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世界大戰」,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關於「世界大戰」,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七年戰爭(1756-1763)可以說是第一場全球規模的軍事衝突。在這場戰爭中,幾乎所有的歐洲勢力都曾參與其中,且相關軍事衝突在五大洲均有發生。

戰前,歐洲的主要強權開始分為兩大陣營——法國陣營包括法國及其盟友俄羅斯、瑞典、西班牙、奧地利,以及英國及其盟友普魯士、葡萄牙、漢諾威,和德國的其他部分州。

(綠色的是法國陣營;藍色的是英國陣營)

說到這場大規模戰爭的開始,不得不提及法國印第安人戰爭(French and Indian War)。這場戰爭始於1754年,發生在北美大陸上,也是七年戰爭的一部分。參戰雙方分別是法國、英國,以及與兩國有同盟關係的印第安部落。為了爭奪在北美大陸上的霸權,英法更是始終衝突不斷。

然而,若是從頭敘述七年戰爭,還要從奧地利說起。那時,奧地利希望能夠從普魯士手中奪回西里西亞(中歐的一個小地區),而法國人則認為這是一個絕佳時機,如果加以利用,便能夠成功地削弱普魯士與英國的力量。於是,法國不計前嫌,拋開之前與奧地利的衝突,與奧地利結為同盟。後來,陸續又有很多歐洲強權加入法國陣營,其中就包括西班牙和俄羅斯。面對這場空前的危機,英國、葡萄牙、普魯士,以及德國其他部分州組成了一個聯盟。

實際上,在戰爭中,採取一個正確且適合本國國情的策略,對於參戰雙方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各方所採取的戰略。

STRATEGIES:

法國

讓自己的殖民地進最大的努力抵抗外敵,而本國只提供少量的援助。法國選擇這樣的策略實屬無奈,因為英國強大的海軍力量,常使法國海軍無法給海外殖民地提供足夠的援助。在這個情況下,法國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到了歐洲戰場,希望能在離本土較近的地方取得較大的戰果。

奧地利和俄國

在法國的資助下,想要儘可能地削弱普魯士的力量。

英國

盡量避免在歐洲大陸上與敵軍發生大規模衝突。戰爭開始時,英國選擇與普魯士等國家結盟,以彌補自己的陸軍的劣勢。此策略使得英國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海軍優勢。同時,英國海軍在海上採取了封鎖戰略,兼以轟炸敵軍的港口,向其殖民地快速投送了大量兵力。

小編在開頭時曾提到,有人稱七年戰爭是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戰,而其真正原因,便是因為這場戰爭波及到了五大洲,同時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了一定影響。以下便是關於各大洲的戰場的介紹。

BATTLEFIELDS

EUROPE:

在歐洲大陸上,參戰雙方主要是普魯士軍隊和法國陣營的軍隊。由於英國陸軍不是法國人的對手,所以英國堅持殖民地有限的策略,給普魯士軍隊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而普魯士軍隊雖然驍勇善戰,但是在奧地利、俄羅斯等國的圍攻下,也曾面臨亡國的危險。最終,還是英國人的海上封鎖起了作用。

英國人對法國港口的海上封鎖,以及北美戰場上法軍的失利,嚴重打擊了法國人的士氣。到了戰爭中後期,各國都逐漸陷入彈盡糧絕的困境——普魯士面臨著嚴重的人口短缺,兵源不足的問題,使腓特烈無法再次發動大規模的戰役;沙皇俄國缺少資金,雖然人口充足,但其經濟早已不足維持一隻龐大的軍隊;奧地利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問題,和大規模的軍隊減員,導致其無法保證自己軍隊的進攻能力。最終,參戰雙方簽訂了一些和平條約,也從而結束了歐洲的戰事。

(「瘋了的」彼得三世)

有趣的是,記恨普魯士皇帝腓特烈的俄國女沙皇在1762年1月5日去世,而繼任的,則是一位崇拜腓特烈的沙皇——彼得三世。彼得即為後,立即停止了俄軍對普魯士的敵對行為,轉而與普魯士結為盟友,使得腓特烈的壓力大大減輕。這位瘋狂的沙皇,甚至身穿普魯士軍服,聲稱要「為普魯士服務」。最終,1762年6月28日,彼得妻子發動了推翻當局統治的行動,而彼得便在幾天之後被暗殺。

(戰爭前四年英法兩國在北美的勢力圖。紅色的是英國領土,藍色的是法國領土。)

NORTH AMERICA:

在北美大陸上,法軍與幾個印第安人部落結盟。在戰爭的開始幾年,英軍節節敗退,直到1758年英國首先William Pitt上台,主張動用英國強大的海軍力量,來封閉法軍的海上補給。1759年,英國軍隊在將軍James Wolfe和James Murray的指揮下,憑藉士兵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在離魁北克城不遠的亞伯拉罕平原大敗法軍(the Battle of the Plains of Abraham)。1760年春季,不甘失敗的法屬加拿大軍隊在亞伯拉罕平原上展開了一場反擊,但他們並沒有重新佔領魁北克。同年,與法國結盟的印第安人見此情形,宣布退出戰爭,並與英國簽訂了和平協議。1762年,自知大勢已去的法軍,向紐芬蘭的聖約翰發起了攻擊。顯然,此舉是為了給法國人在談判桌上獲得更多談判的籌碼。不幸的是,法國人又一次被英軍擊敗。至此,北美戰場的全部戰役結束,法軍被迫向英軍投降。

