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少女們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修眉的重要性?

少女們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修眉的重要性?

過度修眉史

Adam talk

這兩年,我們開始懷念起八九十年代香港女星的美,那時候有撞型但還沒有撞臉這件事,看著老照片,確實說是風情萬種也不為過。在她們的臉上看不到統一的眉形,各自勾勒不同的弧度和深淺,以彰顯自己獨特的氣質。

僅是這一點,就非常難得了,要知道即使在幾千年的歷史裡,潮流也像時代的校服一樣體現在人們身上,似乎多了那麼一點「不由分說」的意味。

歷史

如何折騰自己的眉毛

公元前3500-公元前2500年

伊麗莎白·泰勒飾演的埃及豔后實在太令人難忘了,濃重的眉眼造型在她完美的面龐上一點都不顯得突兀。不過要知道,在古埃及,男人和女人們都會畫上這種粗黑的眉毛和眼線。

這種審美源自於古埃及的某種迷信,他們相信這種方式可以幫助他們遠離細菌和陽光對眼睛的傷害。所以,深黑、高挑的粗長眉可不是Cara Delevingne的專利,始祖其實是古埃及人來著。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146年

這種說法可能像在黑古希臘人,不過他們對的審美和直男審美有有點相似,因為他們都喜歡女性那種自然、純凈的美。體現在眉毛上,則是不過分強調眉峰、顏色自然的形態了。

在古希臘,已婚的女性會有更為自然的眉毛,未婚女性則會稍微用黑色描繪一下。

公元前753年到公元前476年

在裝扮自己這件事上,古羅馬的女人要比古希臘多了些自由,於是她們的眉毛也會相對多樣些,無論是顏色、粗細還是上挑的高低。不過,相對自然的眉形依然是主流審美,它幾乎是那時候女性美麗與智慧的一種象徵。

1066年-1485年

好了,真正的過度修眉從這裡開始。中世紀的女性以半圓的光潔額頭為美,沒錯,說白了就是那種幾乎像清朝人的大腦門......為了突出腦門之大之光潔,她們不遺餘力地將眉毛修得纖細無比,屈指可數。

20世紀20年代

上世紀20年代,女性開始將美作為一種自由宣言,用以解放自己,審美多了一份政治意味。

女性開始模仿當時it girl、無聲電影女王Clara Bow,把眉毛拔得像絲線一樣細,然後在用眉筆畫出下垂的、延伸到眼角外眼線的一條細細的眉毛。這也是好萊塢明星巨大商業價值的第一次證明,追星模仿的潮流顯示在千萬姑娘們的眉眼間。

20世紀30年代

深色的、極細的眉毛風潮延續到了20世紀30年代,不過,像Jean Harlow和Greta Garbo這些好萊塢女明星們讓流行變成了更有弧度的上挑眉形。女性對美的追求與實驗精神直接推動了眉峰的快速上揚,總之,30年代追求的就是一個drama!

20世紀40年代

眉毛終於變粗了點,整體變得稍微柔和了些。Lauren Bacall 和 Grace Kelly等明星們選擇了稍微濃重些的眉毛,並有著明顯的眉峰,看起來終於是我們最初所熟悉的所謂「歐式眉」了。

20世50年代

談起50年代的時尚界,Dior的New Look絕對是代名詞之一,模特們的妝容也成為了當時女性效仿的模板。向上高挑的濃眉幾乎在出現在所有女性臉上,更何況即使是伊麗莎白·泰勒、瑪麗蓮·夢露、奧黛麗·赫本這種大明星,也追趕著這個潮流。

20世60年代

修眉界的傳奇之一,就有Sophia Loren。她當時將自己的眉毛全部剃光,然後根據眉毛的自然形態,用一條條短線畫出整「副」眉毛。Sophia Loren自然是個極端例子,不過當年的眉毛重點全在於「畫」倒是真的,而主流審美也逐漸趨向更自然的一種美,回歸到一個相對的適度範圍。

所以說,今天我們流行的所謂畫毛流,早在那時就開始了。

20世70年代

70年代標誌著自然眉形的回歸,無論是粗細、顏色還是弧度,它們都看起來不那麼反人體工學了。看起來不那麼工整的眉毛,是你在今天的Instagram上也能看到的不過時模樣,而當時的審美與風格,也是我們今天在談論復古時最常談及的。

拾壹

20世80年代

過度不修眉時代到了,80年代的眉毛時尚有點劍走偏鋒,變成了雜毛越多越時尚。不過,如果告訴你這個潮流是麥當娜等明星引領的,似乎也就感覺理所應當了,畢竟麥當娜如果走尋常路還怎麼能是麥當娜呢?

這種有些「偏激」的潮流,實際上也映射著當年女性意識的進一步覺醒,那更像是一種「裝扮不為不取悅他人」的宣言。

拾貳

20世90年代

90年代包容了更多樣的眉形,讓審美多樣性成為可能。不過在這之中,細眉似乎又流行回來了,比如德魯·巴里摩爾大概本人也不忍直視的青春歲月。

主流審美作為社會產物,映射著的是時代的特性與歷史的進程。這樣想來,將眉毛作為切入點,看它的發展歷史似乎也是件有趣的事。蒙娜麗莎和戴珍珠項鏈的女孩為什麼沒有眉毛這件事,不就讓一代代學者去研究和思考了么。

時尚總是來了又去,潮流更是趕也趕不完,慶幸的是,從少女到女人,在經歷過跟風歐美挑眉、韓式一字眉後,我們都最終找到了合適的深淺與弧度。

哦,對了,法國工程師Pascal Cotte已經證明,達芬奇在畫蒙娜麗莎時是有眉毛的,只不過經過漫長的時間,它們慢慢被侵蝕最後消失不見了。

正在展覽

「一代人來,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太陽照常升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主義 的精彩文章:

身體+物件:表演素材營造工場 Body+Objects:A Productive Assemblage
愛是我看向別處時,你注視我的眼神 Cc觀影:《愛在黎明破曉時》(一)

TAG:Cc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