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3》你清醒一點!你是個美食節目為什麼要拍自製口紅?

《舌尖3》你清醒一點!你是個美食節目為什麼要拍自製口紅?

《舌尖上的中國3》開播,評分就遠遠不如前兩季,昨天晚上的節目播出之後更是引發一輪口碑崩塌,我眼看著它從7.0變成6.8,一下午就5.4了

其實這個第三季從播出就有人斷斷續續在吐槽,但今天口碑塌方,實在是因為昨晚的片子太驚人了,一個美食紀錄片居然開始拍如何自製口紅???

——————————

引發最大吐槽的第四集,主題是「養」,打開就覺得哪裡不對,好像是奶奶最愛看的「養生小竅門,生活一點通」之類的。

上山下鄉尋找食物養生奧妙的廚王……好吧姑且算是食補。

在廣州生活學煲湯養生的山東阿姨,等一下為什麼我要看一個山東人煲廣東湯??

喝湯調養身體、在自媒體上發做湯心得的年輕老廣 ,畫風分分鐘就要偏到如何獲得美食食療博主十萬加了。

致力於整理屏南草藥入膳方子的退休老幹部,啊最美不過夕陽紅

重磅:回國學中醫藥,和同學們一起自製口紅的移民姑娘

自製草藥口紅????不怕有細菌咩……

而這群年輕人表示,口紅還不夠,再來個眼影吧,湊一套!

而且,這集用到的製作中藥口紅的材料還被網友扒出是購自淘寶三無店。

這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了!

《舌尖3》求你把我的好吃好喝放出來,我真的不要看什麼年輕人自製化妝品啊啊啊啊!!!

就當這是《致富經之草藥改變生活》,看起來也怪怪的。

自製口紅眼影的女孩,移民去了紐約,自行給自己和家人食療食補,沒想到身體越補越差。

思路清奇的她沒有去看醫生,而是堅持要把自己變成老中醫,跑到北京來學習中醫藥???

《舌尖3》里的年輕人說:「我們只要有白蘿蔔就能治很多病。」

請自行搜索丁香醫生髮過的這篇文章

——————————

出現「跑題」的不只有第四集,前面幾集就出現這種問題了

第一集從食物的器具講起,做得更像鐵鍋、瓷器的廣告。

山東大鍋是主角,看完我記住了它歷經十二道工序、經受了三萬六千次鍛打。

兩個魯菜九轉大腸、清水炒雞蛋則是為了展現它不粘鍋的特點,美食變成了配角。

GIF

精緻的餐具是主角,設計師表示,它和高端的室內設計都是相互融合呼應......啥啥啥這都是啥?

廚師也是尬誇碟子好看,說客人吃了肉,還想洗了把碟子帶走.......??這不是《餐盤裡的中國》好嗎?

第三集主題是「宴」,但看完都沒記得什麼宴席菜肴。倒是花了好多時間講傳承、禮儀規矩、拜師收徒……

武術家收徒要舉辦儀式

少年赴宴上桌要事先學習

整齊坐好接受教導

這是《儀式里的中國》??

第四集出現了自製口紅好像也沒什麼意外,反正就是一路在跑題。

——————————

在跑題的舌尖里,關於食物的畫面有些還讓人毫無食慾。

這樣

這樣

難以想像這是美食紀錄片……這還不如網上自製的舌尖上的大學食堂。

不由得又想念起第一季,展現食物之美淋漓盡致

看《舌尖2》里的人吃東西是這樣

GIF

看《舌尖3》里的人吃東西……啊我好像不餓了……而且這構圖也太亂了吧。

匪夷所思的是《舌尖3》在展示廚藝的時候竟然直接找了廚師專門擺拍……

而《舌尖1》里拍攝的都是生活里的美食製作畫面,但攝影師找到記錄生活的別緻角度,畫面可是有意境多了。

——————————

《舌尖3》里呈現食物做法不厭其煩,街邊的煎餅餜子的做法都要娓娓道來,然而並沒有感受到什麼「從未發現過的美食奧妙」,只覺得啰嗦。

內容不出彩,還引發了各地觀眾關於美食的吐槽。

到杭州推胡辣湯,杭州觀眾和河南觀眾紛紛到豆瓣電影評論區表示奇怪。

講廣州煲湯,廣州人民不服。

講魚,魚弄錯了,微博上的漁業專家表示,《舌尖3》把大口黑鱸魚錯當成古文中的鱸魚(實際上是四腮鱸魚)。

專家意見不要懷疑

他是《舌尖》前兩季的科學顧問,第三季沒找他……

《舌尖3》現在已經變成了挑錯大會,各地網友找美食錯誤,生物專家找物種錯誤,知乎上有了如此詳細的挑錯答案,按分鐘算的,截一丟丟大家感受一下

(知乎完整答案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362713/answer/325011622)

