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籍:白落梅筆下的民國才女

書籍:白落梅筆下的民國才女

祝願大家新年快樂~~~~

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簾夢。有時候,寂寞是這樣叫人心動,也只有此刻,世事才會如此波瀾不驚。涼風吹起書頁,這煙雨,讓塵封在書卷里的詞章和故事,瀰漫著潮濕的氣息。獨倚幽窗,看轉角處的青石小巷,一柄久違的油紙傘,遮住了低過屋檐的光陰。

——白落梅

(作家白落梅)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你是錦瑟,我為流年》書評

張愛玲和三毛都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才女,白落梅寫的這兩部書不能夠將其稱之為傳記,因為一氣讀下來個人的情感參雜還是不少的。之所以這次選擇這兩本書來做推薦,這裡頭還有一點點小背景可以交代一下。

本人有個初中同桌,是位清純可愛的小女生,她的寫作是很不錯的,用三毛的話來描述,這好孩子是很會用字的。她摯愛的作家,也是她的偶像叫做林徽因,亦是民國的大才女,這個女孩子是位儒雅的小女生,她本人的文字很華麗,也善用些詩詞,讀起來是很享受很痛快的。白落梅便是她向我推薦的一位作家,《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也是從她處借來的。

本人還有一位高中同學,也是個酷愛讀書的女生,她愛的書在我看是實在難尋共處的,她的寫作也是極好的,但辭藻她並不會刻意雕琢,倒是常常引經據典地來兩句不俗的名言,讀她的文字,便可知她的功底之深。

講了這麼多還未切入主題,並非我隨心而發,而是覺得前面講的這些會對大家對書的選擇有一些幫助。

我讀過《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之後便急切地想知道白落梅筆下的三毛是怎樣的。我是愛三毛的,讀《你是錦瑟,我為流年》後這種愛有增無減,是否因為白落梅的口吻偏向褒獎或個人喜好的影響暫且撇開不談,但是的確,白落梅筆下的張愛玲、三毛都是夾雜著個人情感的,再次還需再強調,但是作為三毛迷,本人對於白落梅的敘述是十二分的滿意,她的文字很美,常常用寫對稱的句子,議論和抒情也來得恰到好處,讀起來是很享受的。但是客觀來講,兩本書讀下來對於前篇一律的格式還是有些「審美疲勞」。

我同那位高中同學偶然講起白落梅,她說自己聽說白落梅是雞湯作家所以沒怎麼看她的書。我這位甚愛閱讀的同學,已經講過,要找她愛讀的書的共處很難,但她不愛的東西還是很明確的,她講她曾經也喜歡過「雞湯文」喜歡華麗的環境描寫,大約是受應試教育考場作文的影響,但後來愈發覺得這樣的文字益處不大,於是對於「雞湯文」有了一定抵觸。

聽到她這樣講我有些訝異,因為我本人也不喜喝一些網路雞湯,然而我竟全然不覺得白落梅的書是雞湯,我想著對於「雞湯」的定義我是否沒有參透?我個人覺得雞湯文無非就是些內容空洞的文字,高談闊論談天說地看似驚天地泣鬼神,實則沒有什麼事實作支撐,沒有什麼實實在在的內容可言,只是在讀的過程給人一種小小的感觸,波動人們那根產生共鳴的非理性神經。我是很贊同這位高中同學的看法的,但是我想著這與我讀的白落梅還是有出入的,也許是我們對於雞湯文的衡量尺度不同?還也許只是因為涉及的白落梅的作品不同罷了?

不管怎麼說,這段小小的背景還是很有意思,蠻值得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的。不知道大家對於雞湯文的看法是什麼樣的,也歡迎大家積極留言或者給我們私信。

(作家三毛)

筆鋒一轉,我們來談談這兩本書,談談這兩位民國才女。

張愛玲說「如果感情和歲月也能輕輕撕碎扔到海中,那麼我願意從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語,我愛聽,卻不懂得,我的沉默,你願見,卻不明白。」張愛玲的書我讀的遠不及讀三毛的多,僅僅讀過她的一部有名的作品集,心底油然的是一分敬佩,她筆下轟轟烈烈的愛情真的能與人一次次的銘心刻骨。有人批評張愛玲筆下的女性主義過強,女子總是為愛情所困,為愛蹉跎為愛喜怒哀樂,同時她有句話是這樣講的「女人……女人這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可見學界存在批評的聲音也不無道理。但就本人的鄙見,當代女性經濟獨立思想獨立,當然不能接受這樣狹隘的評價。可我們再稍微地細想一下,張愛玲所處的年代還是男性主外的年代。更何況她曾祖父是有名的清朝官員李鴻章,在腐朽的封建社會,漢人還有女性纏小腳這種陋習,纏了小腳的女人連行動都不便,更不用談什麼經濟獨立。「女為悅己者容」這樣的話在中華五千年文明中還少嗎?我們的社會對男女平等的奮鬥到如今女性社會地位上升,將張愛玲小說中女性主義有所放大也是無可厚非,但張愛玲的的確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學大師,她寫的故事也總是讓人不忍卒讀。在《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里,白落梅在敘述張愛玲生平之餘,也表達了不少對於張愛玲文學的看法,還是以褒居多,如果沒有讀過張愛玲的書的小夥伴,個人建議還是先別讀這本書。

