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京大屠殺司令官,離開中國時為啥帶走10壇泥土?

南京大屠殺司令官,離開中國時為啥帶走10壇泥土?

這個細節是美國歷史學家貝爾吉阿米尼在他的巨著《天皇與日本國命》開篇第一段所寫。

文章說:

「從東京沿海濱下行約50英里,有一篇翠綠的山坡……坡上矗立著一尊大過真人的佛教慈悲女神觀音像……觀音像由黏土製成再燒製成泥金釉。所用黏土,一半來自本地的日本土壤,另一半是1938年用麻袋從中國運來的。」

貝爾吉阿米尼善用細微的筆觸,生動地還原戰爭細節。

這10缸土正是南京大屠殺司令官松井石根從南京城外「非常渾濁的長江岸邊挖去的泥土」。

觀音像的腳下有一小片空地,地上插著7塊未上漆的灰色薄木板,每個木板上寫著一個人名。

(那尊用中國黏土造的觀音像)

是的,7個人,就是被東京審判絞死的7個甲級戰犯: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廣田弘毅、木村兵太郎、武藤章和松井石根。

在7名甲級戰犯中,作者援引東京審判韋伯大法官的話認為,松井不足以被判絞刑,因為他在南京大屠殺中是持相反觀點的。

他不贊成對城中軍民實施屠殺,反而下令要求嚴整軍紀,以威武嚴肅的隊形入城,保持日本皇軍所謂的形象,「讓人眼前一亮」,征服南京城內的外國人,也讓中國人佩服。

但最後,事與願違,4個師團從4個城門湧入城中,由於天皇的皇叔朝香宮鳩彥王下達了「殺掉全部俘虜」的密令,導致了城中軍民不分,7.5萬軍民被屠殺的血案。

天皇的「進攻敵國首都南京的」命令發佈於12月1日。

松井石根因為肺結核卧病蘇州被天皇解除督戰任務,是在12月2日。

蔣介石下令最後一批人撤離漢口是12月7日。

天皇的皇叔朝香宮奉天皇之命到達南京督戰是12月8日。

攻陷時間是13日凌晨。

之後是大屠殺。37英里範圍內,不下10萬戰俘和5萬平民被處死。

最後的入城儀式是17日。

儘管慘案已經發生,但在17日的入城儀式上,松井石根還是嚴整軍紀,列隊入城。我們看到的騎大馬的,就是松井石根。

(入城儀式)

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東京審判上對中國濫殺無辜的南京大屠殺的懲罰,應該算到「戰俘全部殺掉」的朝香宮鳩彥身上。

但他是皇族,在天皇的要求下獲得了免於審判的處罰。

於是,松井石根被送上了絞刑架。

理由是,他作為司令官,沒有管理好自己的隊伍濫殺無辜。

(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1948年12月23日)

松井石根離開南京前的最後一天,特意到紫金山看了看孫中山的中山陵,並有感而發說:

「如果蔣(介石)將軍有耐心等幾年,避免戰爭,日本就會明白,使用武力解決兩國爭端的企圖是不利的。」

松井石根腦子裡頑固不化的,是「大東亞共榮圈」,在他看來,中國應是日本的聯盟國。

(配圖)

所以,在他離開前,他捎走了南京大廠鎮江畔的10壇黏土,戰後在自己的家鄉東京南邊熱海地區的伊豆山建了個神社,造了個觀音像,眼觀南京。意味他「大東亞共榮圈」的抱負。

松井石根到死不知「大東亞共榮圈」是錯的,軍國主義的侵略是有罪的,稱霸亞洲是非正義的。

絞刑,死得其所。

這10缸染有中國人鮮血的黏土,融合成慈悲觀音像。真是莫大的諷刺。

(本文史料參考《天皇與日本國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春讀傳 的精彩文章:

美國公布日本天皇財產,普通人望塵莫及啊!
周總理患癌疼痛難忍,卻因一件事在病床上笑出聲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