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國當代最貴藝術家的畢生實驗:追求至黑卻不止於黑!

法國當代最貴藝術家的畢生實驗:追求至黑卻不止於黑!

藝術家皮埃爾·蘇拉熱(Pierre Soulages)

他被人們稱作「黑色畫家」,他在名聲赫赫之際拋棄過往的理念,重新探索新的創作道路。如今,年過90的他依然未停下手中的畫筆,在世界各地辦展並活躍在藝術界。

與三座城市的相遇

二戰後的法國逐漸褪去了它昔日作為世界藝術中心的光輝,而在遙遠的大西洋彼岸,藝術的藤蔓正生機勃勃地生長在美國的土地上。不得不說,在法國當代藝術家中,皮埃爾·蘇拉熱絕對堪稱赫赫有名的大師之一。

蘇拉熱出生地——法國羅德茲

皮埃爾·蘇拉熱於1919年出生在法國一個名為羅德茲的小鎮。雖然他年輕時就離開了那裡,但故鄉在蘇拉熱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曾表示,羅德茲是自己最喜歡的城市。這座城市既不是斑斕絢麗的彩色,也不是巴黎那種漂亮而世故的灰色,羅德茲樸素與忠誠的色調深深影響著蘇拉熱日後的創作和生活。

蘇拉熱作品

羅德茲以中世紀和史前文物而聞名,因此,蘇拉熱自幼接觸到的便是故鄉巨大的粗雕石柱、羅馬藝術和岩洞壁畫上的古代藝術。這些沉澱下來的古老歷史遺迹引起了蘇拉熱的興趣。

皮埃爾·蘇拉熱《蝕刻2號》,1952年

年輕的蘇拉熱在羅德茲度過短暫的童年時光後便移身巴黎。在那裡,他開啟了自己的藝術學習和創作生涯。然而,這片藝術的土地與這位畫家的成名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很長時間以來,身處巴黎的蘇拉熱默默無聞。「法國人一開始扼殺我,他們發覺我的存在完全歸因於外國人對我的畫的興趣。」蘇拉熱曾在採訪中這樣說道。

1948年,蘇拉熱帶著他的作品到德國參加群展。展覽中,他的作品引起了MoMA策展人James Johnson Sweeney的注意。隨後,James將蘇拉熱的作品介紹到了美國。與在巴黎時的默默無聞不同,蘇拉熱的作品在美國迅速被接受並受到廣泛關注。

皮埃爾·蘇拉熱《11 mars 1960》,布面油畫,81×59cm,1960年

當時的美國,無論在經濟、政治還是文化上,均處於一種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藝術界充滿了自由和無限的可能。在這樣多元且具有包容性的環境下,蘇拉熱得到了學術界和市場的雙重肯定,逐漸成長為世界知名的藝術家。

蘇垃熱作品

在美國,蘇拉熱不但讓自己的藝術才華得到施展,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知名藝術家朋友。這其中,就有影響了蘇拉熱創作的抽象表現主義代表人物羅斯科、德·庫寧、紐曼人等。可以說,美國這片廣闊的土地為蘇拉熱的人生打開了新的大門。

關於黑色的實驗

蘇拉熱將繪畫定義為「詩意的瞬間」,他認為繪畫所表現的是繪畫力量與所在世界之間的平衡狀態。他對光線採用非繪畫的方式,通過對介質的「雕刻」,不斷改變介質與光線之間互動的關係,從而實現對光線的不同表達。蘇拉熱突破了傳統的藝術本體的語言意義,推進了藝術語言走向現代。

皮埃爾·蘇拉熱《1979年6月19日畫作》 ,1979年

蘇拉熱最初對黑色的思考源於年幼時受到倫勃朗的一幅水彩複製品《蹲著的女人》的啟發。他回憶說:「我還記得他使用的技巧,光線來自白紙與筆觸之間的反差,筆觸十分強勁,具有真實性的美。」

皮埃爾·蘇拉熱《鐵鏽與黑色的組合》,1974年

蘇拉熱對於黑色的思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他經常在白或青灰色的紙上畫些不規則的黑線條,以創造不同的視覺效果;第二階段,他開始注重色彩,用和黑相近的顏色與黑色對比,追求光線的質感。

而到了1979年,他進入到了創作探索的第三階段。這位已經享譽世界的畫家開啟了自己全新的創作道路,並持續研究至今。他將這次創作系列名為「黑色之外」(Outrenoir)。蘇拉熱一直對黑色保持著鍾情,他認為黑色既是一種色,也是一種非色。

皮埃爾·蘇拉熱《1979年6月19日》,1979年

黑色的顏料在畫布上反射來自不同角度的光線。光線中包含著自然最原始的色彩,黑色不再作為作品中的顏色而存在,而是變成了一種表達色彩的媒介。它與光互動,光中的色彩經過黑色被表達出來,而這才是作品中真正的顏色。裹挾著光線的黑色,比黑本身更黑。

繪畫一般是以靜態的形式而存在的,然而觀賞蘇拉熱的畫時,你會感到某種程度上的非靜止。畫布上的線條、色塊因為其筆觸的不同、材料的差異而與外界光線產生迥異的互動,從而使得作品自身的表達具有動態的特徵。而觀賞者的觀賞位置、視覺出發點的不同也會使得觀賞體驗不同。

蘇拉熱的作品有很高的辨識度,這種富有力度的黑色繪畫使得他的作品很容易脫穎而出,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並給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說,蘇拉熱的黑色是一種超越國家和文化限制的國際化語言。

皮埃爾·蘇拉熱《無題》,2014年

在東方世界,人們也有關於黑的思考和創作實踐。它體現在中華書法和日本書道的墨與紙的結合之中——這給蘇拉熱的創作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想法。在蘇拉熱的作品中,我們也能夠尋找到東方書法精神的影子。

藝術家蘇垃熱和自己的作品

皮埃爾·蘇拉熱《Lithographie n° 29》,1972年

有人說蘇拉熱的作品是抽象表現主義的一種類型,然而他對此的回應是否認的。他強調自己的創作與自然之間沒有任何關聯,不存在表達情感的動機,作品的本意也不在於傳遞某種象徵和意義。蘇拉熱之所以喜歡黑色是因為它避免了其它的聯想,更多的在於本質——這是他與抽象表現主義根本上的不同。

質樸的回歸

2014年,在蘇拉熱的故鄉羅德茲市,一座以其名字命名的博物館落成。它是由RCR Arquitectes團隊設計的一組由長條矩形組成的建築群,建築主體材料選用玻璃和銹鋼,在視覺上形成了震撼的對比。

博物館外景

博物館與周圍的景觀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一個整體。它作為連接歷史中心和現代世界的紐帶,把蘇拉熱和故鄉羅德茲之間的關係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博物館外景

該博物館建成後,蘇拉熱向博物館捐贈了200多幅作品,作為場館常設展覽展出。與此同時,他還在場館內專門為其他藝術家設立了舉辦展覽的區域。這種具有開放、包容的胸懷在其他世界名家中是很少見的。

如今,99歲的蘇拉熱仍未停止創作,他在世界各地辦展並活躍在藝術界。在沒有其他活動的時候,蘇拉熱便和妻子一起泡在巴黎的工作室作畫,過十分簡單的生活。

蘇垃熱的作品也一直備受收藏家們的喜愛。2016年6月,在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他於1959年創作的一幅作品以433.85萬英鎊的價格成交,使其一躍成為法國在世最貴的當代藝術家之一。

[編輯、文/胡婧宇]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城西實驗學校與三水街道聯歡迎新春!
實驗室menu享用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