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懂得緣起性空,就是愚痴者

沒有懂得緣起性空,就是愚痴者

前面已經講了一些《緣起贊》的功德和利益,想必大家都能聽明白。在講論體時,極個別佛友因為以前從來沒有聽過中觀空性,也沒有聞思過其他甚深法門,就不一定能聽得懂。因為這裡面的術語跟世間術語並不相同,而且中觀的教理及其推理、用法,跟世間理念也有所不同。

正因為智慧淺薄,一講到中觀的甚深之理就很容易打瞌睡,或覺疲倦,或心往外散亂。但不管怎麼樣,既然你花了時間聽受這一堂課,就要集中精力、聚精會神地聽受。

聽受的過程中,也要用自己的智慧來分析宗大師所造的《緣起贊》的意義,看自己怎麼理解、其他高僧大德或上師如何解釋,也就是說,要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學習。這樣以後,我想宗大師《緣起贊》的甚深意義,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的領會。

說緣起空性之義中的略說分三個科判,其中第一個科判已經講完了,現在講第二個科判:

庚二、是否通達緣起而決定能否解脫:

凡夫愚眾緣何法,邊執束縛反堅固,

精通彼理諸智者,以此斬斷戲論網。

沒有懂得緣起性空,就是愚痴者

世間沒有證得聖諦的凡夫愚昧眾生,不管緣任何一個法,不但不能解脫,邊執束縛反而越來越堅實、越來越堅固。包括學過宗派的有實宗當中的有部、經部以及隨理唯識宗的行人,如果以緣起因來推,他們都不承認萬法皆空。

前面說了:如果某法依靠因緣而生,它的自性就是空性,在此世間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善說。所以,一切因緣生的法皆自性空的道理,其實是佛陀的創新或發明。因為,世間任何一位學者或智者都沒有發現這樣的真理。

這裡說,凡夫愚痴的眾生都認為,因緣生不一定是空性。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大乘隨理唯識宗,還是小乘經部、有部,他們都認為因緣生的法是實有的。

隨理唯識宗認為,萬事萬物皆從阿賴耶中產生,而且阿賴耶自明自知的心識是實有的;而經部和有部認為,實有的極微產生一切萬法。可見,他們都不承認因緣而生的法是空性。

但此處講,如果沒有懂得緣起空性,就是愚痴者。《楞伽經》里也說:「因緣和合法,凡愚起妄想。」雖然行持中觀的智者認為,因緣和合的一切萬法皆是空性;但沒有學過宗派的,以及學過宗派的內外道凡愚眾,他們都起妄想認為這些是實有不空的,即實實在在存在,實際上這種觀點並不合理。

最甚深的推理——緣起理

如果精通因緣和合而生是空性,這樣的智者就能斬斷輪迴一切戲論網。

大家都知道,戲論是讓眾生在輪迴中永遠不能得解脫之因。所以,作為通達中觀應成派和無上大圓滿、大手印,以及學習漢傳佛教的禪宗而獲得明心見性的開悟境界的智者,他們對因緣生的法就不可能認為是常有的。

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他們都通達了一切理證之王——緣起理。

就像大臣、軍人、百姓全部是國王的手下一樣,龍猛菩薩、月稱論師等印藏漢三地的中觀論師所運用的所有推理當中,最殊勝、最完美的就是緣起理。

那它是怎麼推的呢?一切萬法,無有自性,因緣生故;或者說,因緣而生的法,絕對是遠離四邊八戲的空性。而這樣的理論就是整個世界所有理論之王。

因此大家皆應通達,所有推理當中最甚深的推理——緣起理。

大家都知道,抉擇人無我,要麼依月稱論師的七相推理,要麼用龍猛菩薩的五相推理;而抉擇法無我,則按照月稱論師的破四邊生因(即金剛屑因)等來進行抉擇。

其實,這些推理歸根結底還是包括在緣起理當中。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清楚認識到,只要通達緣起,所有是非等戲論或執著全部都會消亡,從而解開迷網獲得解脫。

所以,誰通達緣起理,他在無邊無際的輪迴大海中就會輕而易舉獲得解脫誰沒有通達緣起空性的道理,即使他擁有智者、學者、科學家、修行人等美好名稱,實際上還是作繭自縛,一直沉溺在輪迴苦海中無力自拔,感受無量無邊的折磨。故大家一定要懂得緣起理,若能懂得所有道理都會迎刃而解。

為什麼唯有佛陀是無與倫比的導師

自古以來,為什麼唯有佛陀是無與倫比的導師,其原因就是在人類歷史上無數智者和學者當中,除了他之外,沒有一個人發現讓眾生從苦海中得到解脫的真理。

在人類5000年文明史上,中國(約始於公元前2027年)、古印度(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約公元前3000年)、古巴比倫(約公元前18世紀)通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包括它們的文明在內,在所有文明當中,雖然無數人開創了自己的學說,在歷史上也一段時間弘揚於世,但始終無法與人類歷史、文明、道德並行,禁得起歷史考驗、完全立得住腳的佛教文化相比。

因為佛教的內容圓滿含攝一切文明,任何宗派都無法找到它的缺點。希望大家都能看一看,在古今中外一切學說當中,到底有沒有這樣的知識?

