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來聊聊這部才華橫溢的《大象席地而坐》吧……

來聊聊這部才華橫溢的《大象席地而坐》吧……

這篇文章,仍然來自我們柏林的兼職作者,顧草草,她為我們帶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新消息。

今天寫的這部電影,是我要求她寫的,或者說,是我自己的一個心愿,請她代我去完成。

那就是,幫我去看看已去世青年導演胡波(也就是胡遷)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而就在剛剛,《大象席地而坐 》獲費比西國際影評人協會頒發的柏林國際電影節論壇單元最佳影片,這倒是意外的驚喜。

想要推薦這部電影,我是有私心的。

因為,曾經跟胡波也算有過一面之緣。那是在去年的FIRST青年影展,在一次酒會上,社恐的我正在社交尷尬中消磨時光。一個朋友跑來跟我說,有個年輕人想跟我認識下。

現在仍然記得見面的細節,一個瘦瘦高高的大男孩,一臉笑容,卻又有點羞赧。以至於,他都不好意思直接過來跟我打招呼,而是托朋友繞個大圈子來認識我。

這個男孩,就是胡波。

胡波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個很自信,也很敏感的男孩。他一方面忙不迭的跟我表白,說自己一直是桃桃淘電影的忠實讀者,甚至跟我聊起了我那陣子寫過的幾部影片,以證明他確實讀過我的文章。他說自己當時正在跟貝拉·塔爾的訓練營拍片子,外景條件很差,都是廢墟和糞便,但一有時間,還是要馬上看我的微信,獲取正能量。

包括,他見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互聯網第一正能量電影博主,你好。

同時,他也透露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正遭遇一些麻煩。不過,他仍還專門邀請我,有機會一定要讓我看到他作品的完整版,展示他作品的原樣。尤其是,他還承諾,自己的電影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絕對不同於那些國產可怕片。還是反覆承諾,如今想來,倒是有些感動。

而在此之後的一頓時間,他幾次邀請我去看他的電影,可非常遺憾的是,每次他找我的時候,我都剛好不在北京,結果就一直錯過、錯過、錯過……

再之後,就是在網上得知他去世的消息。這時候才覺得後悔,後悔自己就這麼錯過了這個年輕人。

而在他去世的半個月之前,他還專門給我郵了他的兩本書,是他自己寫的小說,上面還有專屬的正能量祝福,如今想來,也是有些傷感。

接下來這篇文章,來自剛看過胡波遺作《大象席地而坐》的顧草草。暫時,我只能以這種方式去了解他的這部電影。非常希望,將來我也可以有機會親眼看到這部電影,了卻一樁心愿。

大象席地而坐

文/顧草草

有些人死了,他的作品還活著。一件傷感的事。即使他不知道,依然是好事。

青年導演胡波的處女作長片《大象席地而坐》入圍柏林電影節論壇展映單元。人們曾擔心這部將近4個小時的電影在胡波去年自縊之後,將無法以他理想的面貌問世,無法得到應有的關注。現在這樣,恐怕是最好的結果。

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的故事由胡波的幾部短篇小說組成,其中同名短篇曾在韓寒的「一個」上發表過。

影片講述了河北省井陘的一天,這個灰濛濛的城市中,一群人經歷了自己人生中或許是最重要的轉折。(因為影片在國際電影節上映,字幕是英語和德語,所以我並不知道角色的名字具體是怎麼寫的,以下都用拼音代替。

年輕的Yu Sheng是井陘縣的地頭蛇,他和自己朋友的女友偷情,被朋友捉姦在床,一大早跳樓了。

Yu Sheng有一個仗著自己名頭在學校橫行霸道的弟弟Yu Shan。Yu Shan的手機被一個學生偷了,十七歲的少年Wei Bu硬要出頭,堅稱這個男生沒有偷手機。在幾番爭執後,Wei Bu失手將Yu Shan推下樓梯,後者立刻被送去醫院急救。

《閃光少女》的男主彭昱暢也出演了本片

知道Yu Sheng不好惹的Wei Bu立刻決定離家出走避風頭,他聽說滿洲里的動物園裡有一頭大象,坐著一動也不動,就決定去看看。

和Wei Bu暗生情愫的漂亮女生Huang Ling還和學校教導主任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見面聊天。這事兒卻被人曝光,Huang Ling也不得不離家出走。

Wei Bu的鄰居老金早已退休,他兒子想為了女兒以後上學搬去狹小的學區房,因而提出要把老金送到養老院去。老金一時心軟之下買下了Wei Bu的撞球杆,資助他去滿洲里,卻因此被Yu Sheng的小嘍啰盯上了,進退兩難。

於是Wei Bu、Huang Ling和老金這個奇怪的組合,決定一起坐著大巴去滿洲里看看那頭坐著的大象。

在影片結尾,銀幕上出現「原著/編劇/導演:胡波紀念胡波」以及他生卒年月的字幕,配合他的黑白遺像。

這部敘事和作者風格兩手抓的處女作長片,可以說相當讓人驚艷了。

正如他短篇小說中表現出來的一樣,胡波對講故事有一種天然的直覺。影片剛開始時,沒有一絲線性敘事的累贅,胡波通過幾個場景,就交代清楚了四個主要人物在這一天開始時刻的生存狀態。

