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重讀汪精衛:從雲里落入泥潭,從英雄淪為漢奸的非常人生

重讀汪精衛:從雲里落入泥潭,從英雄淪為漢奸的非常人生

原標題:重讀汪精衛:從雲里落入泥潭,從英雄淪為漢奸的非常人生



汪精衛


絕筆不計少年頭


1910年的4月23日,汪精衛在北京刺殺清廷攝政王,失敗被捕。

時光飛逝,過去了整整106年。



青年汪精衛


那是一次準備並不充分的行動,但是,不管他的同志和兄長鬍漢民如何勸阻,他下定了決心。汪精衛曾經把革命比作一場轟轟烈烈的煮飯,革命黨人中需要有兩種角色,一種為薪,以自己的犧牲燃燒自己化為灰燼;另一種為釜,以堅韌的耐力默默忍受水煎火烤。薪釜合力,最後煮成一鍋供四萬萬人食用的革命大鍋飯。所以,他給胡漢民留下留下血書:「我今為薪,兄當為釜」。


那時候,他做好了必死的準備,被捕後的絕筆詩表達了他的心境:


《被逮口占》:


啣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燐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其中「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成為千古絕唱。


據說,這位青年才俊甚至感動了當權的肅親王,汪精衛得以逃過了殺身之災。武昌起義後,他被特赦。刺殺攝政王而能夠生還,這在當時真是異數。後人的猜測固然很多,但是缺少史料的支撐,猜測而已。


無論如何,汪精衛刺殺攝政王,這在當時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汪精衛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20多年後,汪精衛又一次轟動了全國。不過,這一次他不是英雄了,而是投靠日本人的漢奸。當然,現在出現了一些為汪精衛翻案的聲音,其實也是當年他自己和他老婆陳璧君以及陳公博說過的一些話。



汪精衛與東條英機


允許多元聲音的存在也是一種進步,不過,這篇短文不去探討這個一下子說不清楚的問題,只是從幾個側面來分析,為什麼同樣一個人,會發生雲泥之別的變化。


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是社會的存在,包括了家庭、妻子、教育和朋友。


青山殘念倚空樓


汪精衛原籍浙江紹興,到父親一輩時,舉家遷往廣東番禺。父親是個不得志的讀書人,年輕時先後在廣東三水、曲江、英德等縣做過幕僚,但薪俸不高,對外卻要保持著仕宦人家的體面,生活很是清苦。汪精衛是父親60多歲時和小妾所生,他十三、四歲時父母相繼去世,他只得跟同父異母的長兄生活,按照汪精衛的回憶,「衣食之費,都仰給於長兄」。寄人籬下又敢怒不敢言,這是他當時的生活形態。

家庭氣氛的壓抑,可想而知。日久天長,對汪精衛的性格起著鑄造的作用,他的懦弱自卑、優柔寡斷的個性特點,應當是在這個時候養成的。


汪精衛又確實是個才子,1902年3月,他參加廣州府試,得第一名秀才。這無疑給汪精衛增加了無窮的信心。在家庭的陰霾和科舉考場上的得意使得他的性格中增加了許多複雜的因素,既有溫良恭儉讓的一面,又有建功立業的追求。


正是這樣的追求使他不顧旁人的勸阻,毅然作出刺殺攝政王的壯舉。


人是會變化的。


汪精衛死裡逃生後,性情有了變化,畢竟像死過一回了,失而復得會使得他尤其珍惜生命。1935年,在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的會場,汪精衛遭到暗殺,據當時在場的張學良回憶:汪精衛蘇醒後,對著陳璧君大哭說:這下完了,我肯定要死了。倒是陳璧君表現不俗,她大聲說:你哭什麼!堅強點!你從幹革命起的第一天不就知道會是今天這個下場嗎!


