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通信產業分析:華為、思科壟斷網路設備,蘋果繼續稱霸智能手機

全球通信產業分析:華為、思科壟斷網路設備,蘋果繼續稱霸智能手機

本文通過對通信設備產業周期與格局的分析與展望,以及對市場需求驅動因素以及競爭格局的數據統計分析發現,全球通信系統設備市場份額加速向華為集中,終端設備加速向蘋果集中,同時蘋果正面臨中國廠商在終端品牌的全面崛起,未來幾年,中國廠商將一枝獨秀,華為將超越蘋果成為全球信息製造業的新霸主。

本文來自本翼資本,作者 陳運紅,原標題《全球通信產業周期與格局的分析與展望》

一、全球通信產業周期與格局的分析與展望

根據我們的分析發現,全球通信設備業的產業周期大致為32年一個輪迴,可分為四個階段:分散階段、積累階段、集中階段和再生階段,每個階段持續的時間約為8年,如圖1.1所示。

1993年全球互聯網爆發,帶來通信設備需求的高速增長,行業集中度下降,市場全面繁榮;2001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導致全球通信設備需求「量」的供過於求,中國廠商在新興市場的低價競爭逐步滲透到發達市場,從而導致了全球通信設備「價」的過度競爭,市場格局加速洗牌,諾基亞與西門子、阿爾卡特與朗訊的合併;2009年美國次債危機爆發之後,智能手機與雲計算的興起,行業集中度提升,開始進入贏者通吃、強者恆強的時代。

1985-1993年(聯盟階段)

通信行業以固網業務為主,移動業務處於起步階段,全球通信設備業幾乎被朗訊、阿爾卡特和摩托羅拉三家國際巨頭所壟斷。市場集中度指標CR3 高達70%~75%,通信技術高度集中。產業的主要特徵表現為:行業收入平穩增長,企業通過技術聯盟獲取壟斷利潤。

1993-2001年(分散階段)

隨著全球第一代移動通信的興起和互聯網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風起雲湧,全球範圍內湧現了一大批創新型公司,如思科和Juniper。這一變化也給行業增添了網路設備這個板塊,和電信設備(特指電信運營商網路所使用的通信設備)、終端一起構成通信設備的兩大市場。中國廠商也正是在這個階段快速提升了綜合競爭能力。由於競爭主體的增加,市場集中度逐年下降,但行業收入因為需求的放大仍能保持兩位數增長。

2001-2009年(積累階段)

隨著網路經濟泡沫的破滅,全球通信設備業因為需求的收縮造成通信設備供過於求,行業增速大幅下滑。2001-2003年全行業出現持續負增長,通信設備業出現前所未有的巨額虧損。朗訊、阿爾卡特、摩托羅拉和北電網路也因此元氣大傷,自此之後始終無法扭轉頹勢;如果說2004年和2005年是通信設備業自網路經濟破滅後因為過渡調整而出現恢復性增長的年份的話,那麼2006年和2007年則是全球通信行業兼并重組之年,諾基亞與西門子、阿爾卡特與朗訊的合併。

2009-2017年(集中階段)

2010年全球經濟觸底回升,電信運營商資本開支出現恢復性增長,而以智能終端、雲計算等為主的新一輪ICT產業革命開始興起,特別是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首的創新產品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從而導致2010年和2011年行業增速均超過10%,終端設備市場格局逐步向以Apple為首的一線陣營集中,系統設備市場份額逐年向華為集中。產能出清進入尾聲,行業集中度提升,開始進入剩者為王、贏者通吃、強者恆強的時代。

2018-2025年(再生階段)

行業集中度處於高度壟斷狀態,通信設備行業新的增量主要來自於:一方面,5G智能終端、服務機器人、物聯網各類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智能硬體爆發;另外,2019年全球5G網路進入實質性商用階段,運營商網路投入加大;最後,網路向上延伸到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領域,打開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全球通信設備市場的需求驅動因素與收入規模分析

