目是長銷書。暢銷書每年都在換,而實際真正考驗出版社的是長銷書而不是暢銷書。

蜻蜓FM管這類節目叫做「見識型」節目。高曉松此前表達其對知識付費的看法時也提過:「知」很簡單,就是一加一等於二。這個沒什麼可付費的。但「識」是一個人踏遍千山萬水尋找的、最終形成體系的東西。當然「識」是更值得付費的。

高曉松和許知遠的音頻節目著眼點都在於「識」上。許知遠因為採訪馬東而遭受了兩極分化的評價。一類認為其充滿了中年男性的擰巴,另一類則覺得他擁有這個時代缺少的率真和質疑精神。

李誕在《十三邀》里告訴許知遠說,使他不讓人討厭的方法,就是讓許知遠採訪所有人。被他採訪過的馬東眼中的許知遠是什麼樣的呢?「一個洒脫、執拗又可愛的人,這是一個浪漫的大男孩,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在泛娛樂語境當中的坐標。圖書館是某種理想主義的象徵,而艷遇則是自己好奇心的打開方式。在這個節目里,他不光讀書,也帶著你享樂。」

許知遠的《艷遇圖書館》不是一檔「一書一議」的讀書節目,而是以城市為媒,將音樂、傑作、大師、女人共冶一爐。在節目中,許知遠不是導遊,而是一個漫遊者,與聽眾們結伴旅行,抵達各自的文藝終點。

如果你在蜻蜓FM聽過許知遠與作家葉三的對談,便更能看到他的另一面。在《十三邀》中,許知遠帶著懷疑的態度,希望採訪對方表達自我,所以呈現的許知遠相對單一。輪到葉三倒逼採訪他的時候,許知遠卻也不得不說出「你老追著人靈魂深處拷問」。

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最近三聯生活周刊的付費產品朋友圈刷屏,很多年輕人訂閱購買,這也同樣說明了人文性付費產品的市場前景。


為什麼說高曉松和許知遠在這個時代顯得獨特和稀缺?

就是因為他們既和大眾分享知識分子、文藝青年的價值觀,同時也能從容處理身上的職業屬性。高曉松除了是《曉說》、《矮大緊指北》的主理人,同時也是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收到哈佛大學邀請後,他還要繼續做點學問。

許知遠除了是一個作家以外,還是單向街書店和單讀科技的老闆。他們二人把自己分成兩個人,5%的知識分子與95%的社會人。5%時間與自己相處,95%的時間與社會相處,並且不要試圖影響對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色,和高曉松同為60後的馬東覺得自己底色悲涼,但我們看到的奇葩說馬東是一個活脫的90後。70後許知遠看起來天天皺著眉頭,喜歡追問時代,但反而是一個樂天派。80後的李誕天天嬉皮笑臉,卻是個虛無主義者。

80後韓寒最近接受一條採訪時說,雜文這東西,無論起初三觀多正,寫著寫著,會發現自己容易變成一個雞賊的人,往往情不自禁想怎麼樣煽動更多人的情緒,當他發現自己有這方面傾向的時候,就反思和停止了。

與其說這是他們人生的矛盾感,不如說是能認清自身的多重角色以及局限,然後做一個行動派的文藝青年。

高曉松在音頻直播中說,他可能一輩子也寫不出麥克傑克遜那樣的音樂,最好的東西都是上帝把著你手寫的,那上帝什麼時候拿你的手呢?你要花一生等著上帝哪一天握著你的手嗎?「所以,我已經看到自己的問題,知道自己在每一個領域的天花板在什麼地方,人生苦短,還不如在每一個領域都試一試。」

高曉松和許知遠們算不上大師,但他們提供了一種工作和生活的方向參考。而得益於視頻與音頻創作的基礎設施完善,高曉松和許知遠們有了更多的舞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接觸、了解《矮大緊指北》、《艷遇圖書館》等人文性內容付費產品。成功固然重要,但「不讀文藝書,再成功,也不可愛。」

【鈦媒體作者介紹:吳懟懟】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足協限購令的一場引援暗戰:恆大、國安、韋世豪、美羊羊悉數登場
Facebook承認影響民主,將繼續與假新聞鬥爭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