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類熱愛合作,可能是自我馴化的結果

人類熱愛合作,可能是自我馴化的結果

新研究發現,生活在社會群體中間促進了人類的自我馴化。自我馴化基本上跟我們通常所說的馴化很相似。首先,馴化過程會導致解剖特徵方面的變化——舉個栗子,汪星人有可愛的下垂耳和圓圓的腦袋,而狼的耳朵就尖多了,也沒那麼圓頭圓腦。另外,馴化也會帶來行為的改變,最明顯的就是攻擊性的下降。只不過,自我馴化是由一個物種自己完成的,無需其它物種的推動。


很多科學家認為自我馴化從某種程度上造就了現代人類以及倭黑猩猩等其它物種。但是,目前還沒有足夠的遺傳學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於是,巴塞羅那大學的Cedric Boeckx教授等人決定通過研究穴居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組,判斷人類是否有過自我馴化。


科學家將現代人類的基因材料與一些家養動物和對應野生動物進行了比較,想要找到與馴化特徵有關的基因。他們發現了現代人與家養動物之間存在大量重疊的與馴化過程有關的基因,這些基因與其野生類型的都很不一樣。科學家稱,該研究結果為自我馴化理論提供有有力的證據。

人類熱愛合作,可能是自我馴化的結果
CREDIT: 123RF


Boeckx稱,「科學家之所以認為人類進行了自我馴化,是因為我們的行為:現代人溫順寬容,跟家養動物一樣,合作能力和親社會行為是現代人很重視的一點。另外這也是因為跟穴居人比起來,現代人的外形更加纖細苗條;而家養動物與其對應野生動物比起來也是如此。」


研究者還用了控制組等其它統計量,保證現代人與家養動物之間的基因重疊並非巧合。他們將這些基因組與類人猿進行了比較。


Boeckx教授稱,「我們發現黑猩猩、猩猩和大猩猩在這方面並沒有很多重疊基因。所以說,人類與家養動物確實有著『獨特』的相似性,我們認為這就是人類自我馴化的證據。」

雖然想要將這些自我馴化基因所賦予我們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特徵梳理清楚,還需要花很多功夫。但我們至少可以了解個大概了。研究者認為,自我馴化或許就是人類瘋狂熱愛合作的原因。


論文「Self-domestication in Homo sapiens: Insights from comparative genomics」發表在PLOS One上。


本文譯自 zmescience,由譯者 蛋奶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原作者:ALEXANDRU MIC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Reddit: 人生中最「村」的時刻
應對氣候變暖,我們需要大型食草動物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