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煙雨江南 張海燕

煙雨江南 張海燕

寫作本是尋常事,繁華靜處覓知音

煙雨江南

遠去的江南,定格在金秋十月,徘徊在夢裡的眷戀,久久縈繞,始終不肯散去。那綿柔的吳儂細語、幽幽的小橋流水、絲絲纏綿的秋雨,浸潤著我的記憶,令我欲罷不能,不得不再次提筆。

難忘推開車門的剎那,馥郁的桂花含笑相迎,深深地嗅上一口,我已醉進江南的濃香里。

南湖堤岸,柳絲起舞;綠蔭小徑,丹桂飄香。重檐畫棟,朱柱明窗,煙雨樓掩映在蔥蘢的綠樹下,挺拔雄偉。足跡所至,香樟滴翠;湖波微瀾,流連忘返。

依偎著煙雨樓的「紅船」,歷經九十載歲月的崢嶸,安詳地為後人講述歷史,演繹那一幕幕的滄桑與厚重,觀者無不肅然,聞者油然起敬。

千年古鎮,新塍水鄉,民風淳樸,風物閑美。兩街夾一河,居民枕水而居;渾厚的歷史印痕,演繹著鮮明的時代特徵;問松橋像慈祥的時光老人,給我們娓娓講述著這千年古鎮的興衰昌盛。

步入小蓬萊,不禁耳目一新。小橋流水、亭台樓閣,婉約江南,渾然天成。古木參天更有千年銀杏,古剎能仁寺的晨鐘暮鼓,伴著裊裊香煙,悠揚靜心。

拜謁王羲之故居,感懷一代宗師的胸襟;細雨霏霏的墓地,松柏翠竹長青。風吹過,鳥語花香,石階處,落英繽紛;層巒疊翠,儼然天然氧吧,陪伴主人書寫著自然的奇妙;寄情于山水,墨然江南,方有華堂古村的前世今生。

平溪江的木橋,好似分水嶺,把華堂古村與繁雜的現代氣息隔分。橋上駐足,宛如時光倒流,小橋流水,煙雨蒙蒙。偶爾閃現的烏篷船,悠然而過,劃碎一江秋色,那是夢裡水鄉最銷魂的幕景。

石雕「書聖」的牌樓,雄偉壯觀;條條碎石路,延伸著通幽的曲徑。青磚灰瓦白牆,恍如隔世;轉角處那古老的台門默然,院落里雕花鏤空的門窗依舊。沿木梯拾級而上,閣樓里的雕花木床,靜靜地讓時光回頭。高高的戲台俯瞰著空闊,我卻彷彿看到人頭攢動,有美人拋出的繡球。

越劇起源處,目睹了「黛玉」的花鋤、綉裙;延續了四十年痴迷的「紅樓夢」,終於尋到花魂的芳蹤。筱丹桂含恨離世的生平,讓我們更加了解越劇的發展,廣泛流傳的背後,是老一輩越劇人付出的艱辛。

四明山水,紅色基地,丹霞赤水,竹綠柿紅。古樸的村落,茂密的森林;人傑地靈的所在,壽者雲集的仙境。

文友們一路上述說著,那月河的美妙,蠢蠢而動的慾望,撩撥著我坐卧不寧的思緒。

如注的雨幕,嘲諷著我的熱情,凄冷的雨夜,似要阻止我的行程。義無反顧擎傘而去,任憑風雨穿透周身。靠近月河心如鹿撞,惶惶然好似去赴一個迫不及待的約定。

璀璨的繁華,映襯著古樸;古老的牌匾,鐫刻著歲月的印痕。那略微斑駁的門板、條凳,百年傳承的美食精品,無不透露著昨日的輝煌,笑迎八方遊人。

那一塊塊青石條鋪就的石板路,帶我們隨著輕飄誘人的糯米香,走進古老的街區,品嘗的不僅是名吃,更是江南的史詩美景。歷史的過往變遷,厚重的像這化不開的雨霧;賞心悅目的街景,是戀戀不捨的魂牽夢縈。

煙雨烏鎮,詩畫江南。一襲素衣、一把紙傘,漫步在幽長的雨巷,盡享小橋流水的悠然;店鋪里還擺著江南的舊物,雕花窗口飄蕩出越劇的婉轉。江南風光令人如墜仙境,柔情的吳儂細語美如悅耳的詩篇。

站台上,深深地再嗅一次桂花的芬芳,隨著車輪的滾動,把滿城的馥郁深深地裝進記憶。遠離了來時的驚喜,帶著難捨的惆悵,心懷滿滿的感動,載著氤氳的心香,我亦步亦趨,帶著對江南水鄉深深地的眷戀,不舍地離去。

江南歸來的雨傘,還帶著水鄉的溫潤,殘留的滴滴水珠像片片花絮,眷戀不已。收進記憶的行囊,把潮濕融進夢囈,不知道以後的雨季,是否多了一份相思。

作者簡介

張海燕,(微信名 天涼好個秋 )熱愛文學,喜歡寫作生活隨感,提筆但抒胸中意,落筆了卻悲歡情。作品散見於《北方當代文學》《南湖文學》《嘉陵江文學》《左岸風文學》《詩馨貴州》《小城煙火》等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豐寒文學 的精彩文章:

你是我今生的緣

TAG:豐寒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