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研究什麼,中華文明的出路在哪裡——讀錢穆《中國歷史精神》

歷史研究什麼,中華文明的出路在哪裡——讀錢穆《中國歷史精神》

接上一個帖子,出路在於科學教育。

最近在看錢穆的《中國歷史精神》,想看看錢穆對於中國的前途出路和中華文明為什麼能夠一直存在的思考。為什麼對這個問題感興趣?這個問題和到底教什麼為什麼而教有關係。同時,也打算學習一下到底什麼是歷史這個學科。

錢穆確實非常深刻,同時也非常具有系統性,除了在思考中國和中華文明的特點和前途的問題,還非常深入地討論了什麼是歷史這個學科。例如,歷史研究就是「現時代中找問題」,「過去時代中找答案」;例如歷史分為歷史本身、歷史材料,以及我們所需要的歷史知識三個部分(在這個問題上,我來補充一下,歷史應該分為以下四個方面:歷史本身、歷史材料——包含錢穆所說的具有的和需要的材料兩個方面、歷史分析方法和驗證方法、歷史分析結果的驗證)。這確實促進了我對歷史這個學科的認識,遠遠比大多數歷史課堂透徹的多。於是,我把「什麼是歷史這個學科」和「中華文明的出路」這兩個方面,結合自己的思考以及錢穆的著作的閱讀體會,記錄下來。

歷史這個學科的數學描述

物理學同樣研究歷史,在那裡,我們有對過去的狀態的觀測或者模型描述,也就是,而我們想通過這個歷史信息來知道現狀或者將來——並且是可以通過觀測來驗證——的狀態。於是,物理學通常的做法是,假設有一個確定性或者隨機性的動力學演化過程的存在,並且假設一般情況下這個演化過程還可以通過一定的數學形式來描述,也就是,。於是關於這個系統的一切信息都包含在演化算符裡面了——對於任意給定的歷史信息,演化算符都可以給出來現狀。推而廣之,也就能得到將來,不管是確定性的還是隨機性的的分布函數。

那麼,歷史學科的歷史和物理的歷史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

首先,儘管歷史學科主要研究一個地區或者一個群體的政治文化的歷史,但是原則上,也可以包含科學的發展甚至科學本身,乃至一切從歷史來了解現狀的問題和研究。因此,物理學也屬於歷史學科。不過,這個僅僅是原則上如此。如果真的這樣做,就是扯淡了。一個東西什麼都包含的時候,肯定就什麼都不包含。

其次,儘管歷史學科可以主要局限於政治文化等現象的研究,其對象的狀態還是實在太過複雜,變數太多,於是,自然要考慮歷史和歷史記錄或者歷史材料之間的區別的問題。其實,就算在物理學中,統計物理學也同樣要把一個系統的完整信息變成關於這個系統的宏觀量的信息,然後來處理。這也就是增加了「變歷史為歷史材料」這樣一個步驟,

。在物理學裡面一個最簡單的這樣的過程就是抽樣,也就是僅僅從完整的歷史中選擇更加稀疏的一部分時間點來記錄。稍微複雜一點可以是選擇一個集合的宏觀變數來代替微觀變數,例如用來代替每一個氣體分子的運動狀態(位置和速度)。但是,歷史問題更加複雜,我們甚至都不知道這樣的原始完整的狀態變數應該選擇哪一些,也就是說是不明確的,更何況其之上的宏觀量或者稀疏化該如何確定的問題。於是,歷史描述的選擇和材料本身的考證,也就是可靠的的獲得,也成了歷史學科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相當於物理學裡面的測量和測量變數、測量方式的選擇。不過,考據對於歷史這個學科僅僅是一小步。更加重要的事情是分析、推斷和驗證的方法的研究。

於是,再次,更加重要的問題是,有了研究什麼問題、有了所需要的素材(實際上當然,需要什麼素材和如何分析研究是相關的)之後,如何來開展從歷史到現狀的分析推斷以及檢驗。用我們的數學記號,也就是,在給定歷史信息的條件下,當前時刻的狀態(微觀或者宏觀或者其他的新的宏觀變數)是的概率。