1.電信運營服務與全球經濟的相關性分析

通過比較全球主要100家電信運營商的營業收入與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可以明顯得出電信業收入與全球宏觀經濟的正相關性。歐債危機給陷入緩慢復甦的全球經濟蒙上陰影,從宏觀上影響電信行業復甦的進程。電信業務作為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網路接入等已經具備基本消費品特性,有剛性需求的屬性。但經濟危機會對企業需求和終端高端業務需求產生衝擊。

如圖1.2所示,2007年以前,全球電信設備行業處於成長期,全球電信收入增速通常高於世界經濟增速的平均幅度約5個百分點以上;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電信運營商相繼降低資本開支的投入,電信設備行業自此進入成熟期。2012年以來,全球電信設備行業收入增速整體低於全球經濟GDP增速,根據電信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趨勢的線性回歸分析,並參考世界銀行對世界經濟增速的預測(2018年預計3.1%、2019年為3%),我們預計2018年、2019年全球前100強電信運營商收入的增長分別為2.78%和1.65%。

2.電信服務與資本支出的相關性分析

如圖1.3所示,電信運營商收入的增速與資本開支增長的趨勢呈現高度相關性。如果電信業務消費量增加,電信業務收入增長,那麼出於改善網路質量和投資新業務的需要,資本開支通常是同步增加的;相反,如果電信運營商業務收入下降,則說明電信業務量消費不足,網路擴容和升級進程通常會延遲,並且電信運營商往往通過降低資本開支來緩解財務壓力。

如圖1.4所示,根據2000—2016年全球前100強電信運營商收入增速與資本開支增速的線性回歸分析,我們預計未來2年內全球電信運營商資本開支的增速在1%~3%區間。在區域上,成熟市場資本開支增速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增長勢頭。其中,光纖網路、雲計算數據中心、LTE升級擴容僅為守成目的的投資;在新興市場方面,傳輸網路、數據通信、LTE部署、雲計算數據中心成為熱點。

3.全球網路設備行業需求穩定增長,亮點在網路服務

如圖1.5所示,2016年全球網路設備及服務市場規模合計為1483億美元,較2015年同比下降0.11%,2007—2016年期間收入平均增速為3.54%。

其中,2016年網路設備市場規模約為1045億元,較2015年增速為-0.31%,2007—2016年期間網路設備收入的平均增速為1.55%;2016年全球網路服務業務收入約為437億美元,較2015年增速為13.8%,2007—2016年期間網路服務收入的平均增速為12.55%。由此可見,網路服務成為拉動通信設備市場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下數據來源來自於綜合統計愛立信、西門子、阿爾卡特、諾基亞-西門子、三星、LG、摩托羅拉、朗訊、NEC、北電網路、思科、華為、中興通訊、Juniper和3Com等公司的年報,與實際市場規模存在一定的偏差。

4.全球智能手機需求日趨飽和,行業進入成熟期

如圖1.6所示, 2016年全球主流廠商的終端市場規模為3045億美元,同比增速為-11%, 2007—2016年期間終端收入的平均增速為10.38%,智能終端高速增長成為拉動行業增長的核心因素。

三、全球通信設備市場格局的最新變化

1.網路設備向華為集中

當前全球通信設備市場格局處於再生階段後期,該階段的產業特徵表現為:需求平穩增長,供給主體高度集中,市場結構向新星寡頭壟斷演變,行業利潤進一步向華為集中。

如圖1.7所示,全球電信運營商設備(以下簡稱「電信設備」)的市場份額自2006年以來加速向華為轉移,華為市場份額從2007年的8.91%提升到2016年的33.23%,過去10年華為市場份額凈提升為24.32%,2016年華為市場份額首次超過思科;中興通訊的市場份額從2007年的3.38%提升到2016年的6.59%,提升幅度為3.21%;美國思科市場份額從2007年的28.22%提升到2016年的31.98%,市場份額提升了3.77%;愛立信市場份額從2007年的26.42%下滑到2016年的10.57%,市場份額下降10.85%。