事後張學良說:汪精衛的老婆比汪厲害多了,想起當時他說話的表情,我到今天都有點怕她。


加上因為肅親王對他的救命之恩,使得他陷入妥協的情緒中。儘管他仍是孫中山的追隨者,是一個革命者,但是,堅定性大打折扣。


儘管打了折扣,汪精衛仍然是孫中山的得力助手,也是黨內和蔣介石几乎能夠平起平坐的領導者。


直到抗日戰爭爆發。


命運之神就是這樣捉弄人,如果汪精衛在這次遇刺時被打死,也會成為中國可歌可泣的老革命家,而汪精衛卻只傷不死。以至於後來走的路,使他背上了中國歷史上最大漢奸的惡名。

汪精衛最後對自己的人生也是不滿意的,在他60歲還歷時曾經寫下一首《朝中措》的述懷詞:


城樓百尺倚空蒼,雁背正低翔;滿地蕭蕭落葉,黃花留住斜陽。欄杆拍遍,心頭塊壘,眼底風光;為問青山綠水,能禁幾度興亡。


汪精衛在詞前還寫了這樣一段話:「重九日登北極閣,讀元遺山詞,至『故國江山如畫,醉來忘卻興亡』,悲不絕於心,亦作一首。」元好問這樣的亡國詩人之作引起汪精衛的共鳴,可見汪精衛的內心亦是鬱郁頹喪。


汪精衛研究專家黃美真的分析頗准:「幼年時期的生活處境,對於汪精衛的外表謙和而心地狹窄,懦弱自卑而又要出人頭地,以及首鼠兩端、反覆無常的矛盾性格之形成,不無關係。」


之所以他在和蔣介石的權力之爭中總佔下風,而一佔下風就敗退避讓,性格因素也是主要的原因。



汪精衛與蔣介石


1926年3月,蔣介石利用「中山艦事件」反共,蔣無視汪的國民政府主席和軍委主席的地位,先斬後奏,給汪難堪。汪精衛準備和蔣介石鬥上一斗,可是,指揮軍隊不動,使他覺得威信掃地,於是以「遷地就醫」為名秘密離穗。後來他自嘲「責己不責人,所以引咎辭職」。這是一次政治上無能妥協的表現。


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由於性格軟弱,汪精衛一遇不利,動輒託病出洋或住院休息。就連他的死黨陳公博也這樣評價:「汪先生遇事便出亡,合則留不合則去」


所以,在當時的政治人物中,對汪精衛的看法是:是個正派人。他自己也認為有嚴肅的生活作風,曾經提出:「不做官、不做議員、不嫖、不賭、不納妾、不吸鴉片」的「六不主義」,那時候,有人評價說,「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不近女色,這在當時的國民黨高官中,都是鮮有人能夠做到的」。

汪精衛基本做到了。


但是,他又是一個軟弱的優柔寡斷的領導人。


投降日本,也是基於他的這種軟弱。他在全面抗戰一開始便被恐日情緒所圍困,只看到日本的強大,卻看不到中國得道多助的優勢,他認為:「須知數十年來,中國軍事經濟,在物質上著著落後,固不待言;即組織上亦幼稚不完善。」因此,他害怕打仗,全力交涉言和。


這樣的軟弱和優柔寡斷,使得身邊人對他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他走向漢奸的道路上,重要的推手是老婆陳璧君和周佛海。


江海深情紅顏禍


說到汪精衛,一定要說陳璧君。有人一句話說出了這對夫妻的關係:「汪先生沒有璧君不能成事,沒有璧君亦不能敗事」。


很多人會把陳璧君說成是禍水,但是,她卻不是紅顏,因為她實際上是一個「男人婆」。不但長得不漂亮,而且從來不打扮自己。陳璧君生長在優越的家庭環境里,接受的中英文教育都很完備,但是她沒有任何的文藝愛好。「絕對清潔,但不齊整。愛好天然,不事裝飾,除去爽身粉外,一生未塗過脂粉。不會唱歌,不會跳舞,好聽優美的音樂,但是不懂。好看新、舊、中、外的畫,但自己一條直線都畫不出來」,這就是陳璧君的自我描述。