這裡有核心問題:這樣的推斷原則上可以做嗎,到底怎麼做,這個怎麼做具有普適性嗎還是非常依賴於具體問題?首先,原則上是不是就不可行?物理學可以是因為大量的物理現象都遵循背後的演化方程,只要重構了後面的演化方程,實際上這個推斷總是可以做的,儘管實現起來也不容易。人類行為具有這樣的背後的動力學機制嗎,這樣的機制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可遷移嗎?圍棋有非常明確的規則,好的下棋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可遷移性,於是無論是通過左右手互博還是通過學習人類經驗,都可能可以做很好的推斷。但是,人類行為和歷史發展不一定有這樣的規則,就算有一些規則這些規則也不一定可遷移,那我們能夠做分析推斷嗎?很不好說。不過,至少看起來,可以做比較——通過比較某些方面很相似的情況下發生的歷史事件來找到決定歷史事件結果的重要因素,並且,如果這樣的比較做得好,沒準輝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可遷移性。更一般地來說,既然是人類行為,而人類行為背後——至少我相信——還是一些物理化學過程,則這樣的共通性原則上是可以存在的,儘管不知道表現成為什麼樣的形式。因此,這個選擇合適的事件來做分析和對比,是重要並且很困難的。於是,對於第一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原則上可以,但是,很難,目前基本只能做比較研究來找到不同因素的影響程度。沒準將來過了比較的階段可以做一些因果層面的分析、動力學層面的分析。到底怎麼做?我只知道原則上應該把所有的歷史事件都做好分解——做為主角(內生變數)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做為環境(外生變數)的時間地點人物及其之內和之間的相互關係、結果和結果的影響,接著做某些方面相似的歷史事件的結果的對比,就可以了解那些不同的方面對這樣的歷史事件的結果的影響。這樣做的同時,我們相信,某些結構性的因果性的聯繫,是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也就是說,這樣的對比分析得到的結果可以用來幫助從歷史信息推斷現狀。具體怎麼做,我真的不知道。另外,歷史這樣的學科還存在著檢驗的方法的問題。一個科學論斷是比較容易檢驗的,但是,一個歷史論斷可能就不是。那怎麼辦?如果我們要科學地對待歷史這個學科,則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看了中國歷史精神至少增加了我對歷史這個學科的了解。歷史首先是一個方法性學科,也就是研究考證、分析、推斷和驗證的方法,其次才是一個具體現象的歷史的學科,例如研究政治制度的歷史、科學的歷史、吃的歷史等等。這是一個方面的收穫。

中華文明的出路

按照歷史這個學科的研究思路,為了看清楚出路——這是現狀和將來的問題,我們需要看看歷史上,中華文明的主要承載者是誰。按照錢穆的說法,在「士」這個階層。錢穆說,士在中華文明裡面是非常特殊的一個階層,既入世也出世,為萬民謀福利並享受萬民的供給但是卻不能為個人或者家庭謀私利。道德和萬民福利——也就是聖人——是士的追求,同時士放棄了對私利的追求,條件就是萬民會為這樣的追求和這樣的追求者提供足夠好的保障。同時,由於這個士階層是具有高度流動性的,因此,也就使得階層之間能夠實現比較好的輪換,而不是依賴於世襲或者其他的方式。這樣的人著名的有功業的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飛(盡忠報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武訓(建學校的乞丐)、孔子孟子(教化萬民)、關羽(不棄兄弟),沒有什麼大功業的有伯夷叔齊(為理念餓死首陽山)、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天地開太平)、屈原(為了國家的未來和自己尊嚴而投汨羅江),甚至還有沒有功業也不出名於是我們也就不知道的士子,例如書中提到的吳風(捨生彌和族群、教化子民)。對心中的道德的追求和對萬民的福利的追求,就是這樣的人的特質。當然,我不知道這樣的人,和有這些追求同時也把對自己的個人和家庭的福利的追求結合的那樣的人,以及基本上是完全在追求個人和家庭的福利的人,到底哪種比較多,就算在士這個階層裡面。不過,儘管我有這樣的問題,確實,我不能否認,中華文明能夠從這麼多次的基本全盤推翻的情況下還稍微有點繼承性的根源,就是有這樣的一群人存在——儘管我非常非常懷疑現在的中國這樣的人還有多少。因此,多多少少,我同意錢穆的說法,中國歷史精神的承載者就是這群人,以道德和萬民的福利為追求的人,具有犧牲精神的人。

不過,其實,不僅僅是中華文明,任何一個文明的傳承都依賴於這樣的人,而且在現在的社會,需要把對道德的追求和對萬民的福利的追求,變成對自由思考的追求、對理解世界的追求、對學科的、文明的和社會的責任感。這就是我認為的尤其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出路。

例如,Wikipedia的創始人和建設者就是這樣的人——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普及、讓人人能夠更容易地接觸到知識、並且在建設的過程中依賴和發揮每一個個體的作用。例如,大量的科學家們就是這樣的人——基本上其工作和思考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促進人類對世界的理解。

參考文獻

錢穆(2012),中國歷史精神,九州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了理解而教和學 的精彩文章:

數學課里沒數學,語文課里沒語文,科學課里沒科學

TAG:為了理解而教和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