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熊 志:海南堵車滯留常態,事前預警更為重要

熊 志:海南堵車滯留常態,事前預警更為重要

作者:熊志

隨著春節假期結束,這兩天全國各地迎來返程高峰,但從大年初三開始,受十年未遇的罕見大霧天氣影響,瓊州海峽出現反覆停航,導致海口三個港口和周邊道路出現上萬車輛和數萬旅客滯留。根據「@海口發布」22日消息,目前海南海口秀英港、新海港、南港正常通航。港口外道路有車輛7752輛,港區內車輛2980輛,共計還有10732輛待渡。

堵車是春節的常規議題,不過海南更加特殊,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使得它與內地之間交通極度依賴海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海南連通廣東的粵海鐵路,也需要把火車裝進輪船里,才能渡過海峽。海運容易受天氣影響,加上運輸能力有限,加劇了擁堵滯留的嚴重性,以至於有自駕游遊客表示,「以前20分鐘的路,現在走了20個小時都沒走完。」

應急處理層面,海南有值得稱道的地方。儘管出現了「天價機票」「滯留司機集體鳴笛」等輿論風波,整體秩序還談得上和諧有序。沿途隨處可見志願者、義工、愛心企業給滯留旅客送水、送麵包,海口緊急臨時調休的通知,也反映出這座城市經過歷年擁堵後積累的處置經驗。

罕見大霧天氣,屬於不可抗力,港口因此停運,出現一定程度的滯留和堵車,能夠理解。但在技術層面,這種歷史罕見的嚴重大霧,並非不可預測。如果當初有及時的預警,並對入島車輛進行限流,不至於出現如此嚴重的滯留。

海南沒有跨海大橋,以海口目前的港口運行能力,遠無法紓解海南目前的出島問題。這意味著在應急和預警機制上,海南必須留一點空間,而非以滿負荷的狀態來接待外地進島的自駕遊客,否則一旦出現影響港口通航的狀況,出現滯留和堵車基本上是無法避免的事。

如果梳理歷年的新聞,不難發現,海南春節遊客滯留,出島大堵車,基本上已成常態。與之伴隨的是,這個島嶼省份春節接待遊客和旅遊收入的日益增長。比如2016年春節,海南全省接待遊客371.22萬人次,同比增長19.15%;旅遊總收入112.77億元,同比增長19.55%。

數量龐大的外地自駕遊客,其實也在擾動當地的生活秩序。對此,2015年的三亞春節媒體茶話會上,三亞市委副書記、市長曾直言不諱地表示,「慎重選擇自駕游」,這一度被人們視作對當地對自駕遊說「不」。但很顯然,上升到整個三亞以及海南GDP的層面,那些開著車的外地遊客,最後還是被當作的地方經濟的增量元素。所以,這番言論過後的2016年,海南全省進港車輛69936輛,同比增長高達33.78%,出港車輛63736輛,同比增長16.94%。

滯留後的應急處置經驗再豐富,也無法讓這些旅客準時返程。這次罕見的大霧天氣,成為壓跨海南運輸體系的稻草,但可以說,以飽和狀態接納遊客的風險,其實一直都存在,只不過被旅遊經濟的貢獻所抵消了。而這種抵消的另一面是,不少當地居民不勝其擾,在網上你不難找到他們控訴外地遊客的網貼。這次對滯留司機鳴笛的吐槽厭惡,也足以說明問題。

隨著中產的崛起,自駕游將更常態化,在運輸體系的先天性限制之下,海南如何平衡旅遊經濟的收益與風險,是遲早要面對的問題。需要提醒的是,這種平衡不僅關乎城市的公共服務會不會出現過載危險,還關係到海南市民與外地遊客之間的關係,是共贏還是走向惡化。(熊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中消協:非「海淘」商品服裝質量問題相對突出
深入獐子島發現蹊蹺 扇貝死了到底是天災還是命案?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