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的特色小鎮是怎樣生長出來的?

日本的特色小鎮是怎樣生長出來的?

雪中日本三島町

20世紀60年代,日本農業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化肥化、水利化和良種化。農村人均收入逐漸提升,但鄉村的居住環境卻越來越差,農村的吸引力相對於城市持續下降。當時的日本城鄉差距縮小主要依靠政府大量的財政轉移支付,很難形成自身的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為此,日本掀起了久負盛名的「造村運動」。

通過對於鄉鎮資源的綜合化、多目標和高效益開發,以創造鄉鎮獨特魅力和地方優勢為目標,造村運動獲得了明顯的成效。如今,日本農村的生活品質甚至已經超過城市,鄉村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鄉鎮經濟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傳統景觀、自然和文化資源得到了保護,鄉村居住、休閑旅遊、度假等相關產業旺盛。

日本鄉村景色

造村運動是日本鄉鎮建設歷程上有重要意義的一環,這項令日本村鎮經濟受益頗豐的運動,對於當今國內特色小鎮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造村運動的背景

二戰後,日本將主要資源集中於大都市的重建,農村青壯年人口大量集中於城市。1955年到1971年間,工業和其他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了1830多萬,總數達到4340多萬人,占就業總人數的比重從61%提高到85%,同時期的農業勞動力則從1600萬人減少到760萬人,農村人口過少的現象使得日本農村面臨瓦解的危機。

造村運動的倡導者、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提出了「磁場理論」:如果強磁場與弱磁場之間放一塊鐵板,鐵板自然會被強磁場吸引過去,信息化程度高,生活質量高的城市相對於鄉鎮就是強磁場,為了促進各地區的均衡發展,就要把農村建設成為不亞於城市的強磁場,才能把人口牢牢吸引在本地區,磁場的吸引力在於產業。所以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成為了造村運動的開端。

造村運動的原則和做法

1.立足鄉土,放眼世界

造村運動雖然是區域性的,但眼光是國際性的。平松守彥認為,越具有民族特色,國際價值就越高。但是區域特色並不直接等於國際性,而是需要面向國內外市場,精心的加工與提煉。

造村運動以開發農產品市場為手段,在促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環節,農協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農產品的生產領域,從農協中央會到基層農協,都制定了農村事業發展計劃,針對農業經營中的問題制定相應對策,指導農民實施。

三島町觀光協會的網站,信息全面,更新及時

2.自立自主,體現民意

居民們是造村運動的行動主體,政府不以行政命令干涉,不指定生產品種,不統一發放資金,而是在政策與技術方面給予支持。一切行動由各社區、村鎮自己掌握,發揮了當地的自主性,並擺脫了依賴性。

3.培養人才,面向未來

「造村」並不只是物質性的「造物」,更重要的是精神性的「造人」。人才培育是造村運動的最終目標。地方活力是否能帶動起來,不僅需要有前瞻性的領導人才,還需要集合各個門類的人才共同的力量。

為了培養人才,日本地方政府無償開辦了許多補習班並派遣講師講授課程。課程內容包羅萬象,如農村技術講習班、商業講習班、海洋養殖講習班、婦女講習班等,只要農民有需要,都可免費參加學習。政府還利用假期組織中學生去外地參觀學習,定期派大學生、家庭婦女去國外訪問考察,開闊視野。

影響廣泛的「一村一品」

在造村運動中最具知名度且對亞洲各國皆產生影響的形式,便是平松守彥在1979年提出的「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以村為基本單位,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通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使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以振興農村「1.5次產業」。「一村一品」並不限於農特產品,也包括旅遊、文化資產等項目,例如文化遺產、地方慶典等。

日本青森刺繡工藝

造村運動以「一村一品」為宗旨,開展對本地本村最具傳統文化特色的工藝品的調查、研究並加以開發利用,著力進行村鎮改造,保留並提升原文化面貌,使傳統文化進入現代生活,形成強化本村自身的傳統文化特色,保護和發揚地域文化。在這個過程中,造村運動並不主張「完全回歸農村時代」,而是「從生長的地方尋求文化根源」,並不進行推到重來和大量投資的工程建設,而是立足和利用當地自身資源和發展基礎。

大分縣的特色產品

「一村一品」運動開展之後,日本大分縣的農特產品無論在數量或收益上都有顯著的增加。1980年大分縣有4項特產,而今全縣共培育出有特色的產品300餘種,總產值高達10多億美元,其中產值達100萬美元以上的就有126種,1 000萬美元以上的有15種,玖珠町僅「吉四六」醬菜一項就達5億日元,由於其產品很多是樸素但充滿親切感的手制產品,在對天然食品需求量猛增的今天,其產品格外受歡迎。

日本大分縣景色

如今,日本消費者提起大分縣的3個名牌產品香菇、燒酒和豐後牛肉時,無不因其美味而大為稱讚。這些多品種小批量的加工業有利地促進了當地勞動力的就業,使村民們不離鄉土,走上了富裕之路。大分縣的「一村一品」運動經過20多年的努力,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2年人均年收入達2.7萬美元,高於美國的2.4萬美元。

三島町的「生活工藝運動」

位於福島縣大沼郡的三島町,每年冬季大雪封門,人煙稀少。在造村運動興起後,三島町發布《三島町振興計劃》,提倡「生活工藝運動」,即由町民自己構想,自己描繪「明日的三島町」。

三島町消防「初出式」

他們宣揚物品的創造並非為了賺取金錢,而是傳承與創造文化的行為。所以他們積極地學習三島町的傳統文化,並且將其運用到現代生活中。如盛飯用的勺子,以木製來取代塑料,而簍子、盛籠、手提包等也改以具有生命性的天然素材如山葡萄藤等編織而成,以感受自然的美與質感。

居住在城市的人們只要交納一定費用,全家都被視為特別町民。他們可以自由出入,讓孩子們呼朋引伴在小溪中捕蝦,到山上采蘑菇,有一個在城市無法想像也不可能具備的成長空間。

三島町的霧

三島町設置木工、陶藝、編織、塗裝等工房設備。在專人指導下,人們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工藝品,並將自己的作品買走。通過對雪、山、水等自然資源和景觀資源與對陶藝、編織等生產資源、人的資源和文化資源進行調查、評價、開發和創新,創造了一個富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環境。

三島町在1983年成立了生活工藝研究所,同年開始發行《造村運動生活工藝訊息》,廣送各地,並在東京舉辦「三島町生活工藝品展」。1985年成立「木友會」,組織凝聚生活工藝者。1986年建設完成了三島町生活工藝館,作為生活工藝傳承與推廣的基地,老人們也在工藝製作與創作中重新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與生存的勇氣。

在1995年到1999年的5年里,人口不到世界總人口2.2%的日本,農產品的進口額總計超過了2690億美元,佔世界的10.6%,貿易逆差年平均達到516億美元。日本農村從初期較大的城鄉差距,發展到中期的城鄉一體化,再到如今的更高層次的追求農村生活魅力、謀求可持續發展的階段,日本造村運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國內建設特色小鎮的過程中,日本的特色小鎮常被視為重要的參考對象。日本特色小鎮以人文資源為基礎而形成特色,藏著日本特有的「田舍文化」,在參考的過程中,觀其形是重要的,而在觀其形之後,更重要的,是弄清楚它的發展脈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ET睿意德商業地產 的精彩文章:

我們親自去了GUCCI新開餐廳,比新聞里更有看點

TAG:RET睿意德商業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