對於三毛,我自詡是比較熟悉的,因為三毛說自己是一個非小說文字工作者,我覺得讀她的書其實就相當於解讀她的生平了罷。但畢竟三毛的書是以散文、書信的形式,很難像傳記一樣給人直觀的人物脈絡,但是普通的傳記讀起來還是晦澀,而且我個人實在不想讀這樣的三毛,所以這就是我比較喜歡白落梅筆下的三毛的原因,的確有了個人的感情色彩很難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對人物進行自己的定位,但是也許是因為基於喜愛,我對白落梅的敘述並不抵觸,反而是很欣賞的,所以也想推薦給大家。

(作家張愛玲)

書中涉及人物的內容很多,沒辦法在此一一提及,但是畢竟是推薦,我便向大家談談我對這兩個人物印象最深的方面——兩性情感。張愛玲一生愛過的人大約只有胡蘭成,但三毛愛過的男子卻遠不止荷西、王洛賓。但是很奇怪,在兩人的作品中,卻呈現幾近相反的局面,三毛的作品中,筆墨最多也讓人印象最深的一段戀情就是與荷西,正因為這段沙漠戀情的可貴,所以在荷西去世以後她再愛上作曲家王洛賓讓許多人難以置信,甚至有謠言稱荷西是三毛臆想出來的人,撒哈拉里那些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都是謊言。的確,讀了《你是錦瑟,我為年華》你會發現三毛一生中愛過那麼多男子,荷西並非其中最優秀,也並非與三最投機的,但他實屬最痴情的那個,三毛從未說荷西是她畢生摯愛,只是《撒哈拉的故事》太好,太難忘,讓讀者有了主觀的臆斷。

而張愛玲,她的書中那麼多風情萬種的男男女女,那麼多的活靈活現的人物,卻沒有再現實中以愛情的方式臨幸。記得不久前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採訪宋以朗(他的父母宋淇夫婦是張愛玲的遺產守護者)的文章,宋以朗說張愛玲其實很多東西不懂,她是在猜,她把自己放到角色中,變成自己在港大的經驗、看法,很快就寫出來了。他還是張愛玲是很孤獨的,她不在乎讀者和名利,也極少出門,總是忙著寫作。讀了《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就會看到張愛玲的晚年其實有一段時間很拮据,到了後期有了固定的經濟來源,卻有因為喪偶而變得很孤獨。白落梅說:「這就是張愛玲,她的作品裡總是會不經意地流露出種冷漠,缺少溫情與悲憫,那是因為她把柔情藏在內心底處,試圖用無情來掩飾自己。以至於她一生都對外界採取逃避退縮的態度,其根源是她怕受傷。」她的遺作《小團圓》被學界認為就是在講述她與胡蘭成的愛情,她在生命的最後一段光陰選擇寫這段因為男方不夠有擔當而不圓滿的愛,可見她內心的傷,其實到最後都沒有痊癒。

受了傷張愛玲和三毛,一個選擇了遠去異國他鄉逃離喧囂浮塵,一個卻選擇了忙忙碌碌奔走在讚揚與反對的聲音中;一個在獨居的房子里安安靜靜地離世,直至一周後才被發現,一個在醫院的病房中轟轟烈烈地早早了斷了自己的生命,沒有任何先兆。她們的才華橫溢的生平註定了哪怕在她們闊別人間多年的今天以及未來,也許張煐和陳懋平已經淡去,但張愛玲和三毛卻在文壇上書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ps.第一次採用兩本書一起推薦的形式,可能有寫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給我們多提建議,以後也會多採用這種形式)

插圖網路

校對排版繁凡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

「夢想,可以天花亂墜,理想,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坎坷道路」

帶著你的故事來,不管多晚,我都在這裡等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默念繁 的精彩文章:

「不抱怨、不孤獨、不將就」

TAG:默念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