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食」字聰明始——大竹導演手記

人生「食」字聰明始——大竹導演手記

紀錄時代

為你一顆想看紀錄片的企圖心?

人生「食」字聰明始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大竹導演手記

把「食」字拆開來,上面一個「人字」,下面一個「良」字,這寓意著食物跟人的密切關係:人只有用心良善,才能做出美味的食物。這裡邊就有了價值觀。

事實上,在「舌尖」第三季的策劃階段,有一個破題的過程,前兩季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繼承其優良基因的基礎上,如何突破是最大的難題。我們希望,這一季的舌尖,在味蕾的感官刺激之外,也能給觀眾帶來更多的精神回味。這二者可以得兼嗎?起碼值得「嘗試」。一味地不厭其煩地解剖一道道菜的製作過程,50分鐘下來,怕看官們的口水不夠用。並且,自「舌尖」第一季橫空出世,火爆登場,迄今已近6年。美食類節目,甚至仿「舌尖體」的節目已經屢見不鮮。

「舌尖」是紀錄片,紀錄片當然要講故事,要有人物,有觀點。觀點就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的美食文化也好,中國人的美德也好,故事講得好不好另當別論,我們想做出這樣的努力。

所以「舌尖3」各集都加強了人物故事的比重,而《食》這一集,更是把人物作為了主體——講的就是廚房裡的人們跟食物之間的纏綿。主人公都是普通人,不普通之處在於,食物對他們而言,意義非凡。

一位滿腹經綸的美食家,不滿足於對食物的回憶和評論,投筆從庖,在自家的蘇式小庭院中宴請賓客,被朋友品評為書房裡端出了佳肴。食物對他而言,是咂摸傳統的滋味。

一位全身煥發著理性之光的典型工科男,為了家族事業,無奈放棄了自己喜歡的職業,從父親手裡接過老字號餐館董事長的擔子,對他而言,食物意味著責任和傳承。而作為有著國際教育背景的富二代,他的人生追求也不僅僅在於繼承家業,他為自己找到了更高的目標。

一位長相酷似武松(1983版電視劇《武松》中的主人公)的山東大漢,20多年練就了一身的功夫(一種製作麵食的手藝),身負絕技的他,為了女兒背井離鄉,舉家遷徙到陌生的城市。作為六口之家的頂樑柱,食物對他而言,是安身立命的唯一,他為之自豪。

「一個男人只能有一種命運」,一位納西族漢子也是如此,他始終在尋找,尋找就是他前半生的主題,從尋找一種神奇的果實到尋找自己的事業,最終他在民族傳承中找到了自己。從逃避到回歸,他的命運之神在納西廚房裡微笑不語。食物,是他的根之所在。

對一位漂亮的年輕媽媽來說,為女兒做一頓美味的餐食是最直接的愛,這關乎女兒的健康和心情。而她極度關心家人健康的原因,卻是由於自己身體的不健康。生命的優雅在於面對絕境的反應,對食物之美的極致追求,是她對抗命運,熱愛生活的見證。

酸辣苦甜咸,品嘗的都是人生。這是他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

作為故事前景的食物,在舌尖系列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一盤能入得美食家法眼的蘿蔔絲是怎樣做成的?寄託了理工男更高層次人生追求的蘇幫大菜又是什麼?納西大廚傳人跋山涉水也要學到手的是什麼美味?山東大漢怒而捍衛的又是什麼傳統麵食?在網路美食圈倍受追捧的美女媽媽又會帶給人怎樣的驚艷?盡在「舌尖3」之「食」字篇,敬請移步電視機前觀賞品評。

紀錄片,一個集成人類哲學與美學的影視形式;

紀錄片,一個引發我們思考與探尋的內容載體;

現在你已經進入了「紀錄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紀錄時代 的精彩文章:

再大的年味,都是被愛填滿的

TAG:紀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