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京城衚衕里的智能酒店 「疊院兒」顛覆未來旅行方式

京城衚衕里的智能酒店 「疊院兒」顛覆未來旅行方式

設計:韓文強 攝影:駱俊才、金偉琦

「疊院兒」位於北京前門傳統商業街區,改造在提升建築質量以及基礎設施的同時,重在創造基於衚衕環境背景之下的特定場景體驗,以吸引日益多元消費需求的城市人群。

「疊院兒」隱藏於北京前門附近的一片傳統商業街區之中,佔地面積約500平米。原建築是一座頗具民國特徵的四合院商業用房。與民宅相比,這裡的房屋較為高大。南側沿街是一排拱形的門窗,北側的房屋則建有兩層。

在本次改造之前,房屋結構均被整體翻建過,院內並沒有門窗和牆面,裸露著粗獷的木結構樑柱。據說這裡在民國時期曾是青樓,建國後又轉變為麵包坊,翻建之後就空置下來。

建築未來的使用被設定為兼有公共活動與居住的混合業態空間。因此,本次改造在提升建築質量以及基礎設施的同時,重在創造基於衚衕環境背景之下的特定場景體驗,以吸引日益多元消費需求的城市人群。

傳統建築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呈遞進式的院落。在一座三進四合院當中,房屋的使用功能跟隨每一進院而相應的產生變化,由外向內私密性逐步提高,人們由此產生「庭院深深」的印象。

設計受到傳統空間中「多重疊合院落」的啟發,將原本的內合院改變為「三進院」,以此適應從公共到私密逐級過渡的功能使用模式,並利用院落的逐層過渡在喧鬧的衚衕街區之中營造出寧靜、自然的詩意場景。

「疊院兒」重新梳理了新與舊、內與外、人工與自然的關係。首先局部拆除了南側房屋屋頂,在室內空間與街道之間退讓出第一層庭院,然後在南北房屋之間新加入一座坡頂建築,並以兩層平行的庭院將新與舊相互分隔。

三層庭院讓所有的室內空間都能有竹林與陽光相伴。空間之間彼此分離又相互透疊,帶有霧化圖案的玻璃牆面猶如疊嶂一般,進一步強化了半透明感的空間效果,由此實現了由外至內不同空間場景和生活情境的疊合併置。

房屋的使用模式跟隨著三層庭院,自然產生由開放向私密的過渡關係。南房布置了接待、餐廳、酒吧、廚房、辦公、庫房等,是一個舉辦公共聚會活動的地方。原建築木質樑柱結構被盡量保留下來,由新置入的兩個木盒子服務單元來劃分出不同尺度的使用空間。

透過第一層庭院,原建築拱形門窗洞和朱漆大門變成了「影壁牆」,在竹林的映襯下勾勒出真實多彩的衚衕生活剪影。中間的房屋被處理成一個彈性使用的多功能空間,既可以與前面餐廳合併共同使用,也可以獨立作為展廳,或者與後面客房區合併作為休息區。這個新建的建築體在形式上盡量考慮與兩側坡頂舊建築在尺度、採光、距離上的協調關係。

內部空間圍繞一個線性的水景庭院展開,主要使用透明、半透明、反射性的材料和傢具以弱化一個實體空間的物質存在感,營造有別於舊建築的輕、透、飄的氛圍,既映射又消隱於竹林庭院之中。

北側房屋是最為私密的客房區域。利用原建築結構條件,一層空間被劃分為四個房間。客房休息區與衛浴區利用材料的變化彼此分開,每間客房都擁有獨立的竹林庭院,內外之間相互層疊掩映。

二層則分為三間大小各異的客房。透過落地玻璃幕牆,視線掠過層疊的灰瓦屋頂和綠樹藍天,正是身居此處的最佳風景。所有客房均配置了人臉識別和智能控制系統,客人可以通過線上平台完成預約並掃碼入住,讓居住體驗變得更加輕鬆和便捷。

項目位置

平面圖

剖面圖

模型圖

項目名稱:疊院兒

項目位置:前門,北京

建築面積:約530平方米

完工日期:2018年2月

主要材料:鏡面不鏽鋼、印刷玻璃膜、透光磚、橡木板

結構顧問:張富華

水電設計:鄭寶偉

燈光顧問:董天華

傢具顧問:宋國超

韓文強

創始人&主持建築師

中央美院建築學院副教授

建築營設計工作室創始人

A+設計師聯盟榮譽理事

主要研究基於傳統文化背景之下的當代建築與室內環境,致力於讓空間成為人與人、人與環境交流的媒介,創造宜居生活。2015年獲評美國《建築實錄》全球十佳「設計先鋒」。作品曾獲歐洲傑出建築師論壇(The Leading European Architects Forum) 建築獎年度改造建築大獎,美國Architizer A+Awards建築改造評委獎,美國《Hospitality Design》HDAwards年度設計大獎,美國《Interior Design》年度最佳設計獎,美國《Contract》第37屆年度室內設計大獎,台灣室內設計大獎金獎,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金獎,亞洲最具影響力大獎榮譽獎,WA中國建築獎入圍獎等。作品獲邀參加美國哈佛大學「走向批判的實用主義:當代中國建築」展,韓國光州設計雙年展等。多個作品被國內外知名雜誌和媒體廣為報道,包括美國Architectural Record、英國Architectural Review、義大利Arquitectura Viva、荷蘭Frame、新加坡d+a、香港Perspective、台灣建築、時代建築等雜誌媒體以及dezeen、designboom、archdaily、gooood等網路媒體。

項目投稿:zhaoyan@china-cred.org

商務合作:lizheng@china-cred.or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十設計師聯盟小編 的精彩文章:

一座銹跡斑斑的教學樓 獲獎無數 The Story of Deep Red CorTen Steel

TAG:A十設計師聯盟小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