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底線這個東西

底線這個東西

GIF

照例,先講故事。

東晉時,明帝司馬紹想了解一下祖先得天下的光輝歷程,故而問王導「前世何以得天下」,王導具體怎麼說的我們並不清楚。反正說完以後東晉明帝以面覆床,「如先生所言,這天下這樣得來,我朝國祚怎麼會長久!」

這天下得的讓子孫後代臉上臊得慌。

基本上過往對高平陵之變的成功,著眼點都在司馬宣王如何如何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如何如何能憋常人所不能憋。最後一出「司馬懿詐病賺曹爽」,老謀深算、陰刻果斷,把曹氏親貴集團一波帶走,齊活。各個版本的三國演義基本都這麼演,乃至剛剛完結的熱劇基本也是這個意思。讀正史,也會有這個感覺。

但仔細想想,這裡面細思恐極的事可多了。

論矛盾,與許多電視劇里司馬懿被曹氏三祖各種猜忌不同,歷史上曹丕曹叡待司馬懿甚好,頗為信任,委以重任不說,最後魏明帝臨死前還「欽點」司馬懿做了唯二的託孤重臣。

作為政敵,曹爽一開始對司馬長者也很好,「恆父事之,不敢專行」,把他像父親一樣尊敬。後來確實有政治鬥爭,但也沒用啥下三濫手段:明升暗降讓司馬懿做了太傅。

削了實權是真,但人身迫害是絕對沒有的。

論實力,高平陵之變,在曹爽認輸交兵權前,司馬家都在賭命。曹爽手裡沒了洛陽,但他手裡還有皇帝,有兵權,有曹氏親貴和不少大臣的支持。

司馬家雖然控制了洛陽城,能真正如臂指使的只有司馬師豢養的三千死士。

其他沒了。

世家大族們說是支持,但勝負未分前其實也是牆頭草。

所以,司馬宣王能贏,主要靠的不是忍,而是騙,或者說不要臉。

高平陵政變那天,奪取洛陽後,司馬懿的主要工作就是派人勸服曹爽,說自己只要兵權,不害人性命。

他派的是哪些人呢?

先是殿中校尉尹大目,這人是曹氏家奴出身,與曹爽一起玩耍長大。

這是打感情牌。

然後是尚書陳泰與侍中許允,陳泰是陳群的兒子,許允則出身河北士族。

這是走世家大族的臉面。

最後是太尉蔣濟,三朝元老,德高望重,曹爽一向很尊重的一位老人家。

這是告訴曹爽,你信不過司馬懿指天為誓,總歸信得過我們這些開國老臣的保證吧。

所以那天的關鍵,是手握皇帝與兵權的曹爽,信了司馬懿以洛水為誓的承諾,自己選擇了投降。

然後被殺了全家。

尹大目傻了,陳泰許允傻了,蔣濟給活活氣死了,是真的氣死了。

因為他們和曹爽一樣,從來沒有想到過司馬懿百般承諾,用自己和他們的名譽作保的事情,一扭頭就可以這樣子出爾反爾。

對於蔣濟等人而言,大家都是「金杯共汝飲」的權貴之家,自然有貴族之家的體面。你司馬家作為託孤重臣,我們這麼賣力地支持你。結果你自己不守承諾不要臉也就算了,把我們的臉面也當成草紙。有這麼坑自己盟友的嘛?

陳泰經歷此事後選擇外任雍州,不願意再參與朝中之事。甘露五年,皇帝曹髦被賈充弒殺,陳泰慌忙趕到現場,與司馬孚抱著曹髦屍體痛哭。

司馬昭也來了,假惺惺地問陳泰:「這如何是好,天下人會怎麼看我們啊?」

陳泰死死盯著司馬昭,咬出三個字:「殺賈充」。

司馬昭:「還有其他辦法嗎?」

陳泰:「呵呵,除此之外我還有什麼可說的」。

賈充最終安然無恙,陳泰回去沒多久就吐血而死,後人多認為乃是激憤而死。

曹髦的拚死一搏雖然失敗,但無愧是魏武之後。

尹大目表面上還是為司馬家做事,但淮南三叛時發現司馬師將死,單騎去見叛軍主將文欽,想要告訴他這個機密。文欽卻沒有給他說話的機會就把他趕走了,尹大目眼看著良機失去,卻無能為力,回到營帳大哭一場。

許允之後十幾年則一直密謀誅滅司馬家,被察覺後流放樂浪,客死他鄉。

幾乎所有在高平陵之變中幫助過司馬懿的盟友後來都恥於與司馬家為伍,天下士人的態度也可想而知。

而司馬家對此的主要辦法,就是肉體消滅,誰不合作殺誰。三千太學生請命都保不住嵇康與他的《廣陵散》。

為什麼司馬炎得天下後只敢提以孝治天下?

為什麼司馬炎在地方上只敢重用自己家裡人(大量分封諸侯王)?

想想也就明白了。

司馬家不敢信任天下人。

司馬宣王的做法給後來人開了一個惡例:為了奪權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不必顧慮基本的政治底線與臉面。

就像破窗效應一樣,一旦沒了底線,那就會徹底壞掉。

故而,晉臣王敦桓溫劉裕等肆意行廢立之事,沒有一點作為人臣的心理負擔。

所以,漢獻帝劉協被篡後仍然受到優待,安享晚年,而等到劉裕篡奪西晉時,則索性殺了晉恭帝全家。

中國的政治文化越往後就越病態,起點是在司馬宣王這裡。

順帶說一句,後來幫著劉裕逼迫晉恭帝禪位的人叫曹虔嗣,是曹魏末帝曹奐的後人。

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原創作者:朱斌君

責任編輯:孫月

原創文章,保留版權,轉載須經本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奮臂螳螂 的精彩文章:

TAG:奮臂螳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