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彭匈看世相:新年大頭,話不可亂說

彭匈看世相:新年大頭,話不可亂說

老輩人經常告誡我們,話不可亂說,尤其是新年大頭。

這還不光是個「禍從口出」的問題。過年講吉利話,又叫講過年話,「節日快樂,身體健康,合家幸福,萬事如意」等等,無論各級領導還是泯然眾人,都必須得練一練的。而且有些辭頌表面上看很簡單,可說起來有些技術問題還是要注意的。比如給老人祝壽,最好不要講具體數目,我的一位朋友他就在這個問題上鬧出了一點不愉快。那天他給座中一位老者遞過一句吉利話:「您老身體那麼棒,我看您活一百歲沒問題!」他以為老者會高興得要命,誰知老傢伙勃然變色,說「我又不吃你家的飯,你憑什麼限制我的壽數?」座中人都大吃一驚。他到底想活多少歲,只有天知道!

過年說好話,無非圖個吉利,求個祥和。咒人的話,損人的話,喪氣的話,不吉的話,過年不能說,平日也不要說。小孩子家不懂事,無意間說出一些讓大人聽了心驚肉跳的話,那叫童言無忌。小孩子犯忌,那是無心的,比如新年大頭說出個「死」字,說出個「病」字,他哪知道大人會不高興。更有形象思維豐富的兒童,拜完年之後,不經意說出一句「姨爺像個蝦公」,那也是他看見你面紅多須得出的印象。

童言固然無忌,不過適當的教育還是有必要的,江浙一些地方還有「破解」的方法。比如錢鍾書先生小時候說話就經常犯忌,每當說了「凶話」,大人就會拿起他的小手,朝地上連拍三下,以示「點破」。據說後來他給自己起了個字型大小叫「默存」,就有這方面的警示之意。

中國人對此很在意,是有歷史淵源的。至今出土的甲骨文,大量都是占卜凶吉的內容。趨吉避凶,逢凶化吉,這是人類數千年賴以生存的智慧。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手下有個叫狐偃的大臣,就是個逢凶化吉的高手。重耳尚未復國時,流落四方,處境狼狽,有一次實在餓得不行,向路旁農夫乞食,農夫本來就厭惡這些貴族,於是沒好氣遞給重耳一團泥土。重耳正準備發作,狐偃及時點破,大王,吉!泥土就是國土的象徵啊!這一說,重耳立刻轉怒為喜,心情大好。果然不久,重耳復國,還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後來晉楚城濮之戰,又是這個狐偃化凶為吉提振了士氣。開戰前夜重耳做了一個惡夢,「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腦,是以懼。」重耳夢見與楚王打架,楚王伏在他身上,吸他的腦漿。於是大駭。狐偃聽了,說,大王,吉!我得天,他伏在你身上,是背天服罪,況且腦漿還有鞣化皮革的功能,楚子死定了!重耳遂轉憂為喜,揮師進擊,楚軍敗績。

我們不能用今天的科學分析來對待這些典故,這純粹是個心理問題。而心理狀態的好壞,對於大到作戰,小到辦事,都有影響的。一語成懺的故事,近代就很不少。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文化部副部長、現代文學大家鄭振鐸先生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出訪東歐,由於天氣原因,飛機不能起飛,鄭先生只好從機場折回家裡,中午一家人還吃了餃子。飯後,機場來通知,天氣轉好,可以起飛了。於是鄭振鐸興高采烈跟家人告辭,說,你們放心,這次去了就不會回來了!幾個小時之後,傳來了飛機失事的噩耗。當時《人民文學》用了整整一期來刊登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田漢等名家的悼唁文字。好幾篇文章都提到了振鐸先生出門時的懺語成真。我那時剛上初中,對此事印象極深。上高中時又看到胡適先生的一樁遺聞,在台灣榮民醫院住院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他要去參加「中央研究院」的慶典活動。當時醫生說要跟隨護送,胡適笑道,你們就不要去了,你們若去,喜事豈不要辦成喪事了!活動接近尾聲,胡適送別客人時,突然兩眼一黑,往後便倒,喜事果然就變成了喪事!

