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連 Michael Jordan 自己都不願意提起的 AIR JORDAN XV,真的如此差勁?

連 Michael Jordan 自己都不願意提起的 AIR JORDAN XV,真的如此差勁?

Air Jordan 系列從 Air Jordan 1 開始一直延續至今,是整個世界最成功的球星簽名系列鞋履,從過去 Michael Jordan 穿著在球場叱測風雲,成功封神,直至如今退役多年,依然憑藉每年新品推出,舊品復刻確確切切的引領著整個 Sneaker 市場的走向。從大街小巷上的百姓,到光鮮亮麗的明星均以穿上 Air Jordan 限量或是最新款的球鞋為榮,印證了 Air Jordan 系列的無限魅力及深遠的影響力。但在如此多的正代 Air Jordan 系列中,卻有一雙是「愛者切,厭者恨」,那就是 Air Jordan XV。

Air Jordan 系列從 Air Jordan 1 開始一直延續至今

Air Jordan XV 首次發售是 1999 年的 12 月,是 Michael Jordan 在公牛正式退役後簽名系列的首雙延續。也許是退役後的光環褪去,這雙鞋幾乎是 Air Jordan 正代里銷售最為慘痛的一雙,還被評為「最被討厭的 Air Jordan」。而在結束了 XV 的設計工作後,Air Jordan 系列背後的男人 Tinker Hatfield(Nike 副總裁及 Jordan Brand 創意總監)也宣告告別 Air Jordan 的設計工作。

近年在 Air Jordan 系列復刻的大潮流幾年中,XV 幾乎是呼喚聲音最小的一雙。這雙並沒有太多的讚譽的 Air Jordan,就如 Tinker 所說:「或許這是唯一一雙有負面回顧的系列單品。」

Tinker Hatfield 與 Michael Jordan

Air Jordan XV 的工藝與細節

這雙極為特殊的 Air Jordan XV 靈感來源自美國著名戰機 X-15,這台以時速 4052 英里打破紀錄的神器,亦是 Tinker Hatfield 用以致敬 Michael Jordan 十數年間在 NBA 所創造的各種紀錄。這個戰鬥機的靈感,鋒利的線條,奠基了 XV 極為前衛的外形。

除了極致的靈感,鞋子中還有很多致敬的細節。鞋舌是首次出現在鞋子上的外伸設計,上面綉印的 Air Jordan 飛人 Logo,這是為了紀念 Michael Jordan 在球場上招牌式的伸舌頭表情,無論是突破還是跳投,Michael Jordan 總會伸出舌頭,可以算是他在籃球以外的一個最容易被記住的小細節,而 Tinker 則非常有心思的應用到設計上。

外伸設計的鞋舌上綉印了飛人 Logo

後跟處一道紅色的裝飾條,從鞋底一直延伸至後跟頂端;鞋底數字為「2 . 17」,代表了 Michael Jordan 的生日,而後跟的「23 . 6 . 15」,分別代表了「23 號球衣」,「6 次 NBA 總冠軍」以及「第 15 代正代 Air Jordan 球鞋」。鞋跟後側還有一個半隱形式的 AIR JORDAN Logo 來強調系列性。

鞋底與後跟的數字

鞋身主體採用了 Nike 招牌的 Woven 編織面料,來改善鞋身的輕便性,這種面料 Nike 在 20 世紀前後應用非常廣泛,然而用在籃球鞋上卻實屬罕有。用以連接 Woven 面料的鞋身和誇張的鞋底之間的是整片縫製的牛皮,還有在鞋身前端呼應後跟的橫紋式橡膠面料,並增加了一個小小的飛人 Logo 來作為細節點綴。

與過往的 Air Jordan 系列不一樣的是,這雙鞋應用了襪套的插入(並非把內裡層和鞋面完全聯結),聯結鞋面和襪套的是一個快速鞋帶綁緊系統,只需要略略施力,便能快速束緊鞋帶,固定鞋身。鞋後跟除了頗費心思的數字細節外,還用一塊類橡膠的橫紋面料黏合在鞋身上,固定在鞋底上,達到固定整雙鞋對於籃球場應用的後固緊之用。

鞋中底採用 Nike 最常用的緩衝物料 Phyton,並在前掌藏有一個放射形狀的 Zoom Air,後掌藏有一個馬蹄型的 Zoom Air,中間足弓處藏有一個一字型 TPU 固定條 (2017年復刻版本取消了前掌Zoom Air,而用一般類 Phyton 物料代替) 。前後的 Zoom Air 配合 Phyton 提供了足夠的緩衝保護,而 TPU 條則保證了運動過程中變速變向時鞋子不容易過分扭曲變形。