(發生在印度的普拉西之戰)

INDIA:

在印度的衝突,主要是發生在英法兩國的貿易公司之間。為了阻止英國在印度的擴張,法國與莫卧兒帝國結盟。戰火從印度南部蔓延到了孟加拉。由於英國的殖民地優先策略,法軍的在印度節節敗退,並最終被英軍擊退。

(1763年對哈瓦那Morro Castle的轟炸)

SOUTH AMERICA:

在南美大陸上,衝突主要集中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間。最終,葡萄牙在南美大陸上被擊敗。而根據1763年簽訂的巴黎和約,西班牙還是將部分奪取過來的殖民地(Sacramento)歸還給了葡萄牙。

WEST AFRICA:

英國佔領了塞內加爾和甘比亞等地,使法國喪失了非洲大陸上的貿易中心。這幾處海外殖民地的損失,給法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OUTCOMES

在1763年,參戰國兩國簽訂了巴黎和約,七年戰爭正式結束。

(一張根據巴黎和約繪製的「戰後新北美」地圖)

巴黎和約簽訂以後,法國將路易斯安那割讓給西班牙,並且將新法蘭西的絕大部分領土割讓給了英國。同時,法國將Menorca歸還英國,西班牙自此失去了對佛羅里達的控制權,且英國人佔領了佛羅里達。至此,英國人佔領了密西西比東岸的全部北美大陸,密西西比河西岸的大片領土則落入西班牙人的控制之中。

在印度,英國人擊敗了法軍,並奪取了印度部分地區的控制權。巴黎和約要求法國人將在印度建起的防禦工事全部永久性拆除,也為英國人之後佔領整個印度的計劃鋪平了道路

在歐洲大陸,參戰各國均損失慘重——法國喪失了大片的海外殖民地,給法國經濟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奧地利在這場戰爭中近乎破產,軍隊也基本失去了戰鬥力,戰後的領導者只得忙於穩固自己的政權;法國在波蘭的影響力日漸消退,且使俄羅斯開展了一次軍隊的大規模改革。

英國雖然贏了這場戰爭,並奪取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但這場戰爭也將英國政府推向了破產的邊緣;雖然這場戰爭,讓普魯士變成了歐洲大陸上絕對的強權之一,但普魯士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大量人口,其負面影響不可估量。

由此,歐洲的政治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戰前,該格局基本分為英法兩大陣營;戰後,歐洲的許多國家,譬如奧地利、俄羅斯、瑞典、荷蘭、奧斯曼帝國,都開始視英國為一個巨大的威脅。後來,北美獨立戰爭期間,英國人驚恐地發現,自己在歐洲大陸上幾乎失去了所有盟友,並面對著一個強大的歐洲國家聯盟。

這場戰爭對美國歷史的影響: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問,七年戰爭時,美國獨立戰爭都還沒開始,何來對美國歷史的影響?

法國失敗後,由於大量殖民地落入英國人之手,印第安人認為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威脅,即使法國人只是「單純地」和他們交易皮草,但英國人的到來卻可謂「動機不純」,於是,眾多印第安部落開始聯合起來,共同抵抗英國的「入侵」。

(印花稅法案)

之前的七年戰爭,再加上討伐印第安人的戰爭,讓英國政府財政緊縮。因此,英國政府不得不想盡辦法,提高自己對北美殖民地的稅收,從而減輕自己的財政負擔。這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1765年印花稅法案(The Stamp Act。這項法案規定,北美殖民地的所有合法出版物全部要用倫敦生產的、帶有印花的紙。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英國政府可以從中收取大量稅款。

很明顯,北美的殖民者們當然不會同意英國在自己的身上無端加上多項稅款。這些無端稅款,很明顯會讓這些殖民者無法繼續經商。北美殖民者認為,他們在英國的議會裡根本沒有代表,故而英國也沒有理由高額徵稅。然而英國政府則回應道,北美殖民地有在英國議會裡「virtual representation」。

(反印花稅法案標識)

英國政府的這些舉措,無疑激化了英國與北美殖民者之間的矛盾。起初,北美人民,包括後來在獨立戰爭中的那些領袖級人物,都認為他們是大英帝國的子民,也認為和平抗議能夠發揮作用。直到一本名為common sense的書出版,才讓北美殖民者意識到,和平的抗議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只有戰爭才能將北美人民從英國政府的統治中解放出來。

註:資料源於均維基百科以及谷歌圖片搜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heFieldOfVision 的精彩文章:

TAG:TheFieldOfVi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