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對食物興趣的下降,做家長的竟然也有責任,關鍵在於……

孩子對食物興趣的下降,做家長的竟然也有責任,關鍵在於……

民以食為天指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說明了進食的重要性。

而對於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來說,進食更是所有行為活動中最重要、最受養育人關注、最需要培養的環節。

營養是兒童健康的基礎,好的進食習慣可提供兒童所需的營養素,減少體格發育偏離和患病風險,也可增進與養育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首先,我們應該先了解孩子不同階段進食行為的發育過程。

嬰兒出生後0~6月,世衛組織建議無母乳餵養禁忌症的情況下應純母乳餵養。

6個月後應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以上,並添加輔食,此階段孩子出現舌外推反射消失、豎頭穩且可獨坐片刻,這些均為添加固體食物提供了可能性。

9~12月齡,大部分孩子可抓指狀食物自喂,並對食物產生好奇心,為豐富輔食種類和性狀打下基礎。

而12月齡後,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可能下降,對周圍環境的興趣增加,食慾和對食物的偏好有時會出現波動。

那麼,怎樣才能順應孩子發育特點,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食習慣呢?

1.定時定點: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應逐漸建立規律的進餐時間,每次進食時間和地點也需固定。一般建議每天三餐加兩點,每次進食20-30分鐘,養育人應為孩子提供相對固定的進食地點及餐具。不能不停的、無規律的、無固定地點的餵養。

2.提供適量的食物:應根據孩子不同年齡及食量提供適量的食物。可先給孩子小份食物,養育人應有足夠的耐心示範、鼓勵孩子進食,若吃得好,可逐漸加量。若孩子出現15分鐘後仍不願開口進食,那麼可讓孩子離開餐桌,等待下一次進食時間,不要打罵或訓斥,不要讓孩子在兩餐間進食零食、飲料或過多液體。

3.培養孩子進食技能,允許孩子進食狼藉:不必要求正確使用餐具,允許孩子抓握食物自我餵食,也可幫助孩子使用湯匙,有助於更快掌握獨立進食技能,培養自信。嬰兒自我進食時養育人應容忍灑落和狼藉,可事先在地上鋪好相應的地墊以便於清潔。

4.食物準備應多樣性,鼓勵嘗試新食物:養育人應準備營養豐富、適合孩子年齡的食物,同一種食物也可變換不同的烹飪方式,每次只少量引進一種新的食物,告訴孩子食物的名稱,在孩子開始嘗試時予以稱讚,注意觀察孩子吃後的反應,有無過敏或不舒服表現,若有,則暫停該食物;如孩子僅是不喜歡而未出現不適表現,則可過幾周再次嘗試。

5.鼓勵好習慣:可採用行為圖表,記錄孩子進食的時間、地點、行為及量等,表現好時可在當天方格內予正性標記(如笑臉或打勾)。標記數到一定量後可給予適當獎勵。

6.建議全家一起進餐,提供輕鬆快樂的進餐環境:用餐時間是增進情感交流的重要時段,用餐過程中應避免訓斥、批評、教育孩子,切勿將美好的用餐時光當成批評會時間;應盡量全家一起進餐,孩子可以通過觀察別人學到很多進餐時的技能和行為,如咀嚼、吞咽、用勺及用筷子等等;進餐過程中應避免干擾物分散孩子注意力,如玩具、電視、pad等。

7.養育人應起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養育人不良的習慣也會被孩子模仿,如邊看電視邊吃飯、過度挑食偏食、零食不斷等,所以養育人也要從自己做起,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在實施行為矯正時,全家採取一致性原則,並堅持不放棄,良好的進食習慣培養一般需要2周時間。

聽完這些,不知道您是否已經明白了?

希望每一位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沙市婦幼兒保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長沙市婦幼兒保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