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等等貓聽歷史之十二:千古一帝秦始皇

等等貓聽歷史之十二:千古一帝秦始皇

美術:鄧鄧

劃重點:秦始皇一生幹了什麼

焚書坑儒的來龍去脈

到底是誰否定秦始皇

全文3335字,閱讀大約需要13分鐘

等等貓聽歷史之十二:千古一帝

撰文 / 老六

秦王贏政統一天下後,自稱始皇帝。對於秦始皇的評價,歷史上極具爭議。有人說,他是前古未有的暴君,有人說,他是千古第一的強君。暴也好,強也罷,都說明秦始皇是一個力量十足的君王。

秦始皇自己認為他的功業三皇五帝都比不了,除去唯我獨尊的成份,客觀的說,他所做的事,確實有許多是開天闢地的。用一個詞來概括秦始皇十分困難,拋開那些以好壞定性的辭彙,厚今薄古或許最為準確。

北宋有個王安石,他提出過一個著名的「三不足」說法,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個說法雖然不是對秦始皇的評價,但用在秦始皇身上,再合適不過。

【 開天闢地 】

秦始皇享年49歲,在位37年,親政28年,在他親政的近三十年時間裡,幹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統一天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不斷開疆拓土,到秦始皇時,中原的版圖,較之夏商周三代已經廣大了數倍。秦滅六國後,統一了中原。但是秦始皇並不滿足於此,他的雄心是,我到,我見,我征服。

當時的東亞大陸上,除中原七雄所轄領土之外,楚國以南還有大片部族領土存在,秦國所佔蜀地南方還有未征服之地,燕趙秦三國長城以北,還有強大的匈奴在活動。

滅六國後,秦始皇繼續派大軍征服四方,秦軍先平定了五嶺以南越族地區,接著打通西南,將秦國南方領土一直擴張到今天的越南北部;之後北擊匈奴,佔領河套地區,將匈奴趕出陰山,一舉統一了當時中國人所能認知的全世界,也奠定了中國進入文明世界之後基本的領土範圍。

第二件事,建章立制。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人,對於儒家捧了幾百年的周公禮法絲毫不感興趣。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破起來容易,立起來難,反對的人只需要動動嘴皮,何其輕鬆,真要讓他籌劃建設,卻是百無一用。秦始皇的牛就在於,他是個思想家,也是個實幹家,在破祖宗之法之前,他早已將萬法立於胸懷之內。

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開始全方位改革政治制度。第一個措施就是建立以皇帝為中心,由三公九卿組成的中央機構。然後,廢除分封制,將秦國的郡縣制推行全國。所謂的郡縣制,和我們今天的省級制度基本一致。從三公九卿到郡守縣令,所有官職不再世襲,均由中央任命,一切政事皆決於皇帝。

這種起於商鞅變法的政治制度,徹底顛覆了周制。從某種意義上說,自秦始皇開始,奉行了一千多年的諸侯封建制度被終結,事實上的聯邦制被中央集權制所取代,這種制度自秦之後一直延續,雖然個別時期略有反覆,但從未中斷。

秦始皇征服天下、推行郡縣制後,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有效的治理這個龐大的國家。諸侯封建時期,各行其政。雖然各國人員往來不少,但要說交流,那是個真正閉關鎖國的時代。

中原七國各說各話,各書各文,秦國的博士到了齊國,讀書都很困難,燕國的少年到了趙國,除了學步,也很難再有作為。韓國人和魏國人無法作生意,因為他們的貨幣和計量標準完全不同。更有甚者,七國人只能在自己的國家自駕游,出了國門,你的車輛完全無法匹配別國公路的車轍,寸步難行。

這些現實情況對於國家統一治理造成了巨大困難,秦始皇要改變這一現狀,便開始進行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標準化工作。他首先統一了文字,但不是簡單推行秦文,而是命丞相李斯從七國文字中博採眾長,簡化為一種全新的文字—小篆,這是中國文化史的一次飛躍,也間接成就了中國的第一位書法家—李斯。

接著,秦始皇廢除了六國貨幣,統一使用秦國的圓形方孔幣,並對於計算長度的度、容量的量、重量的衡,制定了統一的標準。自此,在中國大地上,車同軌,書同文,華夏文化趨於一統。

第三件事,大興土木。秦始皇時,建設的舉世矚目的浩大工程共分三類,第一類是戰備工程,第二類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第三類屬於個人享用。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萬里長城。

戰國時期,面臨戎狄侵犯的諸侯國有秦、趙、燕三家,為抵禦入侵,三家均修築了邊關長城。統一天下後,秦始皇調集百萬民工,將三國長城連接起來,修築成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這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在當時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除了長城之外,秦始皇還進行了一項鮮為人知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大秦高速公路。秦帝國的高速公路分兩種,第一種是秦直道,從首都咸陽一路向北,中間不拐彎,遇山開山,遇溝填溝,直達河套地區的內蒙古九原,全長700多公里,平均寬20米。這是一條真正的戰備公路,是秦軍北擊匈奴的戰略通道。

