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898-2018 120年狗年歷史大事件

1898-2018 120年狗年歷史大事件

京師大學堂舊照。

《欽定憲法大綱》是清代唯一一部規定了赦免制度的憲法性文件。

偽滿洲國時期的溥儀。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歌后」白虹。

工農兵學員。

  按照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六十年為一甲子,一甲子為一輪迴。從1898年到2018年,一百二十年、兩個輪迴、十個狗年,中國歷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直至改革開放,終於一路從晚清、民國,走到21世紀。讓我們回顧狗年歷史,看一看這些重大事件的關鍵節點,是如何展現時代特徵,又是如何影響今天的。

  

  1898 光緒二十四年 戊戌年

  這一年6月,光緒皇帝頒布《定國是詔》,開啟變法。按照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設計,此次變法涉及了除開議會、立憲法之外的改革官制、鼓勵工商、廢除八股等各方面。為全面推行變法,光緒君臣計劃設立「制度局」等機構、架空軍機處,並將來訪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引為外援。這兩項舉措終於激怒慈禧,觸發了戊戌政變。同年9月,變法失敗,慈禧又一次垂簾聽政,譚嗣同、林旭等變法參與者被殺,史稱「戊戌六君子」。

  京師大學堂是這場變法唯一留下的遺產,其課程除傳統經學外,還包括外語、物理、政治等新知識。清廷覆亡後,該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是為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

  1910 宣統二年 庚戌年

  鎮壓戊戌變法後不久,清廷也推出了自己的改革措施,即「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但一系列改革並不為革命黨人所信服,汪精衛、黃復生等人遂在1910年入京,謀刺攝政王載灃,不幸失敗被捕。當時清廷一方面不想過分刺激革命黨人,另一方面要向西方展示中國司法文明,於是對汪、黃從輕發落,判處終身監禁。此事成為汪精衛一生的政治資本。

  為消弭外界對「預備立憲」的懷疑,資政院作為「預立上下議院之基礎」,終於在這一年開院。其200名議員,一半由朝廷欽定、一半由民選產生。在資政院存在的一年多時間裡,共開會53次,討論議案109宗,議決65宗,包括開國會、新刑律、預算案,及彈劾軍機、罷免閣員等,同時還制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欽定憲法大綱》。

  1922 民國十一年 壬戌年

  這個狗年已經是民國建立後的第十一個年頭,但一切還沒有走上正軌。在北方,意在爭奪北洋政府控制權的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結果奉系戰敗,張作霖率殘部退返關外;在南方,革命陣營內矛盾激化,陳炯明發動兵變,直指護法軍政府,孫中山被迫避難永豐艦。

  在南北混戰的時局下,教育界也發生了一件大變動——北洋政府公布新學制,即所謂「壬戌學制」。該學制先經教育界廣泛討論,最終由胡適、陶行知主導,效仿美國,將教育橫向分為普通、職業和師範三類,縱向劃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段。其主體框架為小學6年(初小4年、高小2年)、中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至今沿用。

  1934 民國二十三年 甲戌年

  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國家剛剛安定不久,日本即加大了對中國的侵略。這一年,日本在東北扶植的「滿洲國」變為「滿洲帝國」,溥儀第三次登基稱帝,年號「康德」。最初,溥儀想穿上光緒皇帝的龍袍,預演「大清帝國」復辟,但日本堅決反對,只允許他穿「滿洲國陸海軍大元帥正裝」。由此一件小事,就足見溥儀身為傀儡的無奈了。

  這個狗年也有一點喜慶的事,比如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歌后」。在上海《大晚報》舉辦的「廣播歌星競選」中,年僅15歲的白虹獲得9103票,奪下第一名。除唱歌外,她還拍攝了《人間仙子》《孤島春秋》等30多部影片。1992年,白虹去世。

  1946 民國三十五年 丙戌年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著手準備還都事宜。從4月開始,立法院、司法院等各部門陸續從重慶返回南京辦公;5月,國民政府發布《還都令》,回顧八年來抗戰艱辛,稱「爰定於本年五月五日凱旋南京,以慰眾望」。隨後,蔣介石在南京中山陵主持了「還都大典」。

  但是,中國沒有就此太平,國共內戰在本年6月全面爆發。戰爭結果在三年後揭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8 戊戌年

  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號召消滅傳播疾病的蒼蠅、蚊子、老鼠和麻雀。由此,全國各地,無論男女老幼,都開始動手「除四害」。按照官方不完全統計,至本年12月,全國共消滅老鼠19.3億隻、麻雀21.1億隻。麻雀大量被捕殺,導致田地、林區蟲害肆虐。生物學家朱洗等直言,麻雀對人而言,益多害少,應停止捕殺。所幸,中央聽從建議,將麻雀從「四害」中剔除,代之以臭蟲。

  也是在這一年,北京電視台作為中國首家電視台。開播第一周,播出了紀實劇《黨救活了他》、科教片《向原子能時代躍進》,以及蘇聯影片《失蹤的人》等。北京電視台建台20周年時,更名為中央電視台。

  1970 庚戌年

  6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向中央提交《關於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計劃招收「政治思想好,身體健康,具有三年以上實踐經驗,年齡在20歲左右,有相當於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貧下中農、解放軍戰士和青年幹部……」同時廢除原有統一招考制度,「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和學校複審相結合的辦法」。中央隨後批准該報告,允許北大、清華等校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並相應地將學制縮短為兩至三年。

  1982 壬戌年

  中國恢復高考後,研究生制度也隨之建立。至本年4月,第一批研究生畢業,8562人被授予碩士學位,涉及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等各個學科。同年,中國試行博士論文答辯,馬中騏、倪以信等18名研究生在次年獲得博士學位,他們中有6名來自中科院,6名來自中科大,4名來自復旦,另外2名分別來自華東師大和山東大學。

  這一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顯示中國人口已超過10億。其中約414萬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約6640萬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文盲和半文盲佔總人口的23.5%。

  1994 甲戌年

  足球作為中國體育改革的突破口,在這一年全面市場化,甲A聯賽實行主客場制,允許冠名贊助,向國內外電視台收取轉播費,並出台會員轉會制。在全國6個賽場,有15萬人觀看了甲A聯賽的首輪比賽。時任中國足協副主席的王俊生後來回憶說,「請記住這一天。1994年4月27日,中國足球樹起了新的里程碑……一個單項運動協會,不要國家一分錢,而是靠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七八年里,就建成了兩座現代化的訓練基地,這難道不讓人感到欣喜嗎?」這一年甲A聯賽的前三名分別為大連萬達、廣州太陽神和上海申花。

  2006 丙戌年

  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的第一個狗年,中國在本年6月設立「文化遺產日」,主題為「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作家馮驥才為此撰文,「遺產日始於二十年前先發現代化的歐洲國家。這一天,全社會想盡辦法通過對遺產的親近重溫歷史,感受先人,體驗其中本民族的精神個性和文化之美,從中獲得無上的光榮和自豪」「文化遺產日體現著當今一代中國人文明的自覺,也是一種自覺的文明。在這一天,我們做得好,一定會贏得世界的關注。」

  本版撰文/新京報特約記者 楊津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