當然,這並不是因為我是佛教徒,所以要這樣說。如果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場來進行分析,相信你一定會發現:在人類歷史上,唯有佛教沒有被其他學說推翻。有些對佛教的推翻、破壞,完全是國王以權勢來鎮壓,並沒有以理論來勝伏,或者說發現它與世間規律相違逆才推倒它。

佛教的內容,不要說勝義空性的道理勝過一切宗派,就是世俗中的和平觀、平等觀、大悲菩提心等,其他任何學說也沒辦法比。

雖然《道德經》中也有與佛教所講的空性、真如相類似的字眼,但真正以道教的理論跟現代科學、西方哲學平起平坐地辯論、對比,有沒有把握呢?我想這是很困難的。

其他宗教也是一樣,比如說基督教,雖然在西方很興旺發達,像美國等個別國家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是基督教徒。當然這樣也很好,因為對野蠻眾生來講,有宗教的約束非常好。但它的教理卻很簡單。

真正禁得起哲理觀察的宗派

前一段時間,在美國留學的一位大學生這樣對我說:「我在美國跟基督徒進行過詳細交流,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平時愛請百姓吃飯,飯前大家要一起唱《聖經》里的歌,還要強調對造物主上帝一定要有信心、不能有懷疑。對諸如此類簡單的理念大家都能接納,基本上所有教團的內容全部是一樣的。」確實,基督教認為:對上帝及其教法不能有懷疑,否則上帝會非常排斥。

但在古希臘的文學及莎士比亞的著作中,卻經常說懷疑是一切開悟之門,認為有懷疑、有疑惑才能增加智慧。不管怎麼樣,真正禁得起哲理觀察的宗派就是佛教。

對此說法,不管你是知識分子還是宗教徒,也不管你信佛教還是不信佛教,如果覺得它是謬論,認為這種說法很荒唐、不合理,那我們也可以面對面地探討。

對藏傳佛教來講,每一位行者在辯論場合中,都經過了很多年的鍛煉。所以互相面對面地探討,這是佛教非常歡迎的事情。

總之,在這些問題上,大家一定要解開自己疑惑的烏雲,而顯出智慧的明日。我覺得這很重要!

但有些學佛人始終迷迷糊糊,說對自己的宗派生起信心,也好像生不起信心,半信半疑的;說生邪見,為什麼要生也糊裡糊塗。

比如,認為自己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是世間真正的量士夫,也沒有產生定解;如果產生懷疑,也沒有理由。包括知識分子在內,始終處於特別迷惑的狀態——說對也不是、說不對也不是,那我覺得這並不合理。

如果你真正要學佛,就要先明白佛陀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他所留下來的教理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當然要說正確,也不能完全依靠信仰或信心來定奪,這在《勝出天神贊》中作過強調。

佛教是一分為二的分析,並非像極個別宗教所說那樣:一定要有信心,沒有信心就排除在外;也沒有說,一定要有懷疑,有了懷疑很好。它認為,在某些情況下有信心很重要,在某些情況下有懷疑很重要。但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顯露真正的智慧本來面目,認識所皈依對境的佛和佛教。

現在有些領導說:「佛陀很好,佛教很好,三寶裡面僧眾不好,因為在各個地方有很多騙錢的現象。」其實他們根本不懂什麼叫僧眾,如果僧眾都不好,按照《寶性論》的觀點,包括文殊菩薩和觀音菩薩在內的大乘聖眾都稱為僧眾,那就有很大的過失。所以說,他們的說法很片面。

鑒於此,大家都應了知皈依的對境,尤其是年輕人應該用自己的智慧來觀察,不要覺得我不能觀察得太細緻了,不然萬一佛教的錯誤暴露出來,那就太可惜、太可憐了。一直以「悲憫心」不敢接觸,這並不需要。

我想,即使你的智慧再敏銳,也根本找不出釋迦牟尼佛的過失,這一點應該放心,也不要有吝嗇心。

敬摘錄《緣起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悲智菩提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人得不到任何功德——索達吉堪布開示傲慢心的可怕果報
真正讓我們痛苦的,是想法

TAG:悲智菩提 |