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清華:目前全球AI專家僅18107人!成AI最佳學習時機!

清華:目前全球AI專家僅18107人!成AI最佳學習時機!

根據清華AMiner團隊發布的《AI與自動駕駛》的報告顯示,現在的人工智慧領域,在全球擁有著18107位研究的專家學者,按照性別來看,其中男性有17231人,而女性僅僅876人。

在全部AI專家中,華裔科學家佔比26.69%,具有中國國籍的AI專家佔比14.77%。其中後者中,大陸地區專家佔91.13%(全球佔比13.46%),港澳地區佔比 8.87%(1.31%)。

報告中根據H index把所有AI專家分為三類。如上面所說,AI專家共有18107人;其中H Index>=30稱為資深AI專家,全球範圍內共有4918人;H index>=60的稱為領軍AI專家,共有742人。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全球人工智慧專家中,佔比最多的前三名是美國(39.71%)、中國(14.77%)和英國(6.3%),這三個國家的人工智慧專家數量對比其他國家和地區具有絕對優勢。

然而在全球資深人工智慧專家和領軍人工智慧專家數目上,美國(分別為 54.13%和 68%)佔比多於全球其他所有地區專家數目的總和。而中國在這方面,雖然全球排名第二,但與第一名美國的差距仍然很大;而且是專家越資深,兩國之間數目的差距就越大。

中國AI學者現狀

報告統計了中國四個權威機構的數據,包括中國電子學會(CIE)、中國中文信息學會(CIPSC)、中國自動化學會(CAA)和中國計算機學會(CCF)。

在四大學會的會員中,從事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學者共1073人,分別有1045名來自高校,89名來自科研機構,22名來自企業。可以看出目前中國有97.39%的人工智慧學者都任職於高校,遠遠多於在科研機構或企業中認知的人工智慧專家。在這些學者中,又大多分布在一些著名高校,例如清華有72名,北大有66名,中科院有51名。

同樣報告中還統計了這些學者所在的領域。其中分布人數最多的為數據挖掘(230人),其次是機器學習(207人)和計算機視覺(193人);而在機器人、跨學科計算與機器學習應用等領域則人才稍顯薄弱。

同時,報告基於統計結果還發現,人工智慧領域呈現出跨學科的特點,大部分學者的專業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如計算機、電子工程、數學等),也有少部分學者專業為與計算機不明顯相關的專業(如經濟學、生物、心理學等)。

中國 AI論文現狀

報告統計了近 2年人工智慧領域發表的國際頂會(CCF-A類和 CCF-B類)的 5573篇論文,其中有 1554位中國學者。

在上面提到的AI領域分類樹中,中國學者較為活躍的領域有機器學習(796人,51.22%)、計算機視覺(334人,21.49%)、自然語言處理(204人,13.13%)、社交網路(84人,5.41%)等。這些領域也是人工智慧在國際上比較活躍的子領域。

報告還分析了論文作者所在機構的分布情況,結果顯示中科院位列第一(127人),清華其次(94人),隨後是北大(51人)、微軟(48人)、中科大(35人)、南京大學(34人)、哈工大(30人)、香港中文大學(25人)、卡內基梅隆大學(24人)、復旦(24人)以及上海交通大學(23人)。

上圖中還表現了其中學生與老師的情況。藉助Aminer系統中學者的數據,他們發現在論文作者中,國內大學老師的數量一般多於學生,如清華大學有64位老師,30位學生;北大有40位老師,11位學生。但是國外大學,如卡內基梅隆(4位老師,20位學生)則經常是學生多於老師。

科班出生的AI技術專家非常少,很多專業每年畢業的博士全國也就幾個人,根本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這就是為什麼AI工程師的工資那麼高的原因——人才太少!所以說,現在真的是轉行人工智慧的最好時機,趕緊學習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轉行人工智慧吧!

推薦《深度學習系列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講堂 的精彩文章:

5張圖看懂BAT在AI領域的布局
DeepMind高管回答:Alpha zero 的強化學習是否真的不要訓練數據?

TAG:AI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