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部值得大家觀看的經典好劇——《肖申克的救贖》

一部值得大家觀看的經典好劇——《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影片講述了銀行家安迪,在一個失意的深夜之後,被當作殺害妻子與情夫的兇手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師的奸詐、法官的誤判、獄警的凶暴、典獄長的貪心與卑鄙,將正處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從人生的巔峰推向了世間地獄。他被判無期徒刑,送進了固若金湯的鯊堡監獄。在目睹了獄中腐敗之後,他自知難以討回清白,只有越獄才是生路。於是他開始暗中實施自己的計劃,他結識了專在獄中從事黑市交易的罪犯瑞德,並從瑞德那裡弄來《聖經》和一些最不起眼的小東西。同時,他堅持近十年接連不斷的書信上訪,為鯊堡監獄建立了全美最好的監獄圖書館。

電影設置監獄為場景,監獄,一個壓抑人性的地方,任何進來的人都得承受這個制度,渴望生存下去。於是第一種人,那個胖子,剛一進入就因不適應而被淘汰,無法在這個體制中生存下去而提前退出,然而,大多數人是堅強的,在體制中努力適應。但從體制中被解放出來時,卻不能很好的融入新體制,這種人的代表是老布,在獄中能在圖書館工作,可出獄卻什麼也做不了,Red說,我們都被體制化了,在獄中呆了大半輩子,習慣於監獄的生活,因此不能接受新的生活,找不到活著的意義,這種人同樣是可悲的。

《肖申克的救贖》有兩條主線,一條名線是描寫主角演示如何越獄,另一條暗線是隱喻政府的很暗。當主角穿過下水道出來來的那一瞬間,大自然的雨露酣暢淋漓地灑落在主角身上,像是大自然為他的自由而贈予的,並且給他洗去身上的一身泥濘,從此他便是無罪之身了。這讓我想起艾呂雅的詩:在雲朵的泡沫上,在暴風雨的汗水上,在稠密的而煩膩的雨簾上,我寫下你的名字。憑藉一個詞的力量,我重新開始生活,我生來是為了認識你,為了呼喚你的名字,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中的幾個場景特別讓人感動,其中的一個場景是安迪用自己的金融知識答應幫助監獄的護衛長做假帳,用來交換啤酒,並請自己的獄友在房頂上喝著啤酒,用電影里的話說是:在溫暖的陽光下,象在自家修房頂。當時安迪並沒有和獄友們一起喝啤酒,只是坐在旁邊,眼神縹緲,臉上的那種複雜的微笑,讓人看起來那樣的心酸。另一個場景是,安迪在監獄的圖書館工作之後,打算擴大圖書館,增加圖書館的藏書,於是就每周都給參議員寫一封需要書的信。

影片的主題是傳達「希望」的力量,劇中,肖申克監獄是逆境與絕望的代表意象,而杜方與雷德所擁有的生活態度喻指惡劣環境中人們最突出的兩種心理狀態。與獄中大多數人一樣,雷德圓滑謹慎,安分的的服刑,充分的適應牢中所有黑白規章,並在幾次假釋失敗後徹底失去了提前獲得自由的希望。與此相反,杜方被冤入獄,沉默孤僻,看似懦弱無知,委曲求全,實則聰慧精明,堅毅過人,他借替監獄長洗黑錢的機會為自己周密計划出獄後的生活,20年如一日的用小小的棒槌掘出長長的隧道,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越獄成功,並通過媒體徹底揭露了肖申克監獄高層的腐朽。

現實社會,人們也都生活在無形的高牆之中。最初的堅如岩石、艷如玫瑰的年輕人,帶著獨有的個性和理想,走進社會集中營。經過幾年的洗禮,被模式化、體制化。無法適應者,開始上網搜索相關的處事哲學、職場規則等經典語錄惡補,以實現在江湖中行走自如。其實,融入的同時也就失去了自由和自我,成了大多數人的複製品,身處高牆而不自知。與監獄生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抗拒——習慣——依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嘉帶你看電影 的精彩文章:

TAG:遼嘉帶你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