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第一天,我想吃媽媽做的餛飩了
跟大家講個故事?
聽完這個故事
大家心裡一定樂開了花吧
畢竟又可以回到學校
開心地學習啦!
不過,返校一般都是
一個人的歸途
一家人的牽掛
平日里不善言語的父母
在這個時候
都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
來表達對子女的擔心與關愛
一起來看看南工人的
父母是如何表現愛的吧
暖心暖胃型
從小體質不好的我每次出門,行李箱里總有媽媽準備的暖宮貼,這次也不例外。每次走的時候都會追著重複告訴我「在學校要多吃點,養養胖,千萬不要省錢餓著自己了」。這次來學校前該給我塞了很多零食特產,讓我帶給同學還有自己多吃點。(真的不考慮我吃胖了找不到對象嗎)
@吧啦吧啦小魔仙
(圖為媽媽包的野菜餛飩)
家鄉的馬蹄酥很出名,每次回學校爸媽總是讓我帶一大盒給舍友,每次都是分了一圈下來自己手上還剩下一大半。我不喜歡吃馬蹄酥,可是每次一看到包裝盒子,我就會想起媽媽邊幫我整理行李邊念叨著:沒別的什麼好帶去的,就這個吧同學們沒吃過都會喜歡的。
@西瓜炸丸子
細膩少言型
因為常常不按時吃飯落下了胃炎,離家前父母只會說一句「要按時吃飯啊。」我聽過很多人說這句話,但是只有父母的那句才最戳心窩。有時候會突然收到他們發來的消息,以為是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可是點開一看,往往只是一句「吃了嗎?」胃藥是必備的,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哪天我在學校生病了,他們沒法及時趕到,所以總是備好各種藥品。
@多糖少冰
我和爸媽平時說話很少,在家裡經常和我媽一起泡腳,但是倒水的時候,她會說:在學校有時間也要泡一泡,對身體好。我很喜歡吃奶奶做的芝麻糖,每次回家都會特意做讓我帶回學校,雖然很上火,可是一吃總是停不下來。拿到宿舍剛說一句話,糖就分沒了哈哈。
@千與千尋
(圖為奶奶做的肉丸子)
「嘮叨嫌棄」真愛型
放假在家比較懶,不是玩手機就是吃飯睡覺。我媽就經常在吃飯的時候一遍又一遍地教育我:學習依然很重要,全靠自覺,不能鬆懈。每次回學校不是叮囑我「注意安全」,而是「一定把自己帶走,別把自己丟了!」(她是覺得我有多傻啊)不過每次走之前還是會煮一桌子我愛吃的菜,這次還給我準備了愛吃的黃橋燒餅帶走。
@殷桃小丸子
酒後示愛型
有次我爸拜年喝了點酒回家,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他突然抓起我的手說起我還有兩天就要回學校了,巴拉巴拉說了很多,又問我暑假會不會去他工作的地方玩,我說不會,他就嘆了口氣說:「兒子大了,身邊也留不住了啊」。這聲嘆息讓我有種觸電的感覺,我們每年在一起的時間並不是很久,他應該是想讓我多在他身邊一會兒,可我總是想自己漂很遠。
@聽蟬不知寒
(圖為媽媽煲的牛雜湯)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我們在不斷的長大,與父母的距離也在不斷地變遠,有人說從現在開始我們真正陪父母的日子加在一起不會超過十年。
希望大家能夠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從每一個細節中解讀出他們愛你的每一種方式。
祝大家返校平平安安、開開心心!
▌黨委宣傳部新媒體工作室 ▌
文字 | 肖雲華 鄭婉婷
編輯 | 鄭婉婷


※小時候的年,長大後的念
※在南工,有哪些養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TAG:南京工業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