全球電信設備市場(不包括終端)的市場格局從2007年以思科、愛立信為第一梯隊的寡頭壟斷,已經演變成2016年以華為、思科為第一梯隊的雙寡頭的新格局,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市場份額持續衰退,愛立信已經淪落至與中興通訊組成的第二梯隊的競爭格局。

2.智能手機向蘋果集中,但正在面臨中國廠商的強力挑戰

從終端廠商的市場格局看,2012年以前,全球終端設備市場格局由三星和蘋果為第一梯隊的寡頭壟斷, 2013以來三星手機市場份額出現了持續下滑,從2013年的41.39%下滑至2016年的26%,與此相反的是,蘋果市場的市場份額從2013年的28.73%提升至2016年的44.90%,市場格局已經從三星、蘋果的雙寡頭演變成以蘋果為核心的單寡頭格局。

就長遠而言,Apple終端的贏利能力維持如此巔峰狀態的難度較大,原因主要歸結為如下幾點。

一方面,Apple終端的暴利來自於Apple終端供應鏈的利益讓渡和數百萬軟體與內容開發者的生態平台效應。無論利益讓渡還是內容補貼,產業鏈關注的焦點是Apple獨一無二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傲視全球的品牌影響力,兩者缺一不可。隨著Apple產品創新周期拉長或者潛在競爭對手與Apple技術差異的縮小,Apple的技術領先優勢將逐年趨於下降。

另一方面,在智能終端普及過程中,增長機會主要來自於以Apple iPhone手機為首的高端智能機,第一批核心用戶主要是高端用戶群體,對終端成本相對不敏感,而未來幾年智能終端的新增用戶群體主要來自於中低端客戶,行業增長機會主要來自於價廉物美的中低端智能機,Apple如何大規模推出中低端智能機,又不至於顛覆原有高端品牌是其要面對的重要挑戰。諾基亞殷鑒在前,如果放棄中低端市場,如何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呢?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10年華為終端市場份額從2007年的0.87%已經提升至2016年的4.03%,未來5年,我們預計華為終端市場份額有望超過三星,成為全球終端市場的二哥,最擅長彎道超車的華為能否實現終端品牌從中低端為主向中高端為主的歷史跨越呢?

3.未來幾年中國廠商將一枝獨秀,華為超越蘋果成為通信設備的新霸主

回顧2007年至2017年全球通信設備(包含終端)產業區域份額的演變趨勢,過去10年,歐洲廠商市場份額從2007年底55.80%下滑至2017年的10.95%,昔日通信巨頭如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愛立信等無一例外都是完敗。

北美廠商,一方面受益於美國國內電信設備業的貿易保護,思科仍能一枝獨秀,另一方面,智能手機的興起給以蘋果為首的美國廠商帶來極大機遇,過去10年,北美廠商市場份額從2007年的16.31%提升至2016年的42.07%,2017年市場份額見頂下滑至40.88%。

日韓廠商,主要受益於智能手機的崛起,2013年以前三星智能終端收入佔全球終端總收入份額位居全球第一,日韓廠商市場份額從207年20%提升至2013年的40%,2014年市場份額開始下滑至2017年的27.41%;過去10年,以華為為首的中國廠商市場份額一路高歌猛進,市場份額從2007年的12.75%提升至2017年33.05%,未來3年內,隨著新興智能硬體以及5G網路投入,市場份額將加速向中國廠商集中,2020年中國廠商佔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份額預計提升至45.67%,將超越北美廠商市場份額預計為34%,中國廠商在為未來幾年的市場表現將一枝獨秀,我們預計2020年華為的銷售規模將超過1500億美金,有可能超越蘋果成為全球信息製造業的新霸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2018年,蘋果、Facebook、Twitter和用戶面臨的重大危機
焦慮、渴望中掙扎的我們,如何定義成功和失敗?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