第二種是秦馳道,從首都咸陽通往全國各重要城市,全長6800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大約兩千年後,到新中國成立時,我國公路的全長也才八萬公里。馳道兩旁,每隔十米,種植一棵樹,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林蔭大道。

另外還有幾項大家熟悉的重大工程,鄭國渠、靈渠、阿房宮、驪山墓、兵馬俑。秦始皇時,總共動用了全國大約百分之十五的可用勞力大興土木,一方面建造了震驚世界的偉大工程,另一方面也使天下百姓飽受勞役之苦。

秦始皇被冠以暴君的稱號,與他勞民傷財大興土木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些偉大的人間奇蹟,如今都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但這都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傑作,作為發起人,秦始皇並沒有因此獲得多少讚譽,相反,卻因此為秦帝國的短命埋下了地雷。

【 焚書坑儒 】

秦始皇的歷史第一大罪狀是焚書坑儒,這也成了他統治殘暴,毀滅文化的鐵證。敢給秦始皇定這樣的罪,肯定不是秦時的人,都是後世儒家學派對他的評價。那麼焚書坑儒究竟是怎麼回事,秦始皇為什麼要這麼干呢?我們先從焚書說起。

秦滅六國後,將郡縣制推行全國。這樣一來,包括自己兒子在內的功臣貴族都沒有了封地。

任何一種制度,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對。對於這種從未有過的制度,自然也有人反對。但是,第一個跳出來的,不是那些被剝奪了當諸侯王機會的皇親國戚,而是儒家。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你和從前不一樣,所以我為反對而反對。

秦始皇與大臣商議郡縣制時,博士淳于越說,凡事不按照祖宗之法而能長久的,聞所未聞。淳于越是秦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是一個儒家重要的思想,崇古。而秦始皇氣吞亘古八荒,最核心的理念卻是尚今。

這樣一來,儒家思想就成了推行新政的最大絆腳石。儒家思想的來源在哪裡,就在孔子編修的《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這五經里,焚書便不可避免了。

焚書要焚哪些書呢?那就得看儒家崇的是什麼古。孔子以來,儒家皆推崇周制,讚美上古是完美社會。《詩經》反映了周朝五百多年的社會面貌,《尚書》是記錄上古時代歷史的文獻,所以這兩部書首當其衝,受害最重。

關於焚書,秦始皇頒布的法令分三部分,第一,焚《詩》《書》,六十天內不燒的,在臉上刺字,罰苦役;第二,聚眾談論《詩》《書》的,處斬;第三,以古非今的,滅門。

從中可以看出,焚書不是目的,藏書也不是重罪,嚴懲以古非今才是目的。至於焚書的後果,對於禁錮當時人們的思想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於儒家《五經》的普及也造成了很大的限制。但就書籍本身來說,所焚種類十分有限,科、農、醫、技類書均不在焚毀之列,即便五經本身,也不可能焚得乾淨。不然,我們今天又哪裡看的到。所以,秦始皇的焚書之罪,實是被後世儒家給放大了。仔細想想,儒家修書的影響一點也不比焚書低。

那坑儒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說到百家爭鳴的道家了。道家講究清靜無為,本不參與戰國的亂世紛爭,但是到了秦始皇時期,衍生出了一個旁門,他們除了尊老子、莊子為先祖之外,還把上古大神黃帝尊為祖師爺。於是,就具備了特異功能,會煉仙丹,吃了能長生不老。這個旁門的人當時叫「方士」,也是後世道教的前身。

長生不老,這個誘惑太大了。所以方士也同儒家、法家一起,進入了大秦的博士團中。這其中有三個人,徐福、侯生、盧生,在騙了大量錢財之後,捲款而逃。跑路時還到處散播,秦始皇殘暴無能,所以不能讓他長生不老。

秦始皇感覺自己被耍了,又抓不到他們三個,於是牽怒於其他人。他把咸陽城內所有的方士都抓了起來,自然也有部分以古非今的儒家老頑固跟著遭了殃,這些人全部被活埋。一共坑了多少人呢?有罪有名,總共四百六十人。

想想白起活埋四十萬人的大手筆,秦始皇只能算是小兒科了。關鍵問題是,明明是坑方士,或者說坑道,怎麼就變成坑儒了呢?原因還是那個,這是後世儒家的傑作。在他們心裡,否定一個人只需要一個理由,你不是儒家。

秦始皇的功過是非,後人可以任意評說。但無論怎麼評說,都絲毫不會改變他對後世中國造成的巨大影響。所謂,前人遺怨後人謗,前人樹下好乘涼。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美術:鄧鄧

給讀者的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暴富後的我,成了地主家的傻兒子
八百里風沙生花海 可惜黃泉從此無人攜手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