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晶元:融資火熱 盈利不易

AI晶元:融資火熱 盈利不易

2017中國人工智慧融資,超過美國,達到世界第一。

據風投機構CB Insights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共有152億美元資金流向AI初創企業,其中中國的AI創業者獲得了73億美元投資,佔比為48%,超越了美國的38%。而在2016年時,中國只取得全球AI新創資金的13%。

高額融資的背後也透露出一個新的趨勢: 技術層的公司開始將目光轉向基礎層的晶元開發領域。人工智慧領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瘋狂大運動,大公司支付數億美元瘋狂收購創業公司;更多的資金瘋狂投入AI研發中。僅僅是2017年,粗略估算就有數十家初創公司對外宣布要做AI晶元。

挖礦膩歪了 比特大陸今年要做AI晶元

最近,國內礦機晶元研發公司比特大陸CEO詹克團首次向媒體披露,在2018年,我們也希望成為互聯網+AI的浪潮參與者。

押寶人工智慧 富士康公布投資21億元用於AI研發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子代工企業的富士康計劃未來五年在人工智慧和工業互聯領域至少投資 3.42億美元。

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接受採訪時也表示:「五年內,我們至少要投資100億新台幣,以招聘頂尖人才,並在所有生產基地部署人工智慧研究所,如果前期的投資能看到些結果,富士康甚至可能砸進去62億人民幣甚至更多,富士康並不滿足只作為一家純粹的製造企業。」

百度投資光學AI晶元初創公司Lightelligence

美國光學AI晶元初創公司Lightelligence獲得了,百度風投和美國半導體高管財團

10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據悉。投資AI晶元初創企業,為百度未來的AI生態布局奠定基礎,提供必要的硬體支持。

AI晶元公司Kneron獲新一輪千萬美元融資

當然,這些投資也只是AI晶元巨額融資背後的冰上一角,據CB Insights估算,進入新興晶元初創公司投資總額從2015年的8億美元增長到了2017年的16億美元;創投庫里,AI晶元公司從零星幾家增長到20多家。僅僅2017年下半年,台積電的生產線上就有超過30款AI晶元排隊等著流片。

AI晶元雖然在資本界火爆,但是要實現盈利並不容易,目前AI晶元應用的主流場景包括智能手機、ADAS、CV設備、VR設備、語音交互設備以及機器人。

福布斯雜誌就曾對這個不斷砸錢的市場發出疑問:適合這些晶元的硬體真的成熟了嗎?以無人駕駛汽車為例,大部分零部件仍處於開發階段與早期試點階段。主打 AI 的手機方案還是以高端為主。

即便你花費數年時間研發出一款晶元,但是否能夠適應演算法及硬體變遷的節奏呢?特別是對於定製化的 ASIC 晶元來說,演算法是固定的,一旦演算法變化就可能無法使用。目前人工智慧還屬於大爆發時期,大量演算法不斷湧出,遠沒到演算法平穩期,ASIC 專用晶元如何做到適應各種演算法是個最大的問題。

現階段AI晶元更多是概念產業,把一些可以解決演算法問題的東西引進到晶元中來,普遍認為不會有通用AI晶元,也不會有一兩家大的晶元廠商來統一。甚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林福江教授預言,只有等基於旋轉電子的量子計算機30年後成為普及,才會有真正的AI終端出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聰電子 的精彩文章:

佛系魅族 拿什麼向中高端圈子進擊
機遇與挑戰並存 中國IC路在何方?

TAG:慧聰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