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海行動》與《戰狼2》相比,存在三大差距

《紅海行動》與《戰狼2》相比,存在三大差距

從某種意義上講,《紅海行動》與《戰狼2》的相似度太高。

兩部電影的開頭,都有一場迎戰海盜的戲,然後,就是撤僑行動中營救人質的電影主線。《戰狼2》在營救人質的主線之外,還有一個線索是中國醫療隊掌握了治療超級傳染病毒的秘方,這構成了敵方緊咬營救人員的一個追蹤動力。而在《紅海行動》中,幾乎如法炮製,也有一個恐怖分子孜孜以求包裹著核原料的「黃餅」,成為恐怖分子一直追隨著不放的隱形動機。甚至兩部影片里的台詞也有雷同的部分,《戰狼2》里的艦長對吳京深情地說:「我們等你回家。」而「等你回家」,同樣是《紅海行動》里一個意圖催人淚下的主題詞。

當然,《紅海行動》具有得天獨厚的後發制人因而後來居上的優勢。《戰狼2》蓽路藍縷開拓出了一個中國電影之前從未嘗試過的新領域,踏出了一塊英雄主義能夠氣場盛行到什麼程度的新路途,趟過了中國電影始終叫人捉摸不透的拍片雷區,一句話,《戰狼2》創造出了一個鮮活的標杆,告訴奚其後者,能夠達到一種什麼樣的寬容的程度。

《紅海行動》有一種明顯的踩踏《戰狼2》的感覺,《紅海行動》的意思似乎有一種潛台詞,你《戰狼2》的「破冰」之舉,在我的重新演繹之下,能夠升華成一個全景式的好萊塢大片的即視感,能夠在時長與激烈上比你整個更上一個層次。

《紅海行動》甚至已經達到一種肆意妄為的程度。該片導演林超賢前一部作品《湄公河行動》把大陸公安的一場更側重於國際合作的緝捕行動,轉為一場暴風驟雨式的槍戰片,尤其是最後一場攻入敵巢的場景,更是莫須有的電影想像,事實上根本沒有發生。而這種想像的軍事交鋒,到了《紅海行動》里,更成了電影里的主體。

在《紅海行動》這部電影中,林超賢給人的感覺是人品大爆發,他在電影里找到了表現戰爭的遊刃有餘的感覺,更獲得了肆無忌憚地展現殘酷與暴烈的掌控權,可以說,在華語影片領域裡,能夠享受到林超賢這樣機運的導演,並不是可遇可求的。而這一切能夠加萌林超賢身上,不能不說《戰狼2》提供了一個機緣。

林超賢把一場當代中國軍隊可能參與的戰爭,首次地化成了銀幕影像,而追根溯源,正是《紅海行動》將《戰狼2》里尚顯得小心翼翼的前軍人的個人之舉升華為一種團隊行為,這決定了它在《戰狼2》的基礎上,更開拓了中國軍事片的一種與時俱進的新領域。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紅海行動》畢竟是香港導演執導的,它還是帶著香港電影里的一種必然存在的取向與不足,尤其是林超賢,在過去的香港電影里,他並不是一個很有個人特點的導演,《紅海行動》在節奏明快與火爆程度上,超過了林超賢過去的所有的電影,尤其是電影的強烈的快節奏,掃卻了過去林超賢電影里經常出現的緩慢、賣弄、蒼白的毛病,我們不能不說,林超賢這一次拍《紅海行動》真的是很賣力,而且非常賣力。也許這背後應驗了「士為知己者所用」的內心情懷在強烈地激勵著林超賢為中國電影的提升與填補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林超賢在他的超常發揮與超能賣力的過程中,也顯示齣電影里內質上的不足,以及他作為一名香港導演必然會暴露在電影時長里的軟肋。

我們必然要將《紅海行動》與《戰狼2》進行一次相比,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差距所在:

一是《紅海行動》缺乏《戰狼2》審慎的批判意識。

林超賢在影片里大肆展現戰火猛烈的快意的時候,他並沒有看到《戰狼2》里對戰爭的冷靜的審視與評判。

在《戰狼2》里,我們看到,身為富二代的卓一凡舞刀弄槍,大肆吹噓他就喜歡雲集在周邊的戰爭鋒煙,但是那個黑人小女孩卻咬了他一口,後來女醫生告訴他為什麼會如此,是因為小女孩的親人是被中國富二代最喜歡的AK槍打死的。

