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廣東壓歲紅包的「不近人情」點個贊

為廣東壓歲紅包的「不近人情」點個贊

歲末年初,「全國壓歲錢地圖」網上流傳火熱。地圖顯示,廣東壓歲錢平均水平僅為50元,被網友們調侃為「遭小孩嫌棄,被大人追捧」。在這個富裕、「紅包」年俗流行久廣的地區,老廣東人「派利是」,至今堅守著「不近人情」的傳統:只講「意頭」,不比金錢。五元十元、一元兩元,多少隨意,心到即可。(2月17日新華視點)

派紅包是中國流傳已久的春節年俗,紅色代表驅邪避凶,壓歲錢也取其壓邪避祟的諧音,代表了長輩對晚輩健康成長的新年祝福。派紅包的年俗一直流傳下來,在全國各地都很盛行。但是,各地的壓歲紅包還是有差異的,有大有小,差距不小。近日「全國壓歲錢地圖」對各地壓歲紅包的大小進行了統計,其中,福建、浙江、北京則成為壓歲錢支出水平最高的地區,福建孩子收到的平均單個壓歲錢紅包,高達3500元,其次是浙江3100元,接下來是北京2900元,上海1600元,江蘇與天津1000元。

壓歲紅包的大小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的關係,也許是有錢就任性,江、浙、滬、北京等這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壓歲紅包就相對較大。而與之不同的是,經濟發達省份的廣東,他們的壓歲紅包發得似乎有點摳,比較吝嗇,「不近人情」,而且多少年都維持在這個較低的水平上,彼此不攀比,紅包沒有水漲船高。廣東的壓歲紅包還有不同的是,不止是發給親友,而且鄰里、同事問聲新年好都會發個壓歲紅包,每個紅包小到只有幾元,就算過年發100個也就幾百元錢,長輩一般地都會承受得起,幾乎沒有什麼負擔,多準備一些紅包,讓壓歲紅包撒得更開一點,用這種方式讓親友、同事、鄰里之間互致新年祝福,皆大歡喜,大家同樂,挺好。

專家認為,紅包含有社會和文化兩層意義,社會意義涵蓋經濟價值和人情交往,文化內涵包括祝福等象徵意義,在廣東地區紅包的文化內涵大於社會意義。筆者認為,紅包雖小,情意重,意頭到了就行了。即使經濟發達地區,生活水平再高,經濟實力再雄厚,還是有貧富差距的,如果相互之間攀比,一年更比一年高,那麼會讓更多人不堪承受,春節真的成為「春劫」,必然失去壓歲「紅包」的本來意義。

派紅包的傳統不能丟,但是沒必要成為壓力,成為一種人情債。綜合「全國壓歲錢地圖」,還是廣東壓歲紅包的恰到好處,須為之點個贊。如果各地按照廣東的規格發壓歲紅包,也算是移風易俗,讓長輩們從壓歲紅包的人情債中解放出來,豈不樂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新聞 的精彩文章:

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安徽名優農產品赴滬展銷

TAG:安徽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