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這麼多人在生三胎!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繪圖 | Crow
先和大家看一份數據: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也就是實行「全年二孩」政策的第二年,全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兩個數據相較於前一年均下降,出生人口同比減少63萬。與此同時,二孩出生佔比進一步提高,高達51%。
這是人們最真實的生育意願反應:越來越多人選擇「不生」,也有越來越多人選擇「追生」。
你有丁克的自由,也有多生的自由,這是我們在「生育」這件事情上可以預期的多元化。也許很快,擁有三四個孩子的大家庭就會更多出現——如同我們父輩經歷過的家庭形態。
很多二胎媽媽喜歡說「大寶照書養,二寶照豬養」,那第三個呢?是不是已經超出我們的想像力了?
同時養育幾個孩子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我們找了兩個三子之母聊了聊。
@之之:老公放話要生一個足球隊
之之在澳洲定居,每次回國聚會上有新面孔,她總會率先自嘲一番:我,就是傳說中那個生了三個孩子的女人!
她婚後完成了五年抱三的壯舉——如今,大兒子6歲,二女兒4歲,小兒子2歲半。
當被問到,帶一個娃和帶三個有啥區別?她也會閑閑地說:帶一個娃那叫帶嗎?
一副見過大世面的樣子。
澳洲鼓勵多生娃,每家每戶兩三個孩子是挺普遍的一件事。
之之老公曾經放話,要生一個足球隊。她白眼一翻,你趕緊去結紮!
不得不說,澳洲的福利為多子女家庭減輕了很多負擔。
比如有全民醫療做保障,看病不花錢;再比如,孩子上公立小學時,政府會給予相應的補助;
社會福利也挺不錯,幾乎所有大型商場超市都提供2個娃乘坐的推車和小嬰兒專躺的推車。
不過,做三個孩子的媽媽依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老大老二分房睡之前,一家五口曾經擠在同一個房間。之之吐槽:大床、小床和嬰兒床連成一片,那簡直是個炕啊!
要是遇上娃生病,就是一場巨大的煎熬。最慘痛的一次是腸胃炎,老大吐完老二吐,之之給倆孩子換了一宿的床單、洗了一宿的澡。
GIF
之之的喉嚨日漸沙啞了。三個孩子的狀態基本可以歸納為:甜蜜一分鐘,撕逼一整天。什麼都可以成為他們撕的原因,動畫片、零食、玩具……三個小屁孩隨機組隊,以二敵一,雞飛狗跳。「我就像居委會大媽,做不完的調停工作,用盡各種手段威逼利誘。」喏,嗓子就是這麼啞的。
最害怕三個小主同時召喚,一個要睡覺,一個要拉屎,一個要搭樂高。這個叫那個鬧,一不小心就發生意外了。前幾天,弟弟的手就這樣被夾傷了,之之自責不已。
不過,辛酸歸辛酸,高甜時刻也是加倍的。
前幾天,女兒生日收到了長發公主的禮物。於是,她拿著公主的頭髮要去繞弟弟受傷的手指,邊繞邊唱歌。之之突然意識到,動畫片有個場景,不就是長發公主拿頭髮治癒受傷的男主角么?
突然有點感動。
@華華:一人帶三男寶的全職媽媽體驗
三個孩子這件事,對華華來說,就是在一個計劃之外的時間、做了一個考慮不周的決定、然後花上一輩子為此「買單」——
兩年前,大寶不到2歲的時候,華華意外懷上了「二胎」。
然而第一次去醫院產檢時,二人還是傻眼了——雙胞胎!
要?不要?糾結再三後,丈夫最終拍板留下孩子。夫妻倆此時還保留著一絲「僥倖」:不會這麼巧生兩個男寶的吧?
8個月後,孩子們出生的那天,倆人真哭了:兩個男孩!
這是一種什麼感覺?華華說:從一家「建設銀行」變成3家,自己卻「放不出貸」。壓力來自人力和經濟能力——
華華是遠嫁,父母不在身旁,公婆的身體又不太好。
生下雙胞胎後,她只能辭掉工作在家帶娃;為了養家,丈夫去找了更高薪的工作,但代價也很巨大: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地辦公,整年就回家3、4次。
「別人家4個大人帶一個娃,我們家1個大人帶3個娃」,華華說。
崩潰時刻太多了:孩子爭搶打鬧吃醋、大的不肯讓小的、三個同時生病……這種日子,一度讓華華覺得神經衰弱。
GIF
而那些娛樂解壓的生活方式,像是逛街、看電影,也和她徹底無緣。「要買什麼都是網購下單送到家裡。拆快遞,大概就是我唯一的娛樂時間。」華華苦笑著說。
但生都生了,難道還能塞回去不成?華華在這種「痛」的日子裡,摸索出了讓自己「舒服一點」的經驗,總結起來就是:給孩子制定規律,並讓他們配合你的規律。
現在,他們一家每天的行程表大概是這樣的:
早上六點起床,做早飯、泡奶粉讓雙胞胎喝上;
7點半叫大寶起床洗漱,和雙胞胎一起送哥哥去上學,回來路上買點菜,在小區樓下陪玩;
十點多回來做午飯,收拾完後哄雙胞胎午睡,利用這段時間打掃衛生;
午覺醒來繼續帶娃去樓下玩,到五點四十去接老大回家,做晚飯、吃飯;
陪三個娃玩,有時候在家裡,有時候去樓下。差不多八點半開始洗刷刷,講繪本or看動畫片。到九點先哄小的睡覺,差不多十點再哄大寶睡著。
——看起來毫無空檔,但華華說,這種規律已經太平得讓她「有些滿足」了。
生了三個孩子的女人應該是什麼樣?
我們採訪的之之,其實就挺不像生了三個孩子的女人。因為她還是愛打扮、會找機會和朋友聚會、甚至很酷地把三個孩子的名字紋在身上。
而自嘲生活還有片刻縫隙的華華,也已經在憧憬小夢想——等孩子大點,就去學烘焙,找到自己發展的方向。
很多人會覺得,敢生三個孩子的,還不是有錢?兩個媽媽的故事告訴我們:
如果你有能力承擔自己的生活、把生孩子當成自己的選擇,無關別人的指點、社會的認同,那麼,不管是不生、還是追生,可能,都是對的選擇。


※去宜家只會買傢具?他們家玩具才逆天!100種玩法不成問題
※自從買了乳膠枕,真的是怎麼睡都舒服
TAG:年糕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