而《戰狼2》里還特意安插了一段女醫生與吳京來到一處墓地的場景,在這裡,女醫生有一段感慨,發人深省,也可謂是對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所有踏上非洲土地的外來力量的警醒之言:「非洲是世界文明的搖籃,可是當自詡文明的人們再次來到非洲,帶來的卻是苦難、奴役、疾病和戰爭。」

這一種清醒的對外來力量的審判意識,在《紅海行動》里卻是看不到的。林超賢導演作為在槍戰片中歷練與成長的香港導演,在這個電影里鳥槍換炮,幹了一場令所有香港導演都望塵莫及的浩大行動,但整個電影里,都可以看成是林超賢導演不斷地把槍炮往電影里堆砌,製造出炮火連天、彈痕遍地的戰爭酷烈效果,但是整個電影卻沒有冷靜一下,像《戰狼2》這樣,在營救人質的名義之下,對割麥般殺死敵手的行動來一點反思。

電影打到後來,完全是為打而打,不斷湧現在槍口下的似乎不是生命,而是蝗蟲。電影里尤其是設置了一個敵方的狙擊手的角色,也成了電影里與敵較量的一個重點環節,當這個狙擊手被擊斃的時候,電影也贏來了勝利的歡呼。但電影似乎忘記了,這次行動的目的,僅僅是一次營救人質的行動,並不是深度介入,以殺死對方的有生力量為終極動機。而這正是中國現實的撤僑行動中採取的立場,而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在撤僑行動中,也體現了高超的外交策略,努力最大程度地實現中國撤僑行動的本質目的,而不是捲入混戰的戰場,去進行一城一地的爭奪、去展示一個一個地殲敵的成果(當然如果在這裡反思一下也未嘗不可,可以讓劇中人物將非洲與1949年前的中國比對一下)。

因此,林超賢在電影里營造的快意,卻遭遇到中國現實外交處置手段的冷靜的狙擊,相比之下,更為成熟而成功的中國外交在彰顯國家力量的時候,並不是一味地展示武器的實力與軍人的強悍,這種對硬實力的顯擺,是連好萊塢電影都不會採取的一種策略,而恰恰相反,這種心態的滋生,容易產生在中國的現實境況之下。這正是《戰狼2》里設置出一個窮兵黷武的富二代的原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說林超賢在《紅海行動》里玩槍太為過火的話,那麼,他很可能掉入《戰狼2》里的那個玩槍入迷的富二代形象的套路「轂中」。這一點,不能不說《紅海行動》在少了一根對戰爭的反思之弦之後,受到了《戰狼2》里早已預見到的對此種意識的影射與鉗制。

二是《紅海行動》缺乏《戰狼2》豐潤的人物刻畫。

《戰狼2》雖然大場面佔據了電影的大部分篇幅,但並沒有忽略對人物的刻畫,吳京與女醫生從開始觀念之間的差異,到後來最初的認同,再到思想上的合拍,再水到渠成的最後一吻,電影的情節邏輯線雲淡風清,順暢自然,給緊張的電影氣氛增添了一點柔情與幽默。而富二代之前的玩槍自樂,也經過了實戰從而對戰爭有了新的認識。

相對而言,《紅海行動》文戲較少,帶來的後果,就是人物刻畫的嚴重縮水。本來前面交待的鋪墊,後面都難以顧及。比較完整的衝突,應該集中在隊長與記者之間,記者最初的執意前往引發的衝突到後來女記者的深入敵巢,電影給予了充裕的鏡頭讓人物唇槍舌劍,也在這一過程中,展示出了兩個人的共識由脅從到協同,但電影后來基本忽略了這一情節線,相對而言,《戰狼2 》的情節脈絡線要清晰得多。

