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非遺館探幽
光耀歷史的一刻
從序廳出來,可以看到主創團隊擷取的蘇州非遺文化史上最引以為豪的四個歷史時刻:香山幫走出國門(1979年)、崑曲入選第一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2001年)、御窯金磚結緣天安門(2003年)、宋錦驚艷APEC(2014年),著力展現其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遊客可以現場點播經典崑曲選段,聆聽從高保真耳機中傳來的跌宕曲調和雅緻詞風;或駐足流連於燈光照耀下熠熠生輝的香山幫營造技藝建築模型,細細品味香山匠人的精湛技藝和傳神手法;也可在古御窯金磚實物展台前,用手觸摸一片凝聚厚重古吳文化的「御窯金磚」,並可輕輕敲之,細聽難能可貴的「金石之聲」。
市井生活的一天
天色微亮,老茶館裡,已然一幅熱鬧非凡的景象。步入後院,真人版炒茶師傅正嫻熟炒制碧螺春新茶。崑山奧灶面、蘇式糕點、黃天源蘇式糕團、乾生元棗泥麻餅、桂香村大方糕等各式蘇式早點趁著朝陽新鮮出爐。
從茶館出來,穿過老街牌坊,映入眼帘的是身穿甪直水鄉婦女服飾、跳著傳統舞蹈——打連廂的老嫗們;踱步向前,眼見挑貨郎挑著製作精巧的玄妙觀小吃,讓人不禁垂涎三尺。
老街上蘇派釀酒作坊,老師傅們正遵循著落缸—發酵—壓榨—封壇等工藝流程忙碌著;老街一隅,一位白髮老者低頭自顧,雕塑著泥塑小人,兩旁玻璃櫥窗中展示的泥塑小人神采奕奕、栩栩如生;驀然轉身,老街另一側,宋錦織造坊、雷允上藥房、蘇州書畫鋪三家老作坊緊密相連,全部採用模擬手法,讓遊客身臨其境;崑曲、蘇劇和評彈等代表蘇州舞台藝術的「三朵金花」,也優雅地綻放在這舞台如上。
這老蘇州的一天,將這非遺完美地融合在了裡面,繪就了一幅幅別有韻味的蘇州市井風情畫。
歲時節令的一年
春耕夏種,秋收冬藏。
春天,燈會是這裡的重頭戲,以古胥門燈會為主題,生動詮釋龍鳳燈彩、萬眼羅燈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蘇州燈彩。夏日,展區里體現了通過互動遊戲重現蘇州軋神仙廟會的熱鬧場景,營造出極致的感官震撼。中秋,「八月十八鬧石湖」甚是熱鬧,船師站在船頭表演江南船拳,展現飛叉越橋的驚人技藝;稻香村蘇式月餅在另一旁的百年老店中,已散發出撲鼻香氣。
老蘇州人有「冬至大如年」的講究。冬至夜,陸稿薦滷菜館門口大排長龍,提著冬釀酒的人們紛紛前來購買下酒菜肴。家家戶戶掛上桃花塢木版年畫,蘇式庭院大門上也貼上了年畫《門神》,期盼著新一年的一帆風順。
人生禮儀的一生
新生兒的滿月酒桌上,人們不僅可以觀賞精緻的菜肴,還能點擊桌面上的二維碼查詢和了解采芝齋糖果、蘇式滷汁豆腐乾、王四酒家叫花雞和各式蘇幫菜的製作流程。迎親船隊遠遠駛來,披著紅絲帶的水鄉木船,載著一對新人穿過座座小橋。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段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中式婚禮,讓熱戀中的情侶們心生嚮往,再加上古色古香、製作考究的傢具和製作精美的蘇式刺繡,令人沉醉。
壽誕堂會熱鬧上演各類民間節目,廳堂中擺放著玉雕、核雕、蘇式制扇等貴重壽禮,寄託著親友的美好祝福。
生態蘇州的一城
展區採用多媒體沙盤綜合演繹非遺項目的集聚分布,展示蘇州特色文化生態下催生出的非遺保護工作「蘇州模式」。通過蘇州市非遺保護工作大事記和蘇州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分布圖,從「傳承」及「傳播」兩個層面介紹蘇州非遺資源概況與保護工作。
尾廳以「非遺與我們一路同行」為主題,牆面通過感應裝置,播放更多蘇州非遺項目的現狀與發展,地面「感應腳印」伴隨人們一路前行,意味著蘇州非遺保護工作會一直持續下去。
…………
蘇州非遺館採用多種現代化的展陳方式和手段,增強互動性,讓市民「零距離」接觸非遺,「活態」地展示了蘇州豐厚的非遺資源。
與此同時,蘇州非遺館還曾多次邀請非遺傳承人來作講座,並徵集非遺相關資料,具備了傳播、傳承及保護非遺的功能,成為蘇州開展非遺保護、傳播、交流工作的一個重要平台和基地。
文化|商業|旅遊|地產
新吳門生活方式創領者


TAG:蘇州樓市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