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徒勞無功,勞民傷財,這真的是諸葛亮的北伐?

徒勞無功,勞民傷財,這真的是諸葛亮的北伐?

北伐的具體過程:


第一次北伐:(演義中為一出祁山)

聲東擊西兵不血刃奪取三郡,但是由於馬謖失守街亭,北伐軍被迫撤退,因此功虧一簣。戰果也就是拔西縣千餘家和收降姜維。但是相對於損失這點成果是遠遠不夠的。

【六年春,揚聲由斜穀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三國志】

【亮之出祁山,參軍姜維詣亮降。亮美維膽智,闢為倉曹掾,使典軍事。——資治通鑒】


第二次北伐:(演義中為二出祁山)

為了側應東吳,諸葛亮進攻陳倉吸引魏軍西進,卻受阻於陳倉,待曹真支援陳倉,諸葛亮直接撤退。撤退過程中反殺了追擊的王雙。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軍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三國志】


第三次北伐:(演義中為三出祁山)

幾乎在諸葛亮撤退的同時,陳式奪取魏國的武都,陰平郡,自出建威逼郭淮,由於糧草不繼,只能見好就收的撤退。

【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三國志】

自衛反擊戰:(演義中為四出祁山)

魏國派司馬懿、張郃、曹真三路大軍主動進攻蜀漢,夏侯霸的先鋒部隊在興勢被打敗,又由於天降大雨棧道斷絕,魏軍被迫撤退。魏延的偏師在陽溪大敗郭淮,取得諸葛亮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

【會大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三國志】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三國志】


第四次北伐:(演義中為五出祁山)

諸葛亮在上邽打敗郭淮,費曜,強奪隴西小麥,又在鹵城把司馬懿打的丟盔卸甲,但是由於李嚴延誤軍糧,諸葛亮被迫撤退,撤退中設伏殺死張郃。

【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懿遇於上邽之東。——資治通鑒】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著三千,懿還保營。——資治通鑒】

【郃進至木門,與亮戰,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亂髮,飛矢中郃右膝而卒。——資治通鑒】


第五次北伐:(演義中為六出祁山)

諸葛亮一路追殺司馬懿到渭水南岸,屯田渭濱與司馬懿對峙,最終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

【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三國志】


北伐是否徒勞無功?

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5次北伐和一次反擊戰,除了第一次街亭失守損失了馬謖的先鋒部隊外,之後北伐軍「斬王雙,取二郡,退曹真,破郭淮,敗司馬,屯渭濱」的每次北伐都能夠全身而退,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戰果,而自身基本上沒什麼損失。而魏國在國力遠遠強於蜀漢的情況下,居然被北伐軍一路壓制,喪師失地,顯然損失遠遠大於蜀漢。尤其是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已經是在以戰養戰,做好與魏軍持久戰的準備了。隴西是魏國的隴西,渭濱是魏國的渭濱,諸葛亮奪取隴西小麥,在渭濱屯田,此消彼漲下,顯然縮小了國力差距,怎麼能說是徒勞無功的呢?


北伐是否勞民傷財?

根據歷史記載諸葛亮治理下的蜀漢可謂是三國中人均經濟最好的國家,諸葛亮的治國能力堪稱三國第一。雖然諸葛亮一直堅持北伐,但是蜀漢依舊做到了「國以富饒」。到諸葛亮死後,蜀中人民都很懷戀諸葛亮。甚至愛屋及烏,每當朝廷有了利國利民的好政策,都認為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提倡的。試問,如果北伐真的是勞民傷財,人民以什麼理由如此的懷戀諸葛亮呢?管子有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諸葛亮把蜀中治理的民殷國富,人才得以「道不拾遺,強不侵弱」。同時蜀漢是三國中唯一保持本國的貨幣有穩定流通價值的國家。所以說,北伐並未勞民傷財。

【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三國志】

【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 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三國志】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三國志】

【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三國志】


北伐對魏國的影響?

諸葛亮北伐之前,是這樣的:

【世或謂魏氏不用錢久,積累巨萬,故欲行之,利公富國。】

魏國經過文武兩代的積累,是何等的民殷國富啊!

可是諸葛亮北伐時,是這樣的:

【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歲有數千萬斛,以充兵戎之用。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

魏國為了抵禦諸葛亮,耗費了大量的物資,經濟瀕臨奔潰。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同時期的蜀漢:

【亮之治蜀,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都在魏國家門口屯田了,如果再給諸葛亮一點時間,最先奔潰的肯定是魏國。

【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根據以上分析,諸葛亮北伐顯然是利大於弊的.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司馬光《資治通鑒》

《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亭殿閣歷史 的精彩文章:

周瑜輔佐劉備,諸葛亮輔佐孫權,哪一個組合更可能統一天下?
諸葛亮送了件女裝給司馬懿,他只說了一句話,諸葛亮果然命不久矣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