汪精衛是公認的美男子,在坊間流傳的民國四大美男中有一席之地,那三位是梅蘭芳、周恩來和張學良。這個說法是不是科學不說,但汪精衛長得確實相貌堂堂,不像是反派角色。他又寫一首好文章,口才也一流,陳璧君看文章就愛上了他,有機會見面以後更是陷入了瘋狂的追求。儘管汪精衛開始拒絕了,但是陳璧君鍥而不捨,汪精衛到日本,她追到日本;汪精衛要鬧革命,她學習射擊,做炸藥;汪精衛缺革命的經費,她把家裡給她的生活費全部捐獻出來;汪精衛刺殺攝政王入獄,她憂心如焚,四處奔波,設法營救。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陳璧君買通獄卒,送給汪精衛10多枚雞蛋。其中一枚雞蛋藏著一封信。陳璧君在信中表達了對汪精衛的關心和無比思戀之情。


正在監獄備受煎熬的汪精衛看見這封信,精神為之一振,陳璧君在如此境遇下仍對自己一往情深,使得他非常感動。看完來信,汪精衛激動的心情難以平靜,他咬破手指,在信紙背面寫道:「信到平安」。接著又填了一闋《金縷曲》贈陳璧君,其中寫道:「一腔血,為君剖。淚痕料漬雲箋透,倚寒衾循環細續,殘燈如豆。」詞末專門加了一句話中寫道:「汪、陳是江海深情。

汪精衛出獄第二年和陳璧君結為連理。


這對夫妻,性格正好相反,一個是水,一個是火。汪才思敏捷,待人溫和,可辦起事來瞻前顧後,缺乏魄力,柔韌有餘,剛猛不足。陳璧君卻是炮仗脾氣,快人快語,勇決智斷。汪精衛在政治上遇到什麼難題,喜歡回家後與夫人探討,陳璧君也樂此不疲,積極為汪出主意。久而久之,陳璧君大事小事均要插手過問,汪精衛在政治上的不少行動與想法,就是出自陳璧君的主意。


正因如此,陳璧君就更為強勢一些。


作為明媒正娶的妻子,她把汪精衛被管得服服帖帖。前面說過,汪精衛是一個生活上也循規蹈矩的人,很大程度上不是出於自願。


早年汪精衛在日本留學時,認識了同盟會的女會員方君瑛,方小姐文靜溫柔,才貌出眾,一派大家閨秀的風範,汪精衛對她情有獨鍾。


辛亥革命後,方君瑛曾和汪、陳一起去法國留學。那時汪精衛與陳璧君已經結婚,並有了孩子。方君瑛見陳璧君一人又要學習,又要帶孩子,忙不過來,便來幫助她照看孩子。這期間,汪精衛與方君瑛的關係有了發展。



汪精衛、陳璧君夫婦


一次,陳璧君有事提前回家,看到汪精衛與方君瑛兩人在家,十分親密的樣子,陳璧君當即就吵了起來,她大罵方君瑛是個婊子,在許多朋友中羞辱她。方君瑛從來沒受過這種侮辱,氣憤之餘,便吞服大量嗎啡自殺了。方君瑛的死,使得汪精衛痛惜萬分,他親筆寫了輓聯,掛在方的靈堂上。


汪精衛降日後,認識了一位名叫施旦的女士。施旦年輕貌美,熱情大方,長得與方君瑛非常相像。施旦也被汪精衛的風度所吸引,兩人很快墜入情網。為了能夠多與施小姐接觸,汪精衛便聘她為秘書。當陳璧君獲知他們倆的秘密後,跑到汪精衛的辦公室,又哭又罵地大鬧了一場。

上海主辦電影活動,汪與其中一個女電影明星合影留念,神態頗為親昵。當時,陳璧君正在廣東,看到照片後,醋意大發,當天就從廣州乘飛機趕往南京,責問汪精衛,一氣之下,揮手將汪精衛桌上的公文擺飾全部掃於地上,弄得汪狼狽不堪。陳璧君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把隨從人員及副官侍衛等召集在一起,破口大罵,責問這些人為什麼看到汪與女人混在一起不加阻止,有失體統。


