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靖遠民間社火走向了全國,棒棒的!

靖遠民間社火走向了全國,棒棒的!

「正

月里耍社火」,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種傳統文化活動。每到春節至元宵節這段時間裡,各地民眾都開始紅紅火火地耍起了社火,這些慶祝活動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本期節目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民俗活動社火 。

社火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起源於中國上古祭祀活動。是民間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慶典狂歡活動,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特色。而靖遠的社火,各鄉鎮也是各有各的特點。有的地方善於龍獅、有的地方長於馬燈、有的地方好在秧歌。

社火崇尚民風民情,舞 、扭、唱、說、做,一切順從自然,不刻意編排,不強求文雅。通俗地表情達意,自由地唱念做打。表演追求大眾化、平民化,老少皆宜,雅俗共賞。內涵豐富而意趣簡潔。由「燈官老爺」、「馬報子」、「啞巴」、「胖婆娘」、「賣膏藥」、「貨郎」、「傻公子」等組成的「社火身子」負責社火中的串場,更增加了社火表演歡快氣氛。

靖遠人在社火「身子」的扮相、服飾、舉止、道具等各方面,都崇尚原始古樸,不僅追求求精巧細膩,更要體現強勁粗獷。大紅大綠地搭配顏色,大黑大白地製造反差,大唱大扭地產生效果。鍋灰抹面,硃砂塗唇,厚施粉黛,大塗胭脂,翻穿皮襖,倒戴紗帽,體現出發自遠古的文化意趣,傳達著古拙而曠達的精神風貌。

社火的出行講求雄渾、壯美。陣容龐大,浩浩蕩蕩。走鄉串村表演,前有報子通訊,後有馬隊排陣。燈官老爺坐鎮指揮,火炮轟鳴,鼓樂喧天,雙龍開道,群獅壓陣,各類身子各司其職,扭的可勁的扭,跳的拚命的跳。加上他們的插科打諢,嬉笑怒罵,撩撥得群情激奮,新歲氣氛,由此沸騰。

在靖遠,每年春節,各鄉村群眾自發組織各種社火活動。社火規模從幾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鑼鼓手,舞獅、舞龍、秧歌隊等。社火經過之處,爆竹聲聲,鑼鼓喧天,人山人海,氣氛熱烈。

社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產生的年代相當久遠,它是隨著古老的祭祀活動而逐漸形成的。而且與遠古時的圖騰崇拜、原始歌舞也有著淵源關係。原始社會的人們,把本氏族的圖騰標誌雕刻在石壁、木柱或刺在身上,畫在臉上,有的還製成面具,每逢祭祀的時節,人們在身上繪有圖騰圖案或戴上圖騰面具,邊擊打著勞動工具,邊跳著模擬圖騰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圖騰能給予他們一種神奇的力量。

隨著歲月的流逝,經朝歷代,這種活動在民間廣為流傳,逐漸形成較大的民俗禮儀活動,也逐漸演變為鄉村祭神、娛神、迎神的賽會,並加進雜戲表演。這種古老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各地都要舉行盛大的社火活動。

一種流傳了幾千年的民俗,在當今社會依舊呈現出勃勃的生機,精彩的表演,宏大的場面,喜慶的氛圍,這都讓社火這一名俗深深地植根於廣大群眾心中,為地方文化的發展增色添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靖遠哥 的精彩文章:

TAG:靖遠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