美食無處尋,節目還一直強行雞湯,讓觀眾不勝其煩。

————————

我看到不少人說:《舌尖3》最大的問題在於,太強調「意義」,而偏離了美食和吃的樂趣本身。

這個吐槽呢,也對,也不對。現在的《舌尖3》顯然是跑題了,不好好拍吃的,就會讓觀眾覺得很奇怪。

但是「從食物中找意義」不是罪過。當初豆瓣打分9.3的《舌尖1》,也不僅僅是講美食而已,當時它被戲稱為是「食物版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舌尖1》里有晶瑩誘人的藕

也拍了藕是如何收穫的:從泥里由工人全靠雙手拖出來,無法用機器替代。

有香氣四溢的松茸

也有撿松茸人的日常生活。

這些食物背後的故事並沒有違和感,反而讓人對自然和勞動者都產生了敬畏之心,再面對藕和松茸時,也有了格外的珍惜。

《舌尖1》里也有催淚番,大澳蝦醬背後不僅是百年老店的傳統工藝

還有一位「蝦醬婆婆」獨自一個人守護蝦醬老店,思念故去的丈夫。

這是煽情吧,是雞湯吧,是附加在美食上的「意義」吧?但是當時大家看很投入啊,還很多人說是「口水和淚水齊飛」,先被饞哭又被感動哭了。

現在回頭看當初《舌尖1》的豆瓣評分,人文關懷和情感喚醒是很重要的得分項。

《舌尖1》好評度最高,也是最佳配置:陳曉卿想出了「舌尖」這個題,找了能人,把控總的方向;執行總導演任長箴做過農業節目,擅長拍人物,紀錄片手藝紮實。

而在第一部拍攝時,執行總導演任長箴看到拍美食,就已經想好要把方向往「人情」上靠了:「我們拿到一個題目首先是找人的感覺,我始終認為我這個片子不是談物質、談吃,而是在談人。只有把人情味寫到家,才能托得住。」

但是另一方面任長箴知道,美食之上的人情是需要有分寸和剋制的,只能有一點:「這個片子不是樹碑立傳,所以只要露出一點,觀眾已經覺得感覺出來了,反而對我們來說是簡單的。」

所以「在美食上附加意義和人物」,是《舌尖》系列一貫的傳統,這個做法沒問題,具體操作成什麼樣,才影響到了觀眾的感受。

《舌尖3》真正的問題,首先是拍攝的人沒有意識到,美食是全片的基礎,先把吃的拍好才能講人的故事;其次是在講故事時,主題先行且毫無克制,捨本逐末。

即便是口碑下滑了,《舌尖3》的帶貨能力還是很驚人。第一集播出後,章丘鐵鍋一晚上賣出3000口,現在有數十萬訂單待處理。

這是真正的大IP,但就是因為前作系列積累了這麼厲害的影響力,《舌尖上的中國》播什麼都萬眾矚目,觀眾才更為這部紀錄片的質量下跌而著急。

看到新聞里《舌尖3》的團隊列出了很多「你造我有多努力嗎」的數據,包括「創作團隊10個月里跑了全國20多個省市區,拍攝了115個地方,採訪了300多人、拍攝美食400多種……」(據澎湃新聞採訪)

看上去也是挺辛苦,可是,剪出來的片子都跑題了啊……觀眾從鏡頭中感覺不出對食物的熱愛,更無從喚醒其他意義上的情感。

事到如今,只想問問這個自稱很努力的團隊一個入門級問題:您應該是平時不太愛吃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蘿嚴肅 的精彩文章:

陳翔「出軌被抓」有現場視頻了?最厲害是毛曉彤四個小時實踐「分手要狠」
無人對藍潔瑛性侵案負責,受害者的人生早已無法回頭

TAG:蘿嚴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