陳璧君為了得到汪精衛,是嘔心瀝血費盡心機的,為了控制他,當然也是使出渾身的解數。


生活上強勢也就算了,在政治上,陳璧君也要當丈夫的家。


陳璧君不滿意汪精衛久居蔣介石之下受蔣的悶氣,對汪「反蔣奪權」之欲推波助瀾,極力鼓動之,欲另開生面,獨立經營,卻昧於大義。陳為了取媚於日本,甚至認為「東北五省根本不是中國的地方」,「奉天本來是滿清帶來的嫁妝,他們現在不過是把自己的嫁妝帶回去就是了」。為了讓汪獨立掌權,陳璧君不惜把他推到日本人的懷裡。


當然,把汪精衛成為漢奸的原因歸咎為老婆,這有點不厚道,但是,說是原因之一,應當是無懈可擊的。


從雲里落入泥潭,從英雄淪為漢奸,汪精衛主觀原因是最近的軟弱怕死和優柔寡斷,而眾多的客觀因素又利用了他的缺陷,妻子陳璧君也是這眾多因素中的重要一環。


天涯無處不怨尤


汪精衛的思想深處,還是不認為自己是漢奸的,還認為自己在繼承孫中山的衣缽。1942年清明節,汪精衛在眾手下陪同下祭掃中山陵時說:他死後若能葬在孫中山陵園旁的梅花山上為孫中山守陵,就心滿意足了。於是,他死後,果然被葬在這裡。


陳璧君自知汪精衛的屍體日後難免被人毀棺鞭屍,便親自布置,用了5噸堅硬的碎鋼塊摻在混凝土裡,然後澆灌成厚厚的墓殼。她滿以為這樣就能安全地保護好汪的屍體。沒想到僅僅過了10個多月,抗日戰爭就勝利了,在全國人民的一片呼聲中,南京人民對汪精衛的墳墓留在梅花山十分不滿,紛紛要求剷除。蔣介石在輿論的壓力下,派何應欽扒掉此墓。


被炸毀前的汪精衛墳墓


炸墳是秘密進行的,提前三天,往中山陵方向的交通即被封鎖,對外放風說是為了抓漢奸。工兵爆破分兩步,第一步炸開外層混凝土,第二步炸開內窖。工兵們從墓基下打入一條地坑,然後在坑內裝上大量炸藥。引爆時,只聽得一聲巨響,泥石飛天,墳殼裂成數塊。開棺時,由當時的南京市市長馬駿超親自檢查,發現棺內的屍體經防腐處理、依然保存完好。另外,除了陳璧君親手蓋上的「魂兮歸來」的白幡外,還發現一本汪精衛手抄的詩稿,雖已發霉,但字跡還可辨認。稿本中的多數詩作,先前都曾在一些報刊上發表過,只有最後一首《自嘲》,字跡歪歪斜斜,不具年月,估計是汪精衛死前的絕命詩。詩中寫道:「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汪精衛的屍體隨後連同棺材被運往清涼山火化,骨灰被丟棄於路邊的一個水坑裡。工兵營當夜平整好墳地,在墳地上建了一座小亭,兩邊修建了長廊,隨後又種上花草樹木,使這裡成為一處風景點,與中山陵遙相映襯。


汪精衛生前寫過一首關於挫骨揚灰的詩,其中有這樣兩句:


「是以揚灰挫其骨,是以滅跡毀其屍。屍跡盡皆去,吾亦不居骨和灰!」

一語成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說mp 的精彩文章:

重讀李宗仁: 在毛蔣和兩任夫人之間剛柔兼濟
新版歷史教科書淡化那場運動?在兩個「歷史決議」面前,我們唯有敬畏

TAG:周說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