大底耐磨防滑層被分成前中後三個部分,前後分別以 Nike 的 BRS 碳素纖維橡膠構成,包裹著整個中底直接連接至鞋面的牛皮部分,並配以複合人字紋防滑,提供了足夠的耐磨度和防滑性能。中間部分則為中底延伸,並烤噴了保護漆,避免 Phyton 長期接觸空氣容易老化的缺點。鞋墊方面,2008 年套裝復刻參照元年,採用了有前後獨立內藏緩震乳膠的設計,並配合耐氧化 Phyton,而 2017 年復刻版則僅僅用了普通的單薄的海綿鞋墊(關於 2017 版復刻的各種減配,前段時間也是引起了一系列風波,本文旨在客觀分享鞋履,因此不作題外話詳述)。

鞋子整體楦型比起 Air Jordan 系列其他款式,前掌接觸面做得更寬,上段則漸漸把線條呈拋物線收緊,後跟也以同樣方式處理。這樣的楦型設計無疑更適合一般亞洲人,但對於專業運動鞋來說,這種設計並非最合理,捨棄了最佳的運動貼合度,讓這雙鞋在發售後不斷被詬病腳感糟糕。

另外儘管採用了襪套的設計,但這種半開放式的襪套設計,連 Woven 也無法實現完全透氣,在長時間著用,會出現悶腳的情況。只能說,作為一雙專業的運動鞋,這雙鞋並未能完全滿足大家對於 Air Jordan 一貫專業的期待。但換個角度來看,作為一個設計作品,這種前衛性和未來感確實前所未有的。

Air Jordan XV:印證了設計師的創造能力及不同審美的可塑性

「設計一雙鞋並不僅僅是把每一個部分組合起來,然後得出一個設計,每個設計最終的實現都需要很多的努力,並賦予屬於這雙鞋的故事及意義。」這段關於 Air Jordan XV 的話,來自創作者Tinker Hatfield 的一個採訪紀錄片。Tinker Hatfield 幾乎從來沒有公開評論過關於Jordan 15,在採訪過程中一度落淚的他,或許在這雙鞋身上承受了太多,也是他參與 Ari Jordan 系列的第一次退停。

「設計一雙鞋並不僅僅是把每一個部分組合起來,然後得出一個設計,每個設計最終的實現都需要很多的努力,並賦予屬於這雙鞋的故事及意義。」—— Tinker Hatfield

Tinker Hatfield

儘管對於 Air Jordan XV 整個回顧來看,媒體曾用過「Hater Hates,Lover Loves」這種喜壞參半的評價,也有很大部分 Air Jordan 粉絲笑稱這鞋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老式的熨斗,並不符合傳統的球鞋審美觀。然而事實上,設計一雙鞋並不是僅僅只考慮一種因素,也無法以數據來代替設計師的直覺,以及一貫的追求。

設計一雙鞋並不是僅僅只考慮一種因素,也無法以數據來代替設計師的直覺,以及一貫的追求。

作為消費者,我們或許只會選擇自己喜歡的購買,但並不能以自我的審美觀來否定一雙鞋背後的努力和其他的可能性,更何況,審美從來不是一個嚴謹的課題,特別在最具開放性的時裝及周邊產業,開放的態度、多種多樣的審美觀才能衍生出更多不同的好設計。所謂傳統,總是有人創造了,被認可,最後成為了某種經典,才能被後人認可這是一種「傳統」。由此而言,如果一雙球鞋必須就是有個固定的形式來定義,一定需要大眾全部認可的審美,才是一個好設計,這是一種設計追求上的可悲。Air Jordan XV 的確並不是傳統意義的 Air Jordan,或許因為剛好出現在 Michael Jordan 的退役,也許因為並未成為一雙完美的籃球鞋,但不代表這不是一雙好鞋,更不能說是一個失敗的設計。

審美從來不是一個嚴謹的課題,特別在最具開放性的時裝及周邊產業,開放的態度、多種多樣的審美觀才能衍生出更多不同的好設計。所謂傳統,總是有人創造了,被認可,最後成為了某種經典,才能被後人認可這是一種「傳統」。由此而言,如果一雙球鞋必須就是有個固定的形式來定義,一定需要大眾全部認可的審美,才是一個好設計,這是一種設計追求上的可悲。

因此我特別喜歡 Air Jordan XV,也可以說是我唯一有情意結的一雙 Air Jordan,只因這種別出心裁的設計,以及極具未來感的格局觀,印證了設計師的創造能力及不同審美的可塑性。

BCOSlife

/ BEEKITE 主理人

本文由 BEEKITE 主理人 BCOSlife 撰稿,一直沉迷於不同鞋履的他將逐一分享從球鞋到皮鞋等不同領域的鞋履產品,與各位喜愛鞋履的朋友說說自身的體驗,請密切留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YPEBEAST 的精彩文章:

Gucci Garden 於佛羅倫薩古迹 Palazzo della Mercanzia 開幕
走進 Deep Lifestyles Supply Co. 香港旗艦店

TAG:HYPEBEA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