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滋味北京第三集:響油鱔糊

滋味北京第三集:響油鱔糊

滋味北京

過春節,怎麼少得了吃呢!那些難忘的家鄉菜,勾起多少人的兒時的回憶。說起北京餐桌上的年味兒,就不能不提那些老字號:砂鍋居、鴻賓樓、烤肉季、同和居,同春園……這個春節,我們的記者將帶您走進老字號的後廚,尋訪幾道老北京的特色菜,咱們一起品味北京過年的滋味。

第三集:響油鱔糊

金黃透亮的豆油在鍋中燒沸,再迅速澆入盤中,一種鮮嫩食材的香氣被瞬間激發。

GIF

響油鱔糊,從出鍋到餐桌,時間越短越好,下筷之前,滾油依然在盤中作響,便是這道菜的趣味所在。

鎮江、揚州等淮揚菜里有,有鱔魚席,咱們的鱔魚糊也是鱔魚席里的一道菜。用熱油在瞬間,鎖住水分,烹制鱔魚是非常快的,一分鐘兩分鐘就可以。

片刻間烹就的一道菜,還要保有豐富的味覺層次,對於王鴻慶來說,經過了多年沉澱。

做了33年的鱔魚,講究酥爛多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味,軟嫩、滑爽,吃的口味是咸、香,回口微辣。

長江橫貫,運河縱流的江南地區,密布的水田淺灘中富產鱔魚。而這種江浙菜中極具代表性的食材,在北方入菜卻並不普遍。

東北也有稻田,那個我們不用,因為是屬於冷水鱔魚,吃起來硬的很。雲南鱔魚屬於溫水鱔魚,太嫩都糟了,不好吃。我們只選用長江中下游的鱔魚,武漢、四川、江蘇。

隨著互市貿易逐漸興盛,這種美味才得以北上進京。

南方人到北京來做生意,有一個驛站,比如說有湖廣會館。一些人要請客吃飯,就把鱔魚等一些有當地風味特點的食物去請。

鮮鱔魚味道濃腥,如何去腥,成為打開這道美味之門的第一把鑰匙。

有些餐館不賣鱔魚就是因為拿不準腥味兒,燙鱔魚的過程中要加醋,加上蔥和姜,都是去鱔魚的腥氣。

魚嘴微微張開,說明肉質恰到好處。接下來,要將鱔魚去骨,而劃鱔絲的工具則來自山野之間:

最初我們劃鱔魚都用竹子,用竹子銷成刀,因為鱔魚的骨頭是三棱的,非常嫩,拿竹刀不會輕易斷,從腹部下去,差不多三刀,兩條肉。

將劃好的鱔絲洗凈瀝干。鱔背肉, 緊實彈牙,鱔腹肉,細膩滑嫩,再搭配爽脆的冬筍絲,能夠平添使人愉悅的口感。

周末的中午,後廚格外忙碌,響油鱔糊是每桌必點的菜肴。

GIF

蔥姜蒜末炒香,再將鱔魚絲與冬筍絲一同入鍋,煸炒至變色。以黃酒、醬油、白糖調汁,加入鍋中迅速翻炒,直到濃潤的滷汁將鱔絲包裹。白鬍椒粉辛辣驅寒,出鍋時撒入一錢,使鱔糊的味覺層次更加豐富。

GIF

然而,一道響油鱔糊至此只完成大半。盛盤後的鱔絲,還需澆上一勺滾燙的香油,才能完成它美味的最終覺醒。

就是特意為吃鱔魚糊來的,經過一百年的革新,適合北方人的口味了,所以他這個菜在北京市來說,做鱔魚的館子裡面,同春園是最好的了。

食客

1985年我就開始做,那時候是拿大旅行袋從江蘇那邊背過來,坐一天一宿的火車,一個人背兩三包,我們有一個大池子,天天換水,一到夏天麻煩死了,還得往裡面加冰,往後慢慢就有了大的市場,改革開放以後,餐飲業就起來了。

中國人口眾多、地域廣博。人的流動,也成就著口味的遷徙。百年間,一道蘇州名菜在遙遠的北京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也與不同的食俗交融,演化出別樣的口感。同時,對本味的嚴格傳承,也使得在北京奔忙的外地遊子,能以家鄉美味佐以慰藉。正是這種不斷的匯聚和包容,讓北京的城市味道煥發出嶄新的活力。

來源:北京新聞廣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止於聲 的精彩文章:

這兒疼心跳隨時可能停!35歲以後就得注意了!

TAG:不止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