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動,永遠都是準備——讀《從行動開始》
白叔寫在前面的話:白叔的送禮活動進入到第二天,
點擊閱讀全文了解活動詳情。
主題閱讀已經漸漸進入尾聲,
大家的時間管理還好嗎?
今天和大家一起走進芋頭仔的分享。
早安,周五。
為什麼你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情,結果總是以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結局收場?
因為只有想法沒有堅持行動。不行動,永遠都是準備。
而人無法真正行動起來並不是因為自己的意志力不夠,沒辦法堅持到底,歸根結底就是自己認知存在偏差。
《從行動開始》書中說,每個人每天都會有700次的自動思考,正是因為「自動化思考」讓我們產生了「認知偏差」,從而陷入了錯誤的認知誤區。
「行動科學管理術」認為,無法取得理想結果的原因只有兩點:
1、不知道應該如何行動起來?
2、雖然知道應該怎麼行動起來,但不知道如何堅持?
書中用「MORS法則」來定義行動,包括:Measured(可測評)、Observable(可觀察)、Reliable(可信任)、Specific(可明確化)四個要素。
作者石田淳告訴我們,當行動符合這個法則,行動也變得清晰起來。
目標具體化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我們需要的不是堅強的意志,而是從小做起的行動。
上大學時的一堂就業指導課,讓我印象深刻。指導老師說,每個人最好要有一個五年計劃,規劃一下這五年你要幹什麼,到什麼高度。
五年計劃、三年計劃,甚至是年計劃、月計劃,把每一階段要做的事,具體化,確定好目標,朝著這個目標方向去一一實現。畢業三年到五年,就能看到同學跟同學之間的差距。
經過畢業三年的切身實踐,證明了老師的話:只有把願望具體描述出來,朝著一個明確的目標前進,才能因實現願望而感到幸福。
用行動列表進行自我管理
有人說,一天八小時的上班時間,我只需要花三個小時就能完成一天的工作量。
能高效工作學習的人就是善於管理自己的時間。其中一點在於他們有做行動列表,把每一項行動在列表裡體現出來。
通過列表,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己每一天完成的進度跟效果,將自己的時間進行自我管理。
培養新的習慣,不超過3個
獎懲結合,是一種自我約束。一開始把目標設定低一點,獲得成就感跟滿足感,才會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地開始行動。
比如我們要背英語單詞,一天背三個就好;想要運動鍛煉身體,一周鍛煉三次就好;一天計劃做三件事,完成了就好。
完成了自己規定的事情之後,給自己一個獎勵,沒有完成,就給自己一個小小懲罰。
書中說:即使我們知道如何行動,但很多人也只是想想而已。並不是自己意志力薄弱難以行動起來,而是會隨波逐流,看別人都是這副德行,自己也就得過且過吧。或者是害怕面對失敗,覺得自己所花的看不到結果,所以我們難以真正得到改變。
如果真的想要真正改變起來,就要改掉很多不好的習慣。比如不要過分依賴自己的意志力、勇敢面對困難、不隨波逐流,做自己想成為的人。
這些,最重要的就是行動,只有改變「行動」,才能改變「人」
行動勝過一切語言,立刻行動起來吧!
-END-


TAG:玩兒心太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