片中不乏大量對話,以推動情節;他也並沒有忽視人物內在的轉變和思考,全片海量的特寫和長鏡頭,跟蹤、剖開人物的內心世界,近乎赤裸,近乎一比一還原生活。

雖然是第一次做導演,胡波已經建立起自己在影像上的風格——或者說,已經充分表達了自己對某種影像風格(貝拉·塔爾)的喜愛和嚮往,學了個像模像樣。

當然本片四小時的體量,也幫助他有餘力對某種風格進行深描,觀眾想不注意、想不記住都不行。《大象》中核心人物說話時,他們的臉往往佔據了畫面的重要位置或相對更大的面積,次要對話人物,胡波就安排在角落裡,或者乾脆虛焦了。

這種取巧的聰明做法,也可以用「成本和時間所限」來合理化,節省了一些演員指導的耗費。井陘縣這座胡波特意挑選的拍攝地,其霧霾的天氣、落魄的城市風貌,也對全片的基調的奠定起到了關鍵作用,烘托起無所不在、勢能疊加的悲傷憤怒社會氛圍。

胡波的這部《大象席地而坐》,其230分鐘的片長放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來說,並不那麼突兀。柏林電影節簡直可以以愛接受長片而出名了。

就拿今年來說,論壇拓展單元有一部類似視頻藝術的電影《6144 x1024》,長達2182分鐘;主競賽單元的《我的兄弟羅伯特》長達172分鐘,長片專業戶拉夫·迪亞茲更是帶著一部長達234分鐘的《魔鬼季節》回歸柏林——要知道,兩年前他入圍主競賽的電影《悲傷秘密的搖籃曲》有駭人的485分鐘,去年入圍論壇單元的馬麗導演的《囚》將近五個小時。

因而,四小時的《大象席地而坐》,在日常觀影時就見識過《柏林二十四小時》這樣馬拉松電影的柏林人看來,「不過是另一部有點兒長的電影」罷了。

但是對於在國內拍片的胡波來說,堅持導演剪輯版的長度,必然會面臨來自多方的壓力。他對於電影質感和長度相掛鉤的直覺是對的,雖然下半段可能由於剪輯的問題稍顯拖沓,但230分鐘的每一分鐘都毫不浪費地訴說著小城日常的大型恐怖。

井陘縣的人們,被胡波塑造地如此極端典型。他們整天把生死掛在嘴邊,似乎擁有最嚴肅不過、執行力最強的黑幫,好支撐她們「隨便上街就能弄死你」的痴念。

但這又是一個懶惰的城市,沒有生產,沒有希望,有那麼多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失意沮喪的中老年,總是因而求渚於暴力和傷害。

從胡波的視角出發,井陘縣的每個人都有無因的憤怒和悲傷,無窮無盡。他甚至無法、或者不願意為角色的某些行為尋找動機,他通過教導主任之口說,Wei Bu他為什麼打人,他也不知道。他肯定不知道。

以前班裡有一個人砸貓,砸的人和圍觀的人都很快活。

「每個時代的日常其實都差不多,只不過細節稍有不同……過一段時間,就都明白了。人活著就會痛苦,一直痛苦,一直痛苦,從出生的時候就痛苦,長大以後會在新的地方痛苦。能明白嗎?沒人能明白,它是怎麼存在的。」

當然,如今我們可以把這些歸咎於胡波本人沒有起色的抑鬱症——你無法解釋一個病人的絕望。但這個解釋也掩蓋不住胡波在劇作上的執拗和不足。不能否認,大多數台詞順暢合理的。但他的自我表達也會顯性得撞破演員的形,忽略了動機和語言應有的距離。

說話者無論是男女老少,動輒上升到人生的層面,讓人強烈感受到那是一種來自電影或者文學的對話,而不是日常生活的語言。

又譬如他讓Wei Bu在廢墟中大喊「你是人渣!是狗屎!是最噁心的玩意兒!」如果不是對於演員表演有明確精準的指示,這樣情感密度極大的台詞,由於其過多的話劇腔和天真粗暴的用語,會成為讓觀眾齣戲的敗筆。

直到看完全片,我都一直在困惑,這個席地而坐的滿洲里大象,究竟有什麼魅力,為什麼Yu Sheng覺得非常好笑,為什麼Wei Bu哪怕要賣藝踢毽子,也非得去。

不恰當來說,這頭大象在本片中簡直相當於一個「麥高芬」了。它在Wei Bu和其他角色口中頻頻出現,恐怕對於理想主義者胡波來說,滿洲里被拔高成了一個到不了的烏托邦。

胡波導演工作照

因而《大象席地而坐》既可以理解為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也可以當做講述了想像中黑色小城的一天,去看席地而坐的大象,是荒誕的里程碑。

Huang Ling曾經問Wei Bu,你去了滿洲里,能怎麼樣,會怎麼樣。她心裡Wei Bu唯一的特長就是會踢毽子,根本無法養活自己。

但是在影片結束,無法前進的巴士前燈大亮,離家出走的人,就在車頭燈的光暈中,沉默地互相踢毽子,遠處響起幾聲大象的鳴叫。能不能走,不重要了。

無限遺憾,我們從《大象席地而坐》中看到了胡波作為一個青年導演,身上的無限潛力;而這部電影最終能否得以國內上映,尚未可知。

有些人死了,但他的作品還活著。而看他的作品,也將成為我們祭奠他的一種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桃淘電影 的精彩文章:

祝大家假期之後都跟露皮塔·尼永奧一樣fit | 賞色
這個春節檔,你最想看的是???

TAG:桃桃淘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