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什麼皇帝打下江山後,都殺死身邊一起打天下的人?
帝王之心,神鬼莫測,尤其是擅長帝王術的帝王,其心更是難料,但總的原則就是保持君臣之間名份上的鴻溝,讓臣子們從內心對帝王感到深深的畏懼。
江山一統,就該論功封賞,論功,功高震主,危機意識加劇,害怕他們動搖統治,破壞穩定。封賞,位高權重,危險意識增強,恐怕他們威望盛名、一呼百應。
皇帝是獨裁者,既得利益不容侵犯。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因用以為典,成了歷史的通病。同患難易,共富貴難,江山坐穩,為了維護皇權,也為了後代能駕馭朝臣,誅殺功臣,成為特殊規律,也成了流行習俗。
連百萬之軍,戰必克,攻必取的韓信,幫助劉邦打江山,追趕項羽,追到滎陽,按兵不動,劉邦納悶,召問蕭何,蕭何說"討封哩"。劉邦立馬加封韓信三齊王,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再加封五不死,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見刀殺不死、見繩捆不死。可最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盡,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被呂后在夜沉沉、黑洞洞、陰森森的長樂宮鍾室內,把韓信裝籠子,竹籤捅,玩著花樣要了命,禍及三族。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在漢權鞏固,雖然不肯居功,也知《素書》大意,避嫌遠疑,所以不誤。也想功成、名遂、身退,願封留,還想遛,不想溜,最後還是身不由己,被呂后所害。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呂后殺韓信,蕭何參與其中,事成後,劉邦又是加封,又是任命,還增派五百精兵,說是保護安全,實是監督行蹤。
然而也確實如題主所問,有些開國皇帝確實會殺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比較為人熟知的是劉邦和朱元璋。
劉邦統一全國後,打擊異姓王,朱元璋也是誅殺部分功臣。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加強皇權維護統治(宋太祖趙匡胤採取了非暴力集權,遣散功臣)。
劉邦為了皇權穩定,借鑒了周分封的經驗教訓,大力打擊當時的封王功臣,想避免分裂,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後來封了同姓王戍邊,但還是「七王之亂」了,這劉邦一定沒想到。
所以古往今來在皇帝身邊能夠左右逢源的唯有諸葛亮和司馬懿。


※《水滸傳》108將里,哪位梁山好漢的綽號最讓人無語?
※孕育齊天大聖孫悟空的那塊石頭,真身究竟是誰?
TAG:千秋萬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