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翰墨薪傳·韓順任 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翰墨薪傳·韓順任 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翰墨薪傳

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韓順任

韓順任 1959年4月出生,湖南湘潭人。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書協理事、教育委員會委員,江西省書協副主席,江西省高校骨幹教師。曾獲「江西省獲全國獎優秀藝術家」表彰。

書法作品獲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紀念建國五十周年書畫大賽成就獎等;入展全國第五、第六、第七屆書法篆刻展,第六屆全國中青年展(提名),首屆全國書法電視大賽,第二屆「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電視書法大賽,第一、第二屆全國書法新人新作展,全國楹聯書法展,「走進青海」全國書法作品展等;登載於《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導報》《書法報》等報刊,並被中國紹興蘭亭書法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收藏,為有黃河碑林、神墨碑林等七處著名碑林勒石。

專著《意的位移》,為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書法史繹》國家出版基金特邀著作出版(35萬字)。

發表論文10餘篇(核心期刊4篇),其中《唐代楷書主體形態分析》發表於《文藝研究》,《道藝關係下的「人品即書品」論與蔡京》發表於《書法研究》;出版《大學生字帖》,並獲江西省社聯科研成果三等獎。

書法的表現與節奏

□韓順任

書法是一個現實的實際操作和人的內心情感抒發雙重的藝術門類。書法情感的表現,這是一個無比重要的概念,談到情感的時候,我們常會和一般的日常情感聯繫起來,比如最常見的喜怒哀樂,但這是一般情感,不屬於藝術情感的範疇,要上升一個層次,才可以稱之為審美情感。還有一個概念就是「節奏」,節奏是我們在書法操作過程中,書法形式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但不是形式的全部。當速度因子介入到點畫、結構等形式要素之中,帶給了人們極大的難度。這個速度不是「絕對速度」,像我們看到的懷素,那是「絕對速度」,稱之為「書法中的獵豹」,在這個速度之下,可能就會犧牲掉轉折、提按等其他的運筆要素。這裡講的節奏里的速度指的是一種適合書者的書法意象,通俗地說是一種理想的揮運節奏和速度。所謂「適合」「理想」,是一種需要不懈地努力追求的「唯一」。

節奏就是一個事物在特定的時間裡面延展、間隔,再延展往複的一種行為。在書法形式創作過程中,布置點、線、空間的時候,這個因素很重要。節奏層面可伸可縮,展開來可以介入到點畫結構中。有點畫內的俯仰、寬窄、藏護、折轉、收放、交接、濃淡、斷連等;有點畫間的大小、呼應、向背、分和、主次、進退等;有字內空間偏旁部首的分合、借讓、正側、截聯、縮擴等;還有字間空間的、字群的、行內的、行間的和通幅章法的偏正、拱拆、環折、纏解、開合、張斂、直曲、疏密等;以及墨法的乾濕、濃淡、澀潤、漲縮等等,都是形神關係中形式方面關於節奏的重要的基本內容。正是這些節奏的形式內容,通過人的知覺情感,轉換成了抽象的書法意象的審美情感。正是書法這些有節奏的形式,成為了精神內容——審美情感的表現。

因此,尋求到一種適合自身理想的揮運節奏和速度成為了關鍵中的關鍵。

書法的表現主要是描寫審美情感,牽扯到操作,牽扯到客觀的形式關係呈現。節奏關係如此重要,要闡述清楚,得明白書法存在感性和理性上的雙重性及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雙兼性。

我們看一幅書法作品會說「這個意境很好」,「意境」這個詞用得最多;這件書法作品的「韻」很好,「韻」字出來了——這些詞出來是很隨意、自然的。如果我們要從學理上把它描述清楚,比說起來要困難。為描述清楚,須密切關注前文所提到的需要努力追求的「唯一」。當頭腦中浮現你認為最經典、最喜歡、最吸引你的碑帖,在三到五秒的內視中,你知覺到的那幅碑帖的線條,到最精細處的運筆上,筆鋒遊走有如輕撫你心靈最柔嫩敏銳的底板,其感觸無與倫比——那裡,才是「唯一」,形式揮運與心靈感觸密不可分的「唯一」。美學中稱此「唯一」為「意象」。「意象」在腦海中浮現的時候,在我們臨帖的時候,可以心靈感觸到當時作者的酣暢淋漓,那線條的奪人心魄。你頭腦想到的碑帖的形象之所以美,是因為那線條很精彩,多不得一絲一毫,少不得一分一縷,以至於你的靈魂受到衝擊,線條對應於情感都成為唯一,就是這個線條和情感的融合不可分割,才使人感到酣暢淋漓,兩者融合起來的唯一是那麼一種形象,極其高級!