話不可亂講,教訓深刻啊!

此後,凡在我耳邊亂講話讓我聽了心煩的人,我都要及時將其「點破」,以免除心中不爽——這不是什麼迷信不迷信的問題。

比如,有一次我們到北方組稿,去機場的路上,一位前來送行的年輕編輯隨口就來了一句「彭總,等下我就送你們上天了啵」,弄得所有的人都緊張起來。當時我就跟他說,年輕人,你心不壞,可話不要亂說,「上天」是什麼意思,此時此地,說這樣的話好嗎?小年青不好意思笑了。剛巧那天坐的是小飛機,升空不久,果然雷鳴電閃,機身劇烈顛簸,行李架還有地方冐了煙。同行的幾位心上心下,面面相覷,都怪那烏鴉嘴亂聒噪。我說大家沒必要緊張,剛才我已經點破他了。過了一陣,飛機穿雲破霧,飛向坦途。

又有一次,出版社在某省開年會,會後東道主設宴招待大家,席上有一味人工飼養的中華鱘。又是這位小年青來了一句「彭總,多吃兩塊哦,說不定這輩子就只得吃這一次的啵」,搞得我渾身不舒服。當然我不會扔給他一句「你不說話別人不會當你是啞巴」,而是及時加以點破,告訴他同樣的意思可以找到更合適的話來表述的。

不過他這個毛病要改也難,後來一次登山活動,出發前他不知為什麼來了一句「這次不拿第一我就死定了」,果然衝到半山,心血氧氣供應不上,哼哧了幾下便卟然倒地,好在我還懂一點急救知識,終於把他弄醒過來。眾人都說他吃了自己烏鴉嘴的虧。我說這倒不一定。後來我還是很嚴肅地跟他談了這個問題,說話之前腦子得跟舌頭打個商量好不好,給他人或者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心理障礙,總不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

數千年中華文化積澱下來許多關於說話的金玉良言,比如戰國時荀子就曾說過,「一言以為知(智),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這就是說話的規矩。懂規矩,知好醜,這可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彭匈簡介】

廣西政府參事、自治區有突出貢獻專家、廣西出版傳媒集團編審。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化學者、廣西區圖書館閱讀推廣大使、多所高校兼職教授。

曾任中共恭城縣委宣傳部部長、灕江出版社社長、廣西人民出版社總編輯。

已出版《樂此不疲》《又見眾生》等十五部文化隨筆及專著,作品入選多種版本「中國年度最佳散文」「中國年度精短美文」。

曾獲兩屆自治區政府最高獎銅鼓獎、第三屆汪曾祺文學獎銀獎。

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縱橫中國》欄目特約嘉賓。

廣西電視台「廣西歷史文化大講堂」主講專家。

【彭匈著作】

彭文說世相,談古今,觀山水……針砭時弊,入木三分,更重一「諧」字,常能帶動讀者的想像,讓人忍俊不禁,開懷大笑。

賈平凹對他著作的評價:「我讀了他的文稿,突出的印象有二:一,他的文章沒有造作,一任率真,質樸可愛,但貌似樸素之中充滿靈動。二,他是一位飽學之人,世事又洞明,寫來就極從容,能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可以說,眼高手也高,使他成為一個好的編輯家和散文家。」

目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重磅推出了彭匈的兩本新作,一本是幽默散文《又見眾生》,一本是生活隨想《樂此不疲》,將彭匈十多部優秀著作中的好文皆收錄於此。對彭匈之性情文章、快意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關注本微信公號,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彭匈 的精彩文章:

彭匈看世相:你的自我感覺有多好?
彭匈看世相:孝子難當

TAG:彭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