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避開選書的陷阱,如何挖掘最經典的書籍?

避開選書的陷阱,如何挖掘最經典的書籍?

選對書,是高效閱讀的第一步。

對於經常閱讀的人來說,如果能高效地選擇最優秀的書籍,有兩大好處:第一,直接閱讀最優秀的著作可以讓你保持最快速的進步;第二,避免掉入垃圾知識的深坑,因為它會讓你大腦混亂,會讓你退步。

一個勤奮的研究彩票書籍的人,不但不會進步,還容易讓自己形成「自己掌握了很多規律」這種錯覺,錯覺的害處遠遠大於無知

下面說一下我的幾種最常用的選書方法,供你參考:

第一,向一本好書挖掘(作者引用和參考書目)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種選書方式。一個簡單的邏輯,如果我正在讀的這本書作者足夠厲害,那麼他在書中引用的書一般也不會太垃圾。同樣,他寫作參考的書目一般也不會是垃圾書。

具體做法我以前好像提過,在閱讀一本好書的過程中,遇到作者提及的書,隨手寫在最後一頁的空白處,並標記上頁碼。我隨手拿了兩本,比如《黑天鵝》,我的書最後一頁內容是這樣的:

另外一本,《投資最重要的事》最後一頁內容是這樣的:

這些被你標記出來的書,不一定都買或者不一定馬上買,但是如果哪一天你想就某一主題進行閱讀時,可以隨時翻開該主題內你認為很出色的書,看看作者都提及了哪些書,然後再去搜出書的目錄,看看內容是不是自己想閱讀的。

之所以還要標記上出現的頁碼,好處是你在決定是否購買時,可以隨時再翻回去,看看作者提到該書時,說了些什麼,更有利於你了解這本書而做出是否購買的決定。

很多經典的書一般會在最後部分列出參考書目,這也是我們高效選書的好地方,譬如我認為華杉的《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是一本非常好的營銷書,在這本書的「參考書目」里,我又選擇購買了《在通向語言的途中》、《文化和價值》、《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設計中的設計》、《戰爭論》等,都是非常經典的書籍。

一般你只要用這第一種方法,就不會有「不知道買什麼書」的困惑了,反正我現在是要買和要看的好書太多,時間不夠用。

並且這種方法很有利於你選擇同一主題的書,但是又不會讓你的選擇太過狹隘,就像你從營銷書里,選擇了媒介類的,文化類的,語言類的,設計類的甚至戰爭類的,這樣的閱讀能讓你比其它人更深刻的理解營銷,因為你的視角更寬泛,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去分析思考同一問題。而一般學營銷的人,卻只會讀《***營銷》、《***推廣》之類的書。

但是,你使用這種方法得有個前提,就是你手中正在讀的書得是一本好書,你要把自己的判斷力交給一個靠譜的人,否則就是一個二三流的作者在幫你選書了,所以,在用其它方式選書的時候,一定要多花點心思,先讓自己手裡有一批經典的書,然後就會「裂變」出非常多的好書。

第二,向一個好作者挖掘(好書作者的其它書)

如果你覺得某一位作者思想非常深刻,對你非常有用,一定不要錯過他寫的其它書。

譬如,如果你讀了《黑天鵝》,覺得非常棒,那就不要錯過作者同樣經典的另外兩本書:《反脆弱》和《隨機漫步的傻瓜》。

我讀了劉軍寧老師寫的《投資哲學》之後,馬上搜索了一下他的其它書,發現他還寫了一本《保守主義》,馬上買來。

反覆閱讀同一優秀作者的不同書籍,是搞懂作者思想的最好方法,如果你能深度研究透徹一個牛人的思想,抵得上讀100本平庸的書。

第三,公認的大師的著作

在每一個領域裡,都有公認的「大師」,如果你想快速的學習某個領域的一些精華知識,最好花點時間先把這個領域的「牛人」找出來,直接閱讀他們的著作。

譬如,如果你對國學感興趣,可以讀讀錢穆先生的著作,錢穆先生是公認的宗師級國學大師,並且著作非常多。

如果你對投資感興趣,不妨讀一讀巴菲特和他的老搭檔查理·芒格的書,投資中一時獲利相對容易,長期獲利卻非常難,所以我們要跟能在投資中長期獲利的人學習。

如果你對經濟學感興趣,選擇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或者張五常的《經濟解釋》,難道會比那些二三流經濟學家寫的「通俗讀物」差嗎?

那些真正的大師,往往都是集數年的研究精華於一書,我們直接吸收這些思想精華,把它複製進自己的腦子裡,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只要你稍微用一點心,就很容易「認識」這些大師。

第四,「靠譜的人」的推薦

某些行業達人或者知識領袖,因為「見多識廣」,往往更能挖掘出非常棒的書,並且閱讀後會分享出來,我們平時可以留意一下,如果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可以截圖保存到一個固定的文件夾里,以後選書的時候可以參考。

比如,我非常認同《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作者華杉老師的營銷理念,所以我也很重視他推薦的書,根據他的推薦,我就選擇了非常多的好書。

但是,這裡邊也有一個陷阱,就是很多表面靠譜的人,其實並不靠譜,不過,你看的好書越多,就越能快速分辨出哪些是真正靠譜的人。

我還是一貫的觀點,把問題簡單化,越複雜越無效,比如選書這件事,很多人關注的推薦書的公眾號越多,就越迷茫,這些公眾號一個月就要推薦幾十本書,難道都要買來看,如果不全買?那到底哪一本才是真正的好書?又回到了「選書」問題上!

所以,不如用最簡單,最高效的辦法:相信真正的大師,相信大師的引用,相信大師的參考書目。然後再結合自己的需求,很輕鬆就會選出很多經典的書籍。

最後把經濟學家張五常先生在《經濟解釋》序言裡邊的一段話,送給大家:

這裡有一個原則同學們要記住:不重要的學術作品大可不讀,但重要的要反覆重讀,讀多遍。不要相信重要作品的簡化闡釋,因為作者究竟怎樣想我們不可能從簡化的闡釋中學到。學經濟,跟學任何推理性的學問一樣,主要是學怎樣想。同學可能是天才,但不懂得怎樣想天才等同廢物。思想的法門是需要學的。沒有機會像我當年那樣屢遇高人,反覆重讀他們的原作是可取的替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柏老師 的精彩文章:

不要當炮灰,整體往往是以犧牲掉局部得以快速發展的
別怕洗腦,實際上你只能活在自己,這一秒之前「被洗腦的」世界裡,終於明白洗腦的意義

TAG:松柏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