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維群到紅楊鎮調研指導鄉村文化振興工作

黃維群到紅楊鎮調研指導鄉村文化振興工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並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我們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新時代文化的征程中,鄉村無疑是重中之重。只有全面繁榮興盛鄉村文化,鄉村振興才有深厚的文化自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有堅實的精神基礎。

馬燈是春節期間的一種「玩燈」習俗,其早期是一種祭祀的活動,因多在夜間舉行,故稱"燈"。正月初七,在紅楊鎮香河村迎官渡,熱鬧的馬燈仍在上演。縣委書記黃維群也專程來到這裡,與當地老百姓一起觀看這個頗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並鼓勵非遺傳承人和老藝術家發揚傳、幫、帶精神,繼續深入挖掘優秀的傳統文化及民俗技藝,提升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意識,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紅楊鎮黨委書記汪曉娟、鎮長吳剛陪同觀看了表演。

春節期間,除了香河村,紅楊鎮六橋、月灣、永平、興塘、萬壽等行政村均有各自的玩燈隊伍進行馬燈表演。如今的馬燈已經逐漸演變為民間祈福、娛樂、文化交流的大型團體活動,僅保留了小部分祭祀的色彩,一般於每年臘月二十八起燈,正月十五圓燈。玩燈的隊伍聲勢十分浩大,主隊由十餘匹馬和車夫、丑角組成,另有打燈、扛旗者數十人,隊伍前後樂隊各一班,含嗩吶吹奏、大鑼、小鑼、鼓、叉子演奏等,隊伍總人數可達近百人。

馬燈由馬頭和馬尾組成,長約1米,扎馬燈首先用竹篾扎出基本形狀,再用白布將輪廓蒙上,按各角色設定塗上顏料,晾乾後便可,飾演人物根據歷史實際人物馬匹不同,穿著紅、黃、綠、白、黑等各色服裝。

演出開始前先進行「繞兆」儀式,即每家每戶都要入戶走一出「龍蝦戲水」。正式表演時燈以列陣、演武為表演形式,出場時,燈手將馬脖子栓在腰上,馬頭拎在手上,另一手執刀槍,表演的走馬列陣有「八盞燈」、「雙破蔑」、「龍蝦戲水」、「梅花五瓣」;舞蹈形態有「四馬親嘴」、「八馬親嘴」、「十六馬親嘴」、「烏龍盤錦」等。場下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烘托出一派喜慶歡騰的節日氣氛;場上,燈手們飛馬揚鞭,進退有序,配著鑼鼓,沙塵起處,刀槍撞擊,錦旗飛揚,煞是好看。表演結束時,由關公揮舞青龍刀進行「掃堂」除穢活動,整個表演過程華麗喜慶,演出內容十分豐富,極具觀賞性和文化內涵。村民們用這種方式歡度佳節,祈願迎福,增添年味,恭賀新春,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潘秀梅、黃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蕪湖市政府網 的精彩文章:

TAG:蕪湖市政府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