我們稱之為「意象」的概念是一切藝術的核心概念,就是說任何一門藝術都須在你的內心中製造一個「意象」。「意象」里可分很多層次,而其最高級的層次就是「意境」,「意境」是形象和情感的最高融合。「意象」這個詞是中國藝術理論對世界藝術最偉大的貢獻。「意境」通常會給人一個哲學的體驗,是人的最高的體驗,就是通過「意境」觀照到了歷史感、宇宙感、人生感。

對於「意境」在唐代的描述是「象外之象」。把漢字寫出來是前面的一個「象」,把漢字藝術地寫出來成為書法就是後面的一個「象」。書法的美、詩歌的美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不可分割的唯一,美是建立在這個形式之上的,這個情感的建立是有一定高度的,這些美都是不可再造、不可再生的。

意象有興象、喻象、抽象等類型,書法是抽象之「象」,相對於我們看到的實物之「象」需要延伸,得到的體驗才更深刻,所以書法的審美是不可替代的。「象外之象」後面的「象」是超越前面的「象」的,是要上升到歷史感、宇宙感、人生感的,屬於第二個層面上的哲學體驗。

還有就是「韻」這個字用到書法里,書法稱「有韻」是對字的評價,是「意境」程度的標尺,蘇東坡對「韻」有一個描述,剛好和「象外之象」一樣,「象外之象」後面的「象」是有「韻」的,前面的「象」寫漢字就可以了,用不著去審美。所以蘇東坡說「韻」是「味有餘」。

在書法裡面情感等抽象精神因素的綜合,最後都歸之於大和諧。為什麼書寫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上不去了?我們通過對以上概念的了解可以明白——需要不懈地努力追求的「唯一」,得運用合適的速度和節奏。速度這個詞並不是審美範疇里的,但是當它介入到點畫結構之中後就有所不同,用楷書的速度寫草書、行書時就會漏洞百出;只有眼和心的協調,掌握速度,這樣就才有節奏,才有可能呈現酣暢淋漓的線條。我們講怎樣操作,節奏怎樣完成,主要是掌握速度,速度是一個形式之外的介入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點,我們視知覺觸及的一切由線條推移帶來的墨色層次效果,都由筆的揮運速度與毫的注墨速度協配轉換而來——這是帶給意象「唯一」的操作的「唯一」。談到速度就談到書法的時間性,書法兼具時間性和空間性,在時間性下書法才能顯現出墨色與筆法的情感效應,在書法創作中所要表現的一切都是通過線條操作來呈現的,最重要的就是筆畫的速度和節奏——「筆的揮運速度與毫的注墨速度協配下的時空轉換」,節奏所呈現的是一些基本的東西,線條是通過筆的速度、提按、轉折來實現的。

結合前面關於節奏與表現的內容,切入形式,節奏表現有三個重要的規律:

1.節奏中的回護律,即所謂藏鋒護尾。每一個筆畫之間有回護律,字與字之間有回護律,從第一筆到最後一筆都有回護律在起作用。

2.節奏中的起伏律。在每一筆之中均包含起伏律,一幅作品中包含著千百次的起伏,運筆之中的「一波三折」,都會給人以變化。

3.節奏中的間隔律。就是有連有斷——一筆寫到底,雖有間斷,但還是有內在的連,要做到筆斷意連,妙就在於此,節奏巧妙地藏在其中。節奏裡面的黑白分割,黑白在空間中呈現的節奏,字與字之間的節奏,每字之間、每行之間都存在活的間隔與關聯。

關注書法中的情感和節奏,分析理解其與形式的關聯,當我們把「意象」與「意境」真正搞明白的時候,學習書法就會事倍功半了。

書法作品

行草冊頁(局部1)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行草冊頁(局部2)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行草冊頁(局部3) 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行草冊頁(局部4)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行草冊頁(局部5) 王戎曰:「太尉神資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

行草冊頁(局部6)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行草冊頁(局部7)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行草冊頁(局部8)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行草冊頁(局部9) 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願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行書畫圖環佩聯

行書綠楊紅杏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書畫教育 的精彩文章:

展廳·謝順華國畫作品選刊
翰墨薪傳·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業建設委員會青少年工作部委員 顏振卿

TAG:書法報書畫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