正因為缺乏對人物的刻畫,所以《紅海行動》里的人物模糊,當然,在一個限時的電影中,眾多人物的出現,都存在著一種人物刻畫不夠均勻的通病,但《紅海行動》里,在打鬥戲的時候,幾乎很少給予人物以心理交流的戲分,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其實我們在好萊塢的戰爭片中,即使在激烈的戰鬥中,也通過人物的交流與對話,來表現出瞬息萬變的戰爭情境下的人個感受,而實際上,我們可想而知,在一場血濺肉裂的戰火交鋒中,每一個人的精神感觸,都會受到不可預知的極大的刺激,這種刺激都會轉化人物在一瞬間的情感反應,而這一切,都是刻畫人物的最佳時機,但《紅海行動》里卻缺乏對人物戰鬥時的言語、情感反應作出細膩的處理,雖偶一為之,如「糖」的前後貫穿伏線,還是帶來不錯的效果,但電影恰恰沒有更多這種情感的線索貫穿前後,導致電影前面的很多鋪墊,到最後不了了之。如在開始部分,電影交待隊長不忍把隊友受傷的情況告訴士兵,艦長拍著他的肩膀,引用了一句古詩給予了一點校正,但是,這一「馬革裹屍還」的意識並沒有在後來的場景中,引起全體隊員的共鳴,這時候,就迫切需要戰士們在戰鬥中,把他們對戰爭的理解,通過隻言片語呈現出來。如此呈現,便會在傾瀉彈火的前台背景上,配合著思想上的深度,便能夠為電影提供一份精神上的助力。但香港導演一旦到了拳腳相加的時候,便忘了刻畫人物的心理動機與應激反應,表現在《紅海行動》中,就是戰火中沒有凸現出每一個人物的性格,最後只有那個近乎兒童電影道具的「糖」成了電影里的感人線索,這不是拉低電影的智商嗎?也因此可以窺見到《紅海行動》在細節上的乏力與簡陋。

三是《紅海行動》缺乏《戰狼2》鮮明的終極大鱷。

相比之下,《戰狼2》對對手的刻畫形象鮮明,西方僱傭軍在非洲對當地勢力的操縱,比較真實地揭開了中國力量在非洲所遭遇到的前因布局。

《紅海行動》里對反方勢力的描寫,便只有人海戰術,影影綽綽的都是沒有生命意志的生命個體,他們在影片里的主要任務,就是不斷地往槍口上撞。而對他們的立場的模糊,也給予電影里的殺戮以失控的理由。

黑鷹墜落

值得注意的是,《紅海行動》的拍攝地點,也是在《黑鷹墜落》的拍攝地點摩納哥完成的。但《黑鷹墜落》表現的是一個發生在索馬利亞的真實事件,而《紅海行動》則是一個完全的虛構,現在香港導演將他的戰爭舞台,設置在《黑鷹墜落》的同樣地域,是否有一種意在向好萊塢電影挑戰的意味?但關鍵是《黑鷹墜落》是美軍的一次真實行動,而這部電影對美國來說,更有著對痴迷於武力的反思,而我們中國在當代時空里,從沒有在海外進行過一次純粹的軍事較力,相比之下,我們的軍事動機都是出於「和平目的」的彰顯,如果我們的電影按照美國電影里強調軍事力量的展演來拍攝的話,顯然不符合中國的國情,更沒有現實的真實來支撐。因此,《戰狼2》里始終把戰鬥局限在小規模蓄有陰謀異志的西方僱傭軍的對沖範圍內,但《紅海行動》卻擴大到一場與反政府武裝真槍碰硬的絞殺中,更在最後一場戲中,在沒有上級同意的情況下,擅自介入恐怖分子的營地絕殺,便顯然違悖了中國軍事力量派往海外的初心。我們看到,《紅海行動》里也有意將隊員捲入反恐局部戰爭說成是隊員的自作主張,算是為電影安上了一個轟轟烈烈的結尾,這一切,都顯示出《紅海行動》里埋伏著林超賢一貫的拍片意識。

林超賢在《湄公河行動》中,為了讓整個電影有一個富有視效的結尾,設置了一場攻入敵巢的攻堅戰,但這場戰鬥,完全是不存在的。《紅海行動》里林超賢再次「爆裂升級」,又一次將整個電影立足於一個完全的虛構,這也是《紅海行動》邀請香港導演來執導的一次必然的後遺症。相比之下,徐克在拍攝這種源自於真實素材的電影的時候還是小心翼翼的,《智取威虎山》中,徐克也在影片最後設置了一場搶奪飛機的終極打鬥戲,但是在威虎山那座小廟裡,徐克加進一段坦克戰已經匪夷所思了,所以徐克將這段他捨不得割去的爭奪飛機的打鬥放置在林海雪原後代們的想像領空中。而現在看來,《湄公河行動》的後半部分,與《紅海行動》里撤僑之外的其他部分,都雷同於徐克版《智取威虎山》里「後來人的想像」的敘事質地。這一點,是我們在面對《紅海行動》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私秘 的精彩文章:

《移動迷宮3》讓人想到《異次元殺陣》,曾為《科幻世界》寫過評
上海紅色故地尋訪之十一:上海博物館,恕我產生一連串不恭的